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
从艺50多年来,我在《海鹰》《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侦察兵》《南海长城》等30多部优秀影片中塑造了一个个军人形象。观众给了我极大鼓励,形容我是“银幕第一军人”。其实我认为,每每投入创作,都要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这是演员最起码的基本功。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以1958年金门海战为蓝本,拍摄一部反映第一代海军官兵英勇顽强、敢打必胜战斗风采的献礼影片,这就是《海鹰》。著名导演严寄洲在遴选影片男主角时,大胆起用了刚刚调到厂里不久的我饰演鱼雷快艇艇长张敏。
在我看来,演员对人物表现得深刻不深刻,与深入生活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所以,接到任务后,我很快便来到海军某部,上鱼雷快艇体验生活。
第一次同官兵们一起随艇训练那天,出海时还风平浪静,可快艇驶出军港刚一加速,就感觉胃里翻江倒海般难受,接着便哇哇吐个不停。这次海训回来,像生了一场大病似的,脸色蜡黄。战士们看了都很心疼,劝我说:“王老师,您在艇上象征性地体验体验,找找感觉就行了,别再遭这份罪了。”我一听就急了:那怎么能行,如果不亲身体验你们的真实训练情况,我怎么能演出当代海军鱼雷快艇艇长的真实形象!就这样,我一直坚持与官兵们一起随艇出海训练,没几天就适应了艇上的训练生活,到后来都可以代替艇长熟练驾驶鱼雷快艇了。
在影片《南海长城》中,我饰演的区英才的原型是广东汕尾一位渔民民兵营长卜金星。为了演活这个人物,我带着电影剧本两次住进了渔民村,去码头当搬运工人,同卜金星一起生活。影片中的区英才是个不到30岁、健壮威猛的小伙子,而此时的我已40多岁,体型略微显胖。为了贴近人物,我严格控制饮食,每天坚持举哑铃、练双杠。经过两个月的苦练,俨然成为一个合格的“海南岛民兵”了。完成任务,我深有体会:当你有了真实的生活,再拿到剧本,再念起台词的时候,那感觉就大不一样了,表演中是带着感情去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个动作的。
即使是没有确定的创作任务,我也常常主动下到基层部队体验生活。因为只有真正地了解战士,才能最终在影片中充分地表现战士。1962年,我同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张勇手一起到山西忻州某部下连当兵锻炼,分别在一个排的两个班当战士,后来我们又主动要求代职,在连队一干就是8个月,那段时间,接触了很多战士,相互之间的感情非常融洽,也从最基层的官兵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坚持深入生活,能够磨砺出演员顽强拼搏的战斗作风。一个“明星”头上的那一道道光环背后,肯定凝聚着汗水和心血。在拍摄影片《海鹰》时,八一电影制片厂就地取景,在院内的大水池里实施“人工造海”。当时北京正值初冬,池水冰凉刺骨。可大家拍起戏来什么也不顾,喝上一口“二锅头”就跳进池塘里,鼓浪机还在身边不停地吹风造浪。记得一个镜头拍完,从水池里出来的我早已冻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就这样上来下去,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一拍就是大半天。苦不苦,是很苦,可是我在基层见到的官兵远比我更能吃苦。只有深入生活,你才会发现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