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我国金融业的主体—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出发,分析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银行业,提出相关的一些建议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银行 影响 发展方向
一、引言
当前,微信支付、手机银行、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快速发展,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等业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将会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剧烈的冲击与碰撞,未来甚至可能改变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该如何应对这一新情况呢?本文拟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内涵及特征的探讨,分析其对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最后针对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应对的建议及措施。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企业组织形式主要为小额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等。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将业务拓展至金融领域,构建出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及特征
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上,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模式,如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但二者皆是金融,拥有价值流通的共性,因此,在本质上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并无差别。
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相对对称,且交易成本低。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基于互联网公开、透明的特点,资金供应方能够通过网络搜索到对方全面的财力与信用状况信息;交易无传统中介,借助互联网平台省去了银行等中间环节,挤掉了中间成本,有效的降低了双方投融资成本。另外,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是在网上处理,业务处理速度快,办事效率高。如阿里的“信贷工厂”等。
(三)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很猛,阿里巴巴、腾讯、苏宁等互联网公司对金融业务的强势进入,以及余额宝、P2P、微信支付等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不断涌现,令我国传统金融机构颇感压力。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服务、P2P模式、众筹模式,分别以各自拥有的优势,逐渐吞食着市场的份额。当然,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也有自身的问题存在,如信用风险、非法集资风险等。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抢占商业银行市场份额
面对互联网金融迅猛的进攻态势,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份额缩减。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表示,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平台及跨界金融方面,对银行造成冲击,银行可能基本上抵不过互联网企业的进攻,被抢去市场份额。同时,地产大亨史玉柱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可能蚕食掉银行20%的市场份额。这可以很好理解,新事物的发展过程,必将会导致旧事物的缩减、退让。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有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效率高,加之无传统中介,挤掉了中间成本,而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市场份额减少成为必然。
(二)减弱商业银行中介功能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为客户提供支付款业务,使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自主寻找交易对象,并完成交易,这与传统银行支付业务形成替代,致使传统银行在金融业务往来中资金中介的功能逐渐减弱,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加速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的边缘化。未来商业银行在信贷领域的作用,将会逐渐削弱,直至被取缔。
(三)迫使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方式、范围上,都已固定成型,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李礼辉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将迫使商业银行作出转变。马云也表示,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商业银行如果自身不发展创新,适应这个新时代,那么,就会有更多像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创新,倒逼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否则,商业银行这位传统金融机构的“老师傅”,很有可能会被“乱拳打死”。
四、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以直面金融非中介化为起点
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明显下降很多,央行数据公布2014年上半年已不足六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发展,使得金融脱媒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因此,我国银行业应该直面这一问题,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首先,加强综合服务能力,拓展银行业务,收入来源多元化。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多项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務。其次,完善银行业务机构,加大和扩展中间业务收入,特别是发展理财、开放式基金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美国花旗银行收入的80%更是来自于中间业务,由此可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巨大潜力。通过不断调整经营方式,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通开展代收代付、债券发行、证券买卖、融资租赁等业务,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并寻求规避风险的方法,争取更大的获利空间。最后,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资产相对占比,挖掘新的盈利空间。通过向小微企业客户、零售客户推广银行理财产品,加强银行业务精细化运作。
(二)以重视客户体验为核心
互联网金融利用自身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紧紧拴牢了客户的心,致使商业银行面临大量的客户流失的尴尬局面,因此,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经营模式必须以客户为中心。首先,银行在在开发设计新的产品服务时,就应该做足功课。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开发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其次,对银行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和创新,以保证对客户服务的高效性以及体验的舒适性。比如,在解决银行网点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上,银行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发设计新的应用,通过微信、QQ等形式的应用,使得问题在银行之外就得到解决;最后,在满足客户需求时,也要想到如何满足客户对银行办事效率的要求,对银行业务办理程序进行简化,减少业务上不必要的流程环节等,或者仅仅是对效率低的环节进行统一整治处理,以提高办事效率。
(三)以银行业务互联网化为方向
我国银行业打破传统经营模式,银行业务实现“线上化”经营,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结合金融产品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商业银行涉足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银行自身业务的拓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也能夠为客户以及银行的服务产品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并提供分期付款、融资货款等业务,方便人们在网上进行交易,实现网上结算。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商业银行能够获取更多的客户信息,提高自己的网络竞争条件。
(四)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推动力
互联网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客户的精确定位和精准营销,营销信息直接推送给目标客户,并促成销售,相较于传统银行业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互联网环境下,科技系统完全可以直接面对市场,通过科技手段去开展营销和拓展客户。我国商业银行应着力于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搭建客户与产品服务信息的服务平台,构建银行信息化体系。通过客户服务平台、业务处理平台以及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各个平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以数据仓库为核心进行信息化体系建设,使银行应用信息技术时更加系统化、简约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达到信息资源共享,节约系统开发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成本,提高系统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以技术开发应用来推动银行的业务开展,基于网络的线上营销,通过技术手段探索网上营销方式方法,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经营模式,使银行的信息科技力量真正形成生产力。
五、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倒逼我国传统银行业的改革。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调整战略,迎合这个时代的新特点,拓展银行业务,改变以往经营模式。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的探讨,分析了其对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影响,进而针对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希望能对银行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银行业发展数百年,互联网金融才刚刚起步,短期内不会对传统银行业造成巨大影响,然而,当今的社会不看起点,只看乘坐的交通工具,银行业若还是驾着马车行走,那么必将会被坐着高铁的互联网金融所打败。因此,银行业应立足于长远,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方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一路向前。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
[3]王晓蕾:谈互联网金融模式产品及创新[J].互联网金融智库,2013.
[4]周宇.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3.
作者简介:张昌高,(1981-),男,贵州印江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行为金融学爱好者,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证券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