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 杨晓燕 白胜兴
【摘 要】方法:乌鲁木齐市2008-2013年共采集居民家中食用碘盐14190份,进行碘含量的检测和监测;检测乌鲁木齐市8-10岁儿童955份尿碘来判定儿童体内碘营养素水平;抽取800名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视诊和触诊,对其中400名儿童进行B超检测甲状腺容积。抽取5年级学生1200名及抽取学校周边640名家庭主妇进行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2008-2013年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大于98%,碘盐覆盖率均大于99%;8-10岁儿童尿碘样品监测结果表明尿碘中位数207.9μg/L,人群总体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调查,触诊检查800名儿童,肿大率为6%,B超检查共调查400名儿童,肿大率为3.75%,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5.5%,家庭主妇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0.5%。从以上指标来看,乌鲁木齐市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关键词】碘缺乏病;碘盐;尿碘;甲肿率;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55-01
通过分析监测2008--2013年居民食用碘盐加碘合格情况、居民饮用水碘含量、乌鲁木齐市8-10岁的尿碘及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的水平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掌握乌鲁木齐儿童碘缺乏病流行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探讨乌鲁木齐市碘缺乏病的防控对策,为实现全面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乌鲁木齐市居民家中食用碘盐;研究乌鲁木齐市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及病情消长趋势;研究乌鲁木齐市8-10岁儿童及家庭主妇健康教育知识总知晓率。
1.2 内容与方法
1.2.1 乌鲁木齐市居民家中食用碘盐检测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中规定的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在2008-2013年的五年内采集居民家中食用盐进行碘盐含量的检测和监测,居民食用盐样品中碘的含量按照GB16006-1995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进行判定[1]。
1.2.2 8-10岁儿童尿碘含量测定
采用尿中碘的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2]。
1.2.3甲状腺检查
儿童甲状腺肿大的检查方法主要采用视诊法、触诊法和甲状腺B超检查,检查结果与国家统一标准进行判定,统计甲状腺肿大率及碘缺乏病发病情况
1.2.4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
在选定的每所学校中,随机抽取30-40名5年级学生及抽取学校周边5-10名的家庭主妇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2 结果
2.1 食用碘盐检测结果
2008-2013年对辖区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的居民家中碘盐食用情况做了随机抽样调查,共监测食用碘盐14190份,其中非碘盐数39份,不合格碘盐83份,合格碘盐14068份,碘盐覆盖率为99.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9.1%(表1)
2.2 乌鲁木齐市8-10岁儿童尿碘检测
本次监测共查8-10岁儿童尿碘样品955份,尿碘中位数207.9μg/L,各区县尿碘中位数在147.2—297.4μg/L之间。各区(县)尿碘中位数之间经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001,认为不同区县的儿童尿碘含量不同(表2)。经各区县之间经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甲状腺肿大监测
2.3.1 触诊和B超监测结果
本次乌鲁木齐市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调查,触诊检查共调查800名儿童,其中肿大人数48人,肿大率为6%,各区之间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X2=3.302,P=0.856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触诊检查中肿大比例在各区县之间无差异;B超检查共调查400名儿童,其中肿大人数为15人,肿大率为3.75%,各区之间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X2=3.007,P=0.884>0.05无统计学差异,提示B超检查中肿大比例在各区县之间无差异(表3)。
2.4 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
对各区(县)五年级学生及家庭主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采用学生当场作答与入户家庭主妇问卷现场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结果显示全市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5.5%,家庭主妇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0.5%。
3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08-2013年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覆盖率均大于95%,尿碘中位数207.9μg/L;B超诊断甲状腺肿大率3.75%;健康教育知識问卷五年级学生知晓率95.3%,家庭主妇知晓率为90.5%%,从以上指标来看乌鲁木齐市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3]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参考文献
[1] GB16006-1995碘缺乏病消除标准[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107-1999)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29[S]
[3] 王邵华,新疆碘缺乏病及其防治工作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 (增刊): 57
作者简介:
胡海 (1980--) 男 主管医师 从事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
通讯作者:
杨晓燕 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