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刚
【文题展示】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条路,其间可能会遇到坎坷、泥泞的路段,也可能会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快乐的歌声。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思考,需要奉献。那么,处于初中阶段的你,又有着怎样的打算呢?
请以“路在脚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指导】
“路”既可以指实际的路,又可以指通往理想之路、生活之路,还可以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过程……“路在脚下”,重心在“脚下”,强调过程重于结果。因此,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选材要新颖。
新就是新颖,不同于通俗。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审题时学会开动脑筋,让自己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唯有这样,你的文章才能使读者为之精神一振。回到这个文题上看,我们可得知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路”,这个路可以是现实存在的道路,也可以是人生中的康庄大道、崎岖山路。同学们可从“路是人走出来的,不肯走路的人永远达不到目标,不敢走路的人永远欣赏不到远方的风景”这个方向着笔写作,也可从“只要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即使永远达不到目标,也是可贵的”这个方向进行写作,但不管怎么写,都不能脱离文章主旨。
二、语言要精彩。
通常情况下,精彩的语言离不开以下三个特点:生动形象、文采斐然、耐人寻味。所谓生动形象,是指表达方式运用出色,即叙事波澜起伏,描写细致逼真,说明简明清晰,议论严谨周密,抒情真挚感人。文采斐然是指遣词造句生动活泼,比如动词、形容词等使用得巧妙传神;句式灵活多样,和文字内容相辅相成;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等。耐人寻味是指作品的语言或含蓄、或幽默、或形象,饱含哲理,读来耐人寻味。
【现场作文】
路在脚下
□朱梦迪
他们一生都在行走,行走在路上,而路就在他们的脚下。
——题记
张骞——一生都行走在交流的路上
没有人知道汉朝时的丝绸之路是怎么开拓的。在公元前138年,我终于见到了张骞。他被匈奴关在牢里整整十年,但他没有放弃。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让各地文化相互交流。于是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开始,并形成了丝绸之路。在他暮年之际,我问他后悔吗?他笑着摇摇头,说:“当年我发誓要报效祖国,让别的国家了解大汉,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
司马迁——一生都行走在历史的路上
清冷的月光透过牢房的窗台洒在小木桌上,黑暗处的青灯散发出微弱的光,照在这个刚刚受过宫刑的男人的脸上。他刚强坚毅的目光盯着手中泛黄的竹简,孜孜不倦地书写着。他年轻的时候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子承父业做了史官。他曾到过各地游览,去浙江探访传说中大禹的禹穴,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寻找孔子的资料……这个男人睡了。他用笔尖刻画着最鲜活的历史,心中的道路被笔尖画出,最终《史记》成书。
鉴真——一生行走在佛经传播的路上
伴随着一股清风,我穿越到唐朝,对面有个和尚正安详地端坐在佛堂前,敲打着木鱼。我在青烟环绕的屋子里与他对坐,他年已古稀,却仍坐在这里。他说:“我一生都在行走,虽然双目失明,但我的心是明亮的,看得见我想要传播的文化,看得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于是我行走了十年,虽然中间失败了六次,但是我一直在坚持……”他欣慰地笑了。
回到现实中,我为自己倒上一杯清茶,静坐在躺椅上回想我的经历,这才发现行路其实就是追梦的过程。从今以后,当我跌倒时,我会想起他们,然后甩掉阴霾,带上信念轻装上阵!
【教师点评】
本文通过张骞、司马迁、鉴真几个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三个在路上不懈奋斗的形象,传递了一种积极奋斗、自强不息的正能量。结尾言简意赅,表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虽历经坎坷,但不轻言放弃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