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
【摘 要】莫言是中国最富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世界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趋势下,以莫言小说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从莫言小说语言表现特点入手,通过分析其代表性词语、句子的日译方法,探究译者是如何实现小说中文化要素的再现。
【关键词】莫言;文化要素;再现
莫言是中国最富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如《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被翻译成法语、英语、德语、日语等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被阅读。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乡土文学”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对小说译著的分析,寻找再现文化要素的方法,并进一步探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
一、莫言小说的语言表现特点
1、地域性
莫言于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三份子村。创作伊始,莫言便构建起属于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1980年,我开始了文学创作。我拿起笔,本来想写一篇以海岛为背景的小说,但涌到我脑海中的情景,却都是故乡的情景。故乡的土地、故乡的河流、故乡的植物,包括大豆,包括高粱。缭绕在我耳边的是故乡的方言土语,活动在我眼前的是故乡形形色色的人物。”i 对故乡的这份“执着”使莫言小说中的人物与语言等处处体现着“东北乡”特色。
2、民俗性
莫言小说语言的另一特色就是方言、俗语的广泛应用。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属于北方方言区,这一方言区的语言是普通话的基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距较小。所以尽管地区方言和俗语频出,却并没有影响到作品的可读性。
3、时代性
小说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尤其以清末民初、抗日战争和“文革”为背景的小说占据了大多数。这也是莫言被称为“新历史小说作家”的原因之一。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符合小说背景的时代性词汇,如文革时期的“牛鬼蛇神”“破四旧战斗队”“破鞋”等。
二、对具体译文的分析
1.方言、俗语的翻译
方言俗语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翻译中,对方言俗语的翻译最能体现译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程度也最能考验译者连结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水平。
例1 哪里啊,母亲说,咱庄户人家,哪里敢高攀呢?小狮子姑娘可是吃国库粮的,你这些侄子们,哪个能配的上她?
とんでもない、とお母が言いました。私ら農家がそんげな高望みできようかの!ちびライオンちゃんはお上の抱え人、あんたの甥っ子なんぞ、釣り合うわけがあろうかい。
“庄户人家”的意思为“庄稼人、农民”,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的称呼语。“吃国库粮的”则指在计划经济时代拥有城市户口的人。这两个词的使用使“母亲”淳朴农家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里译者分别将它们译为了“農家”(农民百姓)和“お上の抱え人”(封建时代农民称呼做官人的用语,指地位高的人)。“農家”的翻译准确达意,而从“お上の抱え人”的翻译中,看出的是“母亲”高攀不上的情绪。另外,对于句中属山东方言的表达,译者特意运用了家乡广岛的方言,如句尾的“できようかの”“ あろうかい”。通过这样的处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文的乡村气息。
例2俺脑子一热,一不做,二不休,扳倒葫蘆淌了油。
どうせ乗りかかった船、いちかばちかやってみようと、うちが頭がかっと燃えました。
在日语中“一不做二不休”可译为“一か八か”,属于目的语中有类似表达方式。但是译者并没有将原文中“扳倒葫芦淌了油”原样译出,而是大胆地略译。这属于翻译中常见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足,对于目的语中没有的表达,译者可以既可以在翻译中加以说明,帮助读者理解;也可忽略,以免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
2.人称代名词的翻译
关于人称代名词的翻译(尤其是亲属间的称呼),译者吉田富夫曾在译著《蛙鳴》的后记中这样写到:关于亲属之间的称呼,在中国根据血缘关系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在日语中基本没有与其对应的表达方式。因此,是姑姑还是大姑,在有利于日本读者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场合的不同进行了适当的翻译。ii比如以下几例。
例3
①大爷爷―大伯父;
②老妯娌—老いた義理の姉妹;
③堂妹堂弟—父方の従妹/従弟;
④俺—うち、自分;
⑤嫚—おまえ。
例4
①“老娘婆”—取り上げばば;
②痴老婆—バカ女房;
③“小老毛子”—ちびロシア人;
④狗肉西施―犬肉小町。
从上述几例来看,译者在翻译亲属称呼时,为明晰人物身份,在符合日语表达习惯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同时根据小说中人物身份、年龄以及语境的不同,在翻译时通过对句尾等的处理,使日译文更加符合当时情境。如“嫚”一词的原文是:嫚啊,快去叫你姑姑。是奶奶在接生我时发生意外,让姐姐找姑姑帮忙。其整句译为“おまえ、すぐに伯母さんを呼んできておくれ。”(蛙鳴2011)“おまえ…おくれ”的翻译组合凸显了状况的紧急性。
对于其他人称代名词(如昵称、外号)的翻译则充分考虑了著者意图与读者的认知程度。(下转第349页)
(上接第347页)“老娘婆”为对旧时代接生婆的称呼,译者直接将其本意译出;狗肉西施译为“犬肉小町”。“小町”在日本家喻户晓,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译者直接用其指代源语中的“西施”,不能不说是既达意又传神。
3.特殊词汇的翻译
莫言小说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小说的语言表现也自成一格。通过阅读小说,我们能对过去特殊的历史阶段有基本的了解。小说中体现时代特点的词汇表达比比皆是,尤以“文革”时期最为突出。
例5 ①牛鬼蛇神—牛鬼蛇神「牛の妖怪と蛇の化身。悪人の形容で、文革期にいわゆる走資派の別称として盛んに使われた」;②“破鞋”— 「ぼろ鞋」;③包产到户—請負生産制(1980年代から導入された農業生産請負制で、人民公社解体の決め手となった);④家庭出身好—階級的に良い貧しい家の出。
译者在翻译这类特殊词汇时大多采用注释的方法,但译者同时也认为,注释过多会损害文章的美感,主张尽量减少注释,例如“家庭出生好”就直接译为了“阶级成分好的贫农出身”。
另外还有一些词汇虽然不是某一特殊时期的“专有名词”,但是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日语中缺失这些词汇的表达。从它们的翻译中,我们也可以一窥译者对于源语文化的认知和传达程度。
例6 ①瓜皮小帽—瓜皮帽「つば無し帽」;②长袍马褂—長袍馬掛「袷にチョッキ」;③娘娘庙—娘娘廟「子授けの女神を祀ったやしろ」;④童养媳—童養媳「幼い息子の将来の嫁にするという名目でもらったり買ったりして、下女としてこき使われる女性」。
从以上译例中可以看出,译者基本沿用原有汉字表达,有时加以简单的文内注释,弥补读者在认知层面上的不足。由于中日同属汉字文化圈,沿用汉字的表达方式使译者能够在舞台之后将原汁原味的小说世界传达给读者。
三、结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学作品的翻译则是这种跨文化活动的集中体现。在翻译中难免遇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即上文提到的文化缺省。文化缺省对于翻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对于那些造成译文读者意义真空的文化缺省,译者有责任采取必要而又恰当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从而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中的意象。iii译者可采取文内、文外补偿、删除、归化等翻译方法,弥补文化缺省,进行翻译上的补足,克服双方文化差异,实现作品中文化要素的再现。
随着莫言作品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其文学作品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于作品中文化要素的翻译研究也将成为我们探索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注释:
i 莫言.1993(2).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
ii莫言(著)吉田富夫(訳).蛙鳴[M].中央公論新社.2011. p475
iii 郭建中.1999.文化與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p248-251
【参考文献】
[1]莫言.檀香刑[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2]莫言.莫言文集:蛙[M].作家出版社,2012.
[3]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的百年流变[M].科学出版社,2009.
[4]莫言.1993(2).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
[5]莫言(著)吉田富夫(訳).白檀の刑〈上〉〈下〉[M].中央公論新社,2010.
[6]莫言(著)吉田富夫(訳).蛙鳴[M].中央公論新社,2011.
[7]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