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鹭鸶题画诗的文化内涵

2014-04-29 00:44殷飞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5期
关键词:鹭鸶唐代文化内涵

摘 要:鹭鸶常活动于河湖岸边或水田、泽池,多为人迹罕至之处,所以给人一种野逸之感。鹭鸶的这种特质与江湖隐士有某些契合之处,所以古代诗文中多有鹭鸶的形象出现,且多能引发人的幽远之思、静谧之想。唐代的鹭鸶题画诗,就突出了鹭鸶的野性、爱幽静、好自由、本性高洁的特质。诗中往往隐含诗人的寄寓之情,鹭鸶的特质成了诗人的品质,诗人的爱好隐逸、清洁脱俗、不恋繁华之志也隐约浮现。

关键词:唐代;鹭鸶;题画诗;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殷飞,男,汉族,陕西理工学院200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5-0-01

一、古诗中鹭鸶的形象举例

鹭鸶是一种很古老的鸟类,大约在五千万年前就已在地球上活动。它们在外形上具有嘴长、颈长、脚长的特点。鹭鸶飞行时长颈会缩成S形、长腿会伸出尾后,飞行缓慢,舞姿优美,具有鲜明的野外鸟类的特征。鹭鸶的羽色有白色、褐色、灰蓝色等多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代人喜欢用它们来装饰服饰,西方人则喜欢用它们来点缀女帽。

鹭鸶的羽毛之美早已被古人发现,早在《诗经·陈风·宛丘》中的“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无冬无夏,值其鹭翿”等诗句中,就写了一个巫女手挥鹭羽“无冬无夏”跳舞的场景。此舞是将鹭鸶羽毛制成舞具,呈扇形或伞状,持手中或戴头上。这表明当时人们已对鹭羽有审美意识,并自觉拿来作为妆饰品。

鹭鸶常活动于河湖岸边或水田、泽池,多为人迹罕至之处,所以给人一种野逸之感。鹭鸶的这种特质与江湖隐士有某些契合之处,所以古代诗文中多有鹭鸶的形象出现,且多能引发人的幽远之思、静谧之想。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作》)、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不妨看几首写鹭鸶的诗,如晚唐杜牧的《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晓风 。

雪白的羽毛襯托着青玉般的长嘴,漂亮极了,洁白的身影荡漾在清水中,富于动态美。一旦被打扰,它们便远飞而去,优美的声影,映衬着青山,像是晓风中飞舞的梨花。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形态优美,品性高洁,远离世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鹭鸶形象。

再如唐末郑谷的《鹭鸶》: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春天里,鹭鸶时而闲立在烟波蒙蒙的池塘边上,时而静卧在寒雨飕飕的芦苇丛里。傍晚渔翁离去后的沙汀,是它们自由踱步的幽静小滩。诗里的鹭鸶以烟雨沙汀为伴,娴静而自由,令人羡慕。

再如北宋王禹偁的《泛吴松江》: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夕阳西下,淞江茫茫,诗人泛舟江面,孤独无依。一只只鹭鸶静静地站在船窗边,与诗人相伴,好似知音。诗中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后,重获自由,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情。此诗于朴素中见风韵,于自然中见情趣,给人清新愉悦的感觉。

二、唐代鹭鸶题画诗的文化内涵

鹭鸶也是中国古代画家笔下最爱表现的鸟类之一,唐代有以鹭鸶为题材画入屏障作为室内装饰的,也有善画鸥鹭的。例如,《宣和画谱》卷十五说唐末周滉:“善画水石、花竹、禽鸟颇工其妙。作远江近渚、竹溪蓼岸,四时风物之变。揽图便如与水云鸥鹭相追逐。盖工画花竹者,往往依带栏楯,务为华丽之胜,而滉独取水边沙外,故出于画史辈一等也。”[1]

《唐朝题画诗注》中有鹭鸶题画诗3首。先看中唐诗人王建的《长安县后亭看画》:

水冻横桥雪满池,新排石筍绕巴篱。县门斜掩无人吏,看画双飞白鹭鸶。[2](201-202)

此诗并未描写鹭鸶的具体形象,只用了一个“白”字。然而从白鹭画所处的周围环境,可以见出鹭鸶的幽远、野逸特质。诗的首二句用“水冻”、“横桥”、“雪满池”、“石筍”、“巴篱”等景物捕排,烘托出一片寂静、寒瑟、清肃的环境氛围,为“白鹭鸶”的出现拉开了序幕,言简意足,不用多费笔墨,白鹭的特征已了然在胸。诗人正是抓住了白鹭的内在神韵而省去其外在形象的描绘,才收到如此好的效果。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白鹭也因之有了诗意的成分,成为构成全诗画面的主角,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

再看晚唐诗人张乔的《鹭鸶障子》:

剪得机中如雪素,画为江上带丝禽。闲来相对茅堂下,引出烟波万里心。[2](354)

此诗也未对画上鹭鸶作具体描绘,然鹭鸶的洁白之羽、悠闲之态、烟波之趣却又可感可触。诗中先用雪白的绢素衬托鹭鸶的高洁和不染尘埃,接着又用观画后所生的沧海之兴托出鹭鸶野逸、闲雅、自由的特质。画中的鹭鸶已成为一个野逸的符号,代表的是隐逸的意蕴,与诗人的烟波之心契合无间,诗人正是借画而寄寓隐逸之情的。

再看晚唐诗人齐己的《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

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何妨金粉资高格,不用丹青点此身。蒲叶岸长堪映带,获花丛晚好相亲。思量画得胜笼得,野性由来不恋人。[2](444)

诗中“沧江”二句点出鹭鸶活动之地,“何妨”二句言不防用金粉作画来表现鹭鸶的高格情调,不应用一般的丹青来点染鹭鸶的身体,突现鹭鸶的高洁和不同凡响。“蒲叶”二句言画上蒲叶、荻花是鹭鸶最好的陪衬之物,相得益彰。后两句言喜爱鹭鸶绘画胜于把鹭鸶养在笼子里,因为鹭鸶是生性疏野的,不会贪恋人间的繁华。此诗突出了鹭鸶的野性、爱幽静、好自由、本性高洁的特质。隐隐含有诗人的寄寓之情,鹭鸶的特质也成了诗人的品质,诗人的爱好隐逸、清洁脱俗、不恋繁华之志也隐约浮现。

参考文献:

[1]宣和画谱[M].岳仁译注.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321-322.

[2]孔寿山.唐朝题画诗注[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201;202;354;444.

猜你喜欢
鹭鸶唐代文化内涵
楚王自赐鹭鸶餐一一话说水蛭
鹭鸶(lù sī)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鹭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