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丽
[摘 要]针对我国当前的会计形式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研究理论较为薄弱,财会人员的相关素质能力与操作技能较为欠缺,因此会计模式的实际操作与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具有很大差距。本文以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模式作为探究核心,探寻财务会计的管理模式,根据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为财务会计管理总结出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分析研究;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142-03
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不够重视,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日常操作欠缺管理能力等问题。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及自己发展的需求,其缺点也随之凸显出来。为了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需要积极吸引国外现行的先进预算管理模式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制定相关的管理模式与单位的财务会计相关管理体系相配套。
1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建立的工作,能够为我国的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深入,为财务管理带来更多的挑战,存在许多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的现象,传统理财理念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单位从事财会工作的财务人员缺少对现代财务管理科学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培训,财务管理人员借助开展相关工作降低企业成本,不利于单位今后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加速提升,但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基础较为欠缺,经费较少,导致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增多,造成运行成本繁重,同时,国民的工资提高、信息化设备的增加导致财务制度不规范管理的产生。以上原因对事业单位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影响,為维护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序发展,需要减少发展运行的成本。因此为建设财务管理模式便于整合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与会计核算流程,所制定出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要满足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操作原则,并且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要基于制度与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上进行,预算的执行、评价与监督妥善协调,明确规定会计处理系统机制的建立。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对财务支出与预算收入、调剂、分配的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财务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单位预算合理编制,如实反映现在的财务状况。对于经济体制下的单位财务管理目的并不是赢利而是为完成国家性任务,所产生的费用由国家相关部门拨款。国家拨付的款项是用于创造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因此对各个单位的看管严苛,部分单位存在忽视现象,日常财务的管理业务,对于拨入的款项只是标注为使用欠缺记录,而单位却把重心放在年度任务的完成上,从而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将改革之风吹入财务会计管理之中,并建立相应模式为单位获得相应的利益,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没有企业严格,因此导致财务会计管理方法无法针对预算支出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缺少法律的严格约束,为自身利益抹去预算支出问题时,无法行使监督职能,造成采购资金的挪用,则无法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2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 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不够合理
财务预算的过程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其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才能保证预算的有效贯彻执行。但从现状看,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财务预算的整个过程没有员工的参与,而是由管理者直接安排每个员工需要核定的预算,并且直接根据工作计划以及年度财政力度进行编制,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员工的心理排斥,导致预算工作中不断出现问题。
此外,从预算编辑方法看,大多数单位均参考往年预算执行情况,基于对去年的基数进行增加的方法,通过此方法会导致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易造成实际操作与预算结果相脱节的现象,经费相互挤占,费用开支无计划、无定额,资金使用随意性强,经常超支,从而失去预算的有效性及严肃性。
2.2 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岗位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离,给资金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资产的核算,不进行实物盘点,只是向上级传达,而这会造成财务管理存在滞留问题,单位会利用固定资产对长期闲置物品进行重新购置,造成利用率低等浪费现象,也会造成资产丢失。而且日常收入违规操作新的现象也频频发生,单位将行政费用作为企业性收费,又将企业费用转换为别的费用,或者是把没收入库的资产转变为捐赠入库,完全改变原本的收入项目的意义。对于日常支出存在的弊端,会计对日常支出以外的商品劳务支出的明细弄得稍显复杂,当出现接待费用超出限制时,会改为会议费,而且还存在企业单位虚增成本。为掩盖购置固定资产的实时,一次性入账,产生结余虚假的状况,为单位的固定资产形成折旧和减值的虚增资产总量,因此需要将固定资产减值如实汇报。对于会计的收付实现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显露出自身弊端。财务会计需具备条理清晰的思维,若造成本期已落实的失误,会导致未付款项目不清晰,拖欠部分员工工资。
2.3 财务会计审核制度不完善
现在我国实行的会计审核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弊端。因反映内容不全面,对于在收付实现制中还未用现金支付,但本期已发生致使部分资金无法体现在财政支出上。有的还存在为拖欠员工工资,将本应由本期承担的债务,却选择在年度偿还中用应付款利息反映出来这样的现象,导致低谷财政支出,虚增国家供给的资源,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把控,而且会掩盖相关债务,增加国家财政风险。对于复杂多样的新兴业务的处理,不掌握正确的处理方式会导致在收付实现制下,对于相关货款、物资无法计入账中。对于公司仅付的一部分款项和物资,只能按照拨款的单据汇总进行实际支付,不能如实地反映采购业务。因年度缩减的收支幅度不同,对于收付实现制下的款项收到与付出的时间应记录在案,并根据费用的标准考虑相匹配性。单位每年要产生的各项费用,根据金额不同制定不同管理模式,应该本期一次性收取,却分为若干次,则会造成负增长现象。对于单位财务会计的不重视,会致使单位不予财务会计的重视,具体原因为在财务会计部门的流程中只能充当付款的任务,并没有发挥自身的应有管理和监督职能,更谈不上对于经费支出过程的把控,会为会计核算环节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2.4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有的事业单位现职会计人员不具备《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
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部分财会人员一身多职,疲于应付,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工作得过且过,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
3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整改
3.1 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意识
为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需要强化自身的控制意识,就各单位的领导来说,需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管控意识,重视对财务相关制度的严格把控,而且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对待工作的责任感。不仅如此财务部门要对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结合本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建立起能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监督体制,发挥各自在本职工作中的责任,并动员所有成员推动管理的改革,强化单位领导对财务部门的重视,重新建立财务会计管理的形象,制定新的管理运作模式,促进各个单位增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3.2 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预算的编制环节、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环节和预算的考核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对预算的管理,依靠科学化管理进行对编制部门的预算,实行收支明细的存档,并安排相关人员审查。单位要配合部门的核算,严格控制好时间、项目进出的关系,不能因条件而改变预算的目的,若真有特殊情况需要追加之处或需要调整要对上级领导申请。倡导实行制度基础审计,这种方式能帮助上级部门了解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状况,对于单位审计具有重要作用。相比较于审计部门,单位自身的审计可以对重要环节、控制点配合发现出重要的错误,减少报表虚增份额,增加准确率,促进单位内部的审计发展。
3.3 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要加大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让他们熟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精通现代财务管理业务,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积极投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工作,并在工作中加以执行;同时要督促他们自觉加强业务学习,通过提高对会计人员的审核制度,要求财务部门人员统一参加会计从业资格,没有会计证不得上岗,或是参加相关业务培训,考试合格者方能上岗就业。为控制会计人员的相关从业资格,必须硬性指标到位。若是已经就业员工,因会计业务更新换代速度快,应该组织定期的培训,对相关会计业务进行后期培训,保证财务相关部门的会计人员工作能力足够优秀。充分发挥会计员工的主动灵活性,互相激励、约束自身的行为,让他们在工作中遵守会计从业制度,并对不良现象及时揭露,控制会计人员的违规操作。
3.4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单位要结合自身的业务能力及特点,建立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的合理运用,并根据折旧资产的制度,保持公司的经济稳定发展。一旦折旧制度确立,不能随意更改。基本建设方式应纳入单位会计核算中,依靠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反映出建造所得的固定资产额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同时为部门编制预算提供保障。
3.5 健全会计监督机制
在内部监控机制建立上,围绕制约权力运行,科学设置岗位来分解和制约权力。突出抓好日常监管中审核审批事项和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程序。对具体审核审批事项,细化操作流程中初审、复核等岗位职责,落实对审核审批权限既分解又监督的要求,逐步完善分岗位审核的工作机制,对专项检查工作,严格执行“三分离”工作机制,防止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在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上,由局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监察小组对干部业务工作中遵守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监督调查。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以为会计从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带来更为稳定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对于部门负责人来说,可以将手中的权力转化为具有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使得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转变为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此管理机制需要根据企业的相关决策者的意图进行修正,使得内部受到监督并根据相关的会计法规进行相互的监督。而会计的外部监督是财务会计的领导核心,因此需要借助一名注册会计师来完成相关监督工作。政府部门也要尽可能减少中国的业务理论考试,提高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目前,注册会计师的恶性竞争是由于社会的腐败发展所造成的,使得人们公正态度严重缺失,需要借助从业人员对会计报表的严格审阅来实现对会计工作公正的检阅。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试模式来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养。对于现在的大多数部门来说,并不具有健全的会计管理机制,因此很难有效地控制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虽然工作只是局限于计费内容,但更多的人员过于掌控账户。通过借助外部会计实现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来实现计费与数量掌控,与之前的管理机制相比更健全。对于通过非法集资、非法投资困境等方式的参与,会间接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增多会计行业的漏洞产生。因客户自身洗钱行为所导致金融违法活动的增加,严重干扰我国经济的正常秩序,导致会计机制的混乱,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 结 论
会计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会计法律、制度、法规、规章的规定,并结合单位自身经营管理特点,而制定出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是对会计人员、会计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从我国现在的发展形势来说,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的实务与经济管理存在较大差距,需要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弥补会计理论、实务上的不足。保证会计模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能帮助会计模式的设计和解决在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依据内部的动向所趋,可以很好地抑制市场、缓解国家宏观调控所带来的危机。
参考文献:
[1]史爱荣.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2]韩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研究[J].現代经济信息,2014(3).
[3]张卫娟.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企业研究,2014(2).
[4]戴德华.我国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
[5]何沈.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