王利萍
摘要:近几年来,语文教育已经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上。大学语文的教学要围绕课堂情况开发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语文课程合理开发教材资源,并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健全高校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语文课程 开发
自1978年重开大学语文以来,距今已三十多年了。我国语文教学大纲虽然有明确的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但实际上,人们将语文教学目标大都理解为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语法、修辞、逻辑)的学习和文学作品的分析。这样的语文教学正如洪镇涛先生所说的那样:“不是习得语言,而是研究语言。”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大学语文教学就仅仅体现在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课文分析方法的掌握上。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课程开发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发分析
新世纪的我国高校语文教学正进行着一场重大的改革,这场改革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言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围绕大学语文课程,以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为目标,多层面地进行开发。
语文课程的开发,首先应该与相关学术界的研究紧密相连,在相关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中考查纳入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语文知识的正确性,并不断纳入必要的新知识,废弃陈腐的旧知识。其次,要与语文课程目标相联系,在与语文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中考查语文知识的有效性,纳入教学的语文知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真正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化。第三,应与学生实际所拥有的语文个人知识相联系,在与学生实际所拥有的个人语文知识中考察语文知识的适用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决定语文知识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只有不断扩展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外延,适时注入当今时代气息,才能开发出符合课程目标需要、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还要开发丰富多彩、开放性的可利用资源,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资源的开发当中,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积淀语文素养。在开发中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活动设计都应该有明确的指向,目的是为有效地达成课程与教学目标。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讲解知识,灌输结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开发实践活动应有利于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开发
注重大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反思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办学理念以及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的结果。“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实践中培养语文能力。因此,语文能力的开发关键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发。
在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雷厉风行的情势下,我们不乏出现新颖的教学方法名称,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忽视了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忘记了依据学生的实情去选用。好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人们的开发和利用。如最传统的讲授法,在语文教学中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含义、抒发感情、归纳结论等方面都能起到直截了当的作用,至今仍有不少专家将其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但运用得不好,却注定成为遭人非议的“满堂灌”的方法。再如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任务驱动法,是较为时尚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明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上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如果缺乏理论层面的提升,缺乏带实际意义的综合任务,这种方法的运用实际上还不如传统的练习,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方法开发中,应该跳出方法的本身,站在“以学生为本”的角度。不管使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先多考虑一些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多考虑一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考虑一些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以后学生得到了些什么,再去考虑该选择哪些方法和手段以及如何运用好这些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直接搬运一些新颖的方法,这对于具有多元形态的大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三、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材是“在合理安排语文课程内容基础上”的语文教科书,教材的开发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专家和教材编撰者根据课程内容对教材进行的研制和开发;二是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的选择和使用。
语文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必须要有与教师所持理念、专业基础、教法擅长等方面相一致的理论依据,而不是只对着教材目录、只凭某些独自式的“编写说明”来选择。语文教师使用教材时,应充分地发挥课程研制的参与权、教材重构的自主权。教师的教学形态,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既定教材内容的改编,还包括由其他途径获取而来的种种材料的呈现;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要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而不能误把途径当目的,照本宣科,搬运教材对语文课来说是最乏味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语文教师不能对付教材,而应主动研究他的学生、他的课堂,语文教师的工作必然带有创造性,也要求具有创造性,当教材转化为活生生的课堂时,语文教师始终要有开发“教什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开发
高校语文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反馈、评定、指导等多种功能,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普遍采用笔试或书面考查,很少有能体现语文教育特色的办法。因此,在大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开发上也是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语文教学评价,根据不同的目的与标准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评价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方式,可分为笔试、口试、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大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开发,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开放式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全息化评价体系。这需要我们首先在思想上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觀,不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和分数来衡量学生,为学生建造一个展示个性、发挥创造能力的舞台。其次在具体做法上要打破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做法,采用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励、调动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使语文教育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
五、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并呈,课程资源近乎无穷,决定了其理论和实践是个“学无止境”的领域,也是个“开掘不尽”的矿藏,大学语文的课程开发是每位教育的研究者和执行者的职责和使命。语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谭少元.高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