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宏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以积极推进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法,立足文本,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
【关键词】立足文本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37-01
新课标倡导的是创新教育。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文本教学,即在深入开发挖掘文本的基础上,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实现新课程改革中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本文从三个方面去浅析说明。
一、巧选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经过改革的初中语文课本,精选出来的课文都是内容形式完美统一的典范。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即使传统经典的美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只是按照个人的爱好喜恶有选择性地学习,而且浅尝辄止;而对不喜欢的课文,他们更是把自己远远地置于文本之外,对文本的学习表现出一种毫无兴趣的冷漠态度。
教学的切入点,是文本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中,巧选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教学形式来进行:
(一)以文章的标题作为教学的切入口
例如:在讲授《旅鼠之谜》一课时,我就把标题作为引导阅读的切入口。先从其它动物的奇异现象说起,然后落点在题目的“谜”字上。一个“谜”字,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探究文本的热情和冲动。在“谜”这一悬念的诱导下,学生受强烈求知欲望的推动,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的学习,也就迫不及待地去探究旅鼠的奥秘,课堂教学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以文章的中心句或总起句作为教学的切入口
例如:在讲授《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我就是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总起句作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切入口,我问学生:文中所说的“奇山异水”与别的地方的山水有什么不同?他们“奇”在哪里?“异”在何处?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为探究山水的“奇”和“异”,很快地进入了文本的学习。
二、巧支妙招,引领学生融入文本
(一)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以《土地的誓言》一课为例,本文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十周年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全文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由于我们的学生距离作者所处的年代较远,加上学生的经历有限,不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学生的情感调动是学习本文的前提,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融入文本。
首先激情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从音乐中品味它直接而急切的情感。
其次情境深入。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个性的景物,继而出现日寇铁蹄下山河破碎的场景:残垣断壁,土地荒芜,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为进一步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做了充足的准备。
(二)深入挖掘,领会精髓
以《谈生命》一课为例,教师在讲授课文时,通过情境创设,配以多媒体画面以及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使学生感悟到了生命的发展历程,学习了作者把抽象的“生命”具体化为可感知物象的手法。但是《谈生命》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他们容易仅从语言的角度欣赏文章,在谈到人生意义时也仅限于政治课上的理论,教师如果此时不再引导学生深挖文本内涵,那么课堂就易流于表面化。
三、巧妙内化,带领学生走出文本
文本是个载体,是一个参考。文本的解读,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好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外,更希望学生能够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内化”是语言运用的前提,即只有当学生把文本“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时,在语言运用时才能流淌于口头,运用于笔端。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精髓,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要充分利用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培养。
(一)学会鉴赏美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
能力。语文课本中精选出来的文章积淀了深厚的语言艺术,不同的文本其语言风格、语言艺术各不相同,有的优美婉丽、有的粗犷豪放、有的雍容典雅、有的朴素自然,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引领学生认真品味不同的语言艺术和风格。通过必要的模仿,学会借鉴,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在模仿和借鉴的过程中唤起联想和想像,激发创造性思维,最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品味人生,关注社会
例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勃兰兑斯的《人生》、冰心的《谈生命》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文中有许多庄重精警又富含思想的语句,阅读这些文章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人生·社会·生命”这些主题进一步思考、讨论自己的人生道路。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素质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转变教法,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习“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
[ 参考文献 ]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陶继新著《他,让语文教育返本归根——韩军的“新语文教育”理念》2004.5.
[3]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