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孟馨
摘要:随着社会上用人选人机制的改变,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为职业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希望。然而就业市场中越来越大的竞争性和淘汰率不断升高的现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的发展,现代人才需要德才兼备。语文是中等专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样肩负着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责任,新课程改革也将德育教育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原则,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随着社会上用人选人机制的改变,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为职业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希望。然而就业市场中越来越大的竞争性和淘汰率不断升高的现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的发展,现代人才需要德才兼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但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往往偏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教育,导致了学生在就业面试时屡屡碰壁。我们要认真反思,亡羊补牢,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才会真正接轨。
语文是中等专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样肩负着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责任,新课程改革也将德育教育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原则,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在中职学校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谈谈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家,爱民族,是对于每个人最起码的要求和责任,更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里这样提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中职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祖国锦绣河山的文章,如《荷塘月色》那“荷花月夜”之美景;《南州六月荔枝丹》那“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画里阴晴》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很高。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同时,还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景观,土特产品进行对比鉴赏,启发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山河之壮丽、用自豪的口吻描绘家乡之美。通过反复阅读品味,学生的爱国情感日益增强,学生内心深处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我国在航天事业上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我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现代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被爷爷奶奶和父母亲浓浓的爱包裹着,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还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往往认为长辈们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有人真切体验到父母深切的爱子之情。因此,学校要加强亲情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感恩的教育。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有很多。如老舍先生的《母亲》和莫言的《卖白菜》,分别用纵向贯通和截取横断面的不同方法,刻画了两位不同时代的母亲可亲可敬的形象,字里行间浸透了浓浓的亲情。授课的時候,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平日对儿女点点滴滴的关爱片段,然后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与作者一道,去感受母亲的爱——平凡、伟大、崇高,教育学生要珍惜这种爱,发奋学习,以实际行动报答自己的母亲。又如在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时,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母亲形象,追忆母亲照顾残疾的“我”,帮助“我”树立生活的信心等生活细节的描写,让学生尝试去体会作者对母亲那种浓浓的思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教会学生用心去体会天下父母的一番苦心。随之课后拓展延伸至学生自身:在生活中你们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了吗?有没有体会到在生活中父母对自己默默的爱,在成长过程中对你无怨无悔的帮助?学生纷纷发言,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是妈妈的宽容涵盖了我们的幼稚和无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报答自己的父母亲!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和教师的悉心引导,学生慢慢就懂得了感恩,自然也就会善待自己的父母了。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谓弥足珍贵。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使学生从小养尊处优,这些学生自私、霸道,心理极其不成熟,逻辑思维辨别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示为孤独、不合群,不善于与同学相处,容易沉迷于网络之中,视生命为儿戏。近年来,中职学生打架斗殴、吸毒、轻生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疾首。针对这些不良现象,教师上课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在讲授《善良》一文时,我通过对善良与凶恶的对比分析,特别强调善良的力量与作用,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同时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善良的不同认识,启发学生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开心头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在学习《廉蔺蔺相如列传》时,引导学生欣赏蔺相如的宽容大度,让学生懂得宽容是交友的基础,宽容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品质,宽容待人往往能化敌为友的道理。在学习《人生的境界》一文时,深入浅出地与学生分析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启发学生深入思索人生的意义,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特点,教育、鼓舞、鞭策学生、陶冶学生性情品格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师的行为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具有感染力。中职语文课本中有德育功用的文章比比皆是。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诗言志,言为心声”这是每一部文学作品和每一篇精美佳作表达作者情感的方式,都凝结着作者的苦心,凝聚着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学生在学校便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如学习《师说》,渗透谦虚上进教育;学习《《致橡树》,渗透树立正确爱情观教育;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渗透环保教育,再结合课外“保护水资源”实践活动,启发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学习《科学是美丽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此外,通过诵读古典诗文,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信心,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使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2]腾娟.关于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3]胡银耀.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