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
摘要: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和职能都相应地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师在做好专业性知识的进修和教育工作之外,其文学修养也被看做是衡量“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文学修养主要依赖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是从师德方面对教师人格进行熏陶,本文将从语文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双师型”教师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提升文学修养的主要途径,并阐明语文学习对 “双师型”教师文学修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语文学 双师型 文学修养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进修和文学修养建设对于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从语文学科之中探索提升教师文学修养的途径,对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和师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创新研究。本文将在语文学的视角下从“双师型”教师和文学修养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语文学科对于“双师型”教师文学修养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双师型”教师在语文学习中提升文学修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人才最早是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所提出的“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师资”的教师培养目标中产生的。为了顺应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深入的趋势,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教育研究者们指出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既非技术型人才,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既可以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一体化职教师资”。对这种人才的鉴定主要靠“双证书”的标准,即既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工种的技术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不仅可以在坚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丰富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师语言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专业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顺应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 语文学视角下“双师型”教师的文学修养解读
对于“双师型”的教师而言,文学修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文学修养是教师课堂魅力的添加剂,教师的文学修养的高低会影响到其在课堂上的表现,文学修养高的老师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言谈举止上更愿意接受教师本人,从而更加愿意学习课堂上的知识。所以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需要“双师型”教师具备良好的语文文学修养,那么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一)语言修养。根据“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想在课堂上将专业知识精彩地呈现给学生,主要源于教师自身语言的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副好口才。教师在课堂上专业性的和生硬的语言知识讲解只会让学生感觉呆板和粗糙,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不能领略专业知识的神秘和特殊性。由此可知,如果教师的语言都打动不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学生又怎么去感受课堂去学习专业知识呢?
课堂上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可以用课堂语言去进行讲解,同时要有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形象地讲解,这就是教师语言修养的重要体现。比如,课堂上教材知识的讲解是否可以做到声情并茂,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让课本上静止的语言文字充满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表情达意,准确无误地使用语言完成课堂内容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滋养和灌溉。所以,不论是讲解还是朗读,身为教师,都应该把每一节课当成是自己语言修养得以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个小专业词汇和讲解都提前做精心的准备,每一节的课堂知识都作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二)语文修养。这里所说的“语文”主要是指语言文字的知识和与此相关的知识,不仅仅是对课本上那些课文字词句段的认识,“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教材文体都要有准确的把握。例如,语文老师在童话课上要明白童话题材的教学,诗歌应该有诗歌的感觉,散文应该有散文的美感;美术老师在素描课上要有素描讲解的特色,不能用油画课堂上的方法教学;在经济课堂上,教师对于案例的分析应该具备一种很客观的理性等。在课堂教学当中应采用不同的文体,不同文体下都有不同的表达特点,这是“双师型”教师需要思考和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文学修养。文学修养是“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不仅要懂得语言的奥妙魅力,同时还要具备语言的欣赏能力和驾驭语言的文学基本功,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加具备文学的魅力。“双师型”教师一旦拥有文学色彩的味道,语言和情感都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诱惑和魔幻的“磁石”,是花样百出,永远令人期待并且充满惊喜的魔盒。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因此必须做到生动有味道,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课堂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课堂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文学。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三﹑“双师型”教师进行语文学习提升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一)语文进修课上中外文学作品的广泛阅读。“双师型”教师要提高文学修养,仅仅钻研教材上的文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参加语文课程进修,在课堂上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要阅读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以儒学为主体的灿烂的传统文学作品和当下的一些文学作品。在对多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广泛阅读的同时,要仔细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结构和框架以及立意上的独特性。正所谓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对于文学作品阅读,不僅是要明白文学作品中的“意”,还要学习产生这些“意”的写作技巧,从中吸取文学作品的精华,应用到自己的语言写作和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经典,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对传统的师德文化和师生关系进行继承和弘扬。对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体验名著的丰富情感内涵,有益于激发人的生命激情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悟名著的思想精神魅力,有益于丰富读者的思想,提升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品味。品味文学名著的艺术形象,有益于促进读者的形象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审美感受力。文学名著虽说是不朽的作品,但有一些只是在某一个历史坐标上或某一时段的某一文学样式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内容和形式永远低于今天的认识水平;任何人都只能生活在当下的时代里,而只有当下的作品才能最好地展示、反映、表现当下的生活。因此,阅读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否则就要落伍。作为“双师型”教师,处在一个思想空前活跃、写作异常繁荣的时代,面对的是一群并非传统意义的学生,更有必要阅读一些当下的文学作品,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可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语文学习提高学术文章创作能力。在生活中,要尽量做到心中有所想,无论是对事还是对物,当我们面对这些时都要多想想,增强自己内心活动,使内心的情感变得丰富起来。每当我们有所感悟的时候,就要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快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学术文章是人类精神、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和审美意义的。所以,在创作学术文章之前,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捕捉现实瞬间的闪光和内心细微的波动。语言是学术作品的载体,是自己思想感情的外显形式。在学术文章创作中,如果语言没有生气,干巴无味,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是一篇好文章。我们在阅读中要有意识地积累,借鉴其措辞和表达方式,在自己平时的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能让读者较为容易地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提升,最终形成自己学术文章语言的特色。
(三)语文学习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双师型”教师的职责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其中就包括了对教材知识和文章的鉴赏能力或欣赏能力。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批评能力和鉴赏水平,对教学、对启发学生只会有好处。因此教师要不斷丰富自己的阅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自己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在出行甚至远行的基础上,配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有了丰富的阅历,便能更为轻松地与教材文章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这样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从而对专业知识做到知其然和所以然,帮助学生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结语
“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培养是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大势所趋,也是今后我们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双师型”教师的文学修养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语文学科下对教师的文学修养提升进行论述,说明语文学习对于“双师型”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当鼓励教师进行语文学习和进修,从而促进我国语文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语
参考文献
[1]陈晓虹.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7).
[2]叶小明,朱雪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4).
[3]易玉屏,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4]邵建忠.浅析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