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银行的财务信息对检测货币政策执行结果,增强央行透明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完善的会计标准至关重要,本文将中国现行的央行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比照,发现其中诸多的不完备处,以及非标准化的央行财务披露规则对央行健康性审计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以调高人民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程度。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 财务准则 标准化 建议
一、我国央行会计标核算标准现状
(一)会计核算基础
根据“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 第三章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当期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按当期实际发生的收支金额确认。”,这表明只有本期已经实现的收支才能列入损益表,应收、未收项目不在表内反映;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二)会计计量基础
根据“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第三章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各项财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在存续期间不对财产价值进行调整;特殊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我国使用历史成本法计量央行资产和负债。也就是说,外汇、贷款、有价证券都按照交易时的价值入账,不随市场价值变动,因此不进行减值、计提损失准备和折价。
(三)财务报表披露
根据“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第十章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明细表、业务状况报告表和其他相关附表。”然而在对央行披露报表的搜索中,我未能找到损益明细表,也就是说,央行财务信息主要都披露在资产负债表这一张表上。
根据“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汇业务采用外币分账制”。此规定的意思是人民币业务状况和外币业务状况报表分别进行填报,在对央行披露的会计报表研究后我们可以发现,这条规定针对的是央行的损益表,因为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合并了本币和外币的项目,统一折算为人民币计价。然而,最新一期的央行年报中却找不到本币或者外币的损益表,因此,在没有损益表的情况下,也就谈不上“外币分账制”这一制度。退一步说,央行即使公布了本外币的损益明细,根据规定也会分账计量,无法直观的了解到央行的整体损益情况。
(四)外部审计
人民银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接受国家审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的审计监督。
二、央行会计国际化标准于中国的差异
自中央银行出现以来,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并不统一,在2003年,美联储对全球44个中央银行进行的央行会计实务调查中显示,接近70%的中央银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相关版本或根据本国国情的修改版本,因此,IAS是绝大多是央行会计准则的范本。
国际通行的央行会计标准大致应包括如下内容:公开会计政策;报表编制基础为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需涵盖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及说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需计入当期损益;接受外部独立机构审计。
依据央行试用的国际会计标准,我将我国的央行的现状与国际标准逐一对照,结果发现中国人民银行的现行会计准则主要在在会计核算基础、财务报表披露完整性、接受外部审计3方面与国际准则相差甚远。会计核算基础方面,我国央行还没有将收付实现制转变为国际通用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完整度方面,我国央行披露的报表仅资产负债表一项,缺少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另外在财务报表批注和表外信息披露方面也比较欠缺。在审计机构方面,我国央行的财务报表只要接受的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第三方的外部审计,而多数发达国家提供规范详细的央行财务准则,并请信誉度高的审计所对照此准则进行外部审计
三、我国非标准化的央行财报对央行健康性审计的妨碍
下面我们根据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具体分析我国非标准化的信息披露对评价央行财务实力、盈利能力以评价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的阻碍。
(一)财务实力
Stella(2005)和Cargill(2006)以资本金充足率代表央行财务实力,Stella(2003)观测到很多财务上脆弱的中央银行与高通货膨胀相联系,Fukui(2003)提出央行资本的耗尽会影响央行的信誉,从而影响其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Kluh&Stella(2008)发现中央银行的财务实力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熊奕(2010)论证了我国央行的财务实力对央行控制通货膨胀和国内利率的动机和能力的影响;Thomas F.Cargill(2006)提出,如果央行因为财务状况恶化向政府求助,那么独立性的损害最终导致货币政策的妥协。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通过观察央行的资本金充足率以判断其财务实力,进而推断未来的通胀情况,那么我们必须获得真实有效的资产负债表数值。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的种种落后国际标准的现状,如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历史成本法)和无计提准备金等问题使得账面的资本金充足率与实际资本金充足率差距甚远。以2013年12月的资产负债表为例,如果我们将资产中比重最大的项目——外汇储备进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调整,得到2013年末人行的资本金为-13754亿元。我国央行账面资本金于实际资本的差距很大,这样的账面信息对评价央行的财务实力有着很大的误导性。
(二)盈利能力
中央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是其财务实力的部分体现,能保证盈利的中央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为负的风险就会相对小很多,相反,运营产生亏损的央行,就很难保证其财务实力不被削弱。然而我国央行的财务报表中没有披露损益数据,这对评价央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很大困难。在央行的财务实力和盈利能力都不能真实披露的基础上,对央行财务运行的健康性评价就缺乏准确性和一致性,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四、推动我国央行财务报告标准化的改进建议
(一)逐步采纳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是全球绝大多数央行采用的会计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在近几年的公报上也表明了其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靠拢的想法,但这个转换需要循序渐进,因为不但会改变央行财务披露的形式和结果,还需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考虑到人行的承受能力,本文建议在选取人民币升值趋势基本结束,汇率基本稳定后的一年作为起始年份,开始实行全责发生制。同时其他会计准则也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
(二)增強央行信息披露透明度
目前人行的财务报表公布仅限于资产负债表,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和表外附注等财务信息却没有公布,这使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也会引发公众对央行实际损益的各种猜测。本文建议央行至少每年披露一次完整的财务报表,央行财务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对增强公众对央行操作的信心,对学者评价央行操作的合理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最终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性。
(三)引入独立第三方进行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
财务报告如果只是自己做自己审,无论看上去格式多么标准合规,也不能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独立审计公司的审计证明可以增强央行披露信息的可信度,公信力对央行提高声誉以致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关键的作用。
五、总结
本文主要对比了我国现行的央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与国际通用标准的差别,逐条阐述了每种差别所反映出的我国央行财务披露制度的落后性、低效性、不透明性,进一步简述这样财务披露制度对央行健康性审计的阻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建议我国央行的财务准则尽快与国际接轨。
作者简介:殷煜晋(1990-),女,汉族,江苏扬州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宏观金融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