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县级社会保险统计基本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局面,普遍存在统计基础薄弱、统计分析与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改进和提高。治理之本在于夯实统计基础和狠抓数据源建设,并逐步从注重数据统计向注重统计分析与应用转变。
【关键词】社会保险统计 统计基础 统计目的
随着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参保人员的迅速增多,人们对社会保险统计信息的综合需求逐渐增强,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日益繁重和复杂。这就迫切需要统计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保险统计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为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充分发挥统计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建设性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基础仍很薄弱
1.统计工作规程不健全。健全、规范的统计工作流程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数据及时、准确的保障。但在现实的社会保险统计中,很少有经办机构能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统计工作规程,即使有的地方建了,也大多不规范,很难保证准确、及时地获取统计信息,社会保险统计基本上处于一种统计人员四处要数据的窘境。
2.业务操作不规范。社会保险统计调查的对象是各业务人员经办的社会保险业务。如果业务经办人员存在业务分类不清、资料录入不全、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那么其统计或反映出来的数据也不准确,甚至会起误导作用。
3.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由于“金保工程”二期上线时间仓促,查询和统计报表子系统尚不完善,系统内预设的统计报表子系统也只是一个摆设,统计报表人员不能直接在系统里查到所需数据,而每月只能苦苦等待市级信息中心发过来的报表数据。由于系统设计与业务配合不紧密、数据提取人员业务不熟悉等原因,市级发过来的数据很多存在数据前后矛盾、系统数据与报表数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社会保险统计人员应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社会保障、财政财务、金融税务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是运用计算机的能手。现代统计与计算机的应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就没有现代化的统计。目前,这样的社会保险统计人才还相当缺乏,特别是县级以下更是凤毛麟角了。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单位领导不重视,基层工作繁杂,统计人员兼职多以及对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少等客观因素,也有部分统计业务人员思想不重视,工作积极性不高等主观因素。
(三)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
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涉及面广,牵涉的单位多,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通力协作。大致来说,社会保险费征缴统计主要涉及到税务、财政、金融;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统计主要涉及财政、人社、金融、公安、卫生等部门。目前,部门与部门之间业务对接及相关统计工作还不够顺畅。这里除了体制机制上存在原因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主要原因。现阶段的社会保险管理格局为地税征收,财政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每月税务征缴的社会保险费缴入国库后,国库只对税务和财政进行征缴收入情况反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征缴情况的统计数据只能通过税务或财政间接获取。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资金统计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只有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户而没有收入户,县级社会保险收入户设在财政局。对于从外地大量转入的社会保险资金情况,银行只跟财政进行业务对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直接获取转移资金的具体情况,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资金统计的及时性就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存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的话,相关的社会保险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大打折扣了。
(四)统计分析与应用水平不高
统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如果不对统计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应用,那么统计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目前,县级社会保险统计还处在搜集数据和完成上级报表的阶段,真正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应用的较少。如果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我们就不能对社会保险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层次地挖掘,统计服务管理和决策的目的就会落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统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统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另一方面是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对获取的大量数据抽丝剥茧,从而形成有利于管理和决策的统计分析;再一方面是领导重视不够,不把统计分析与应用作为工作的常态。
二、加强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彻底改变县级社会保险统计工作的被动应付局面,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统计在服务社会保险管理与决策上的建设性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县级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统计队伍建设
领导重视是统计工作扎实开展的有效保障,统计人员要把争取领导重视作为开展好统计工作的前提。领导除了在思想上要重视统计工作外,更要在人员配备、财力投入等方面肯下真工夫。要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并为其开展好统计工作创造条件。各社会保险统计人员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及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的统计建议。
(二)夯实统计工作基础,确保统计数据源准确无误
一是建立规范的业务经办流程和数据管理工作制度。业务经办人员要严格按照业务操作规程和分类目录的要求,把每一项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系统,并按时将本环节的业务台账传递给负责统计人员,确保数据来源准、传输速度快。二是加大数据清理调整力度。认真清理系统内数据,清除垃圾数据,补齐补记缺漏项目,调整分类不准确的数据,确保系统内数据质量。三是定期进行统计、会计、联网数据的比对,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来源对统计数据进行比对和修正,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四是加强系统开发与统计业务的联系,尽快开发出符合社会保险统计业务需要的查询报表系统。
(三)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要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各环节的运转速度。要改变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的反馈方式,实现国库同时向财政、税务、社保三部门反馈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减少征收数据在部门之间的滞留时间。缩短金融与财政的结算周期,加速结算凭证的传递速度,并做到结算凭证双向传递(同时向财政和社保传递),确保各项收入及时入账。
(四)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统计分析与应用水平
要认真学习社会保险统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推进依法统计。要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从统计原理、分析方法及手段、统计成果的应用等方面,对统计人员进行系统地培训。统计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统计人员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统计分析研究,指导统计人员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映和处理问题,让统计人员在“大练兵”中不斷得到锻炼。
作者简介:叶熠阳(1975-),男,汉族,安徽望江人,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