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秀玲 吴大奎
【摘 要】目的:在临床输血中,积极推广自体输血, 可以减少异体输血引起的反应,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孕妇在产前3周内进行自体备血1次-3次,每次200 ml,采血期间加强营养,采血过程中进行胎心监护。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是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稀有血型的孕妇,开展预存式自体输血最实用。
【关键词】预存式;自体输血;产科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11-02
输血引起的传染病及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人们重视,血源紧张也越来越突出。在产科中,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而自体输血可以解决输血引起的相关疾病及缓解血源紧张这一矛盾。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比例,澳大利亚可达60%,美国也能达到15—20%,不少国家达到了40—50%,但是在我国自体输血虽然已经推广了十几年,全国平均算起来不到1%,现状不够理想。国内对择期手术患者已逐渐开展预存式自体输血,报道很多,但对于妊娠预存式自体输血的研究较少。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1 自体输血的定义
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自体输血有三种方式:(1)术前血液预存式自体输血:临床经管医生根据择期手术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 Hb>120 g/L、Hct>34%,心功能Ⅱ级以上)[1],预计手术中出血和需输血量,与输血科一道制定患者术前采血计划,动员患者采集血液储存,以备手术中、后输用;(2)稀释式自体输血:是在手术患者麻醉后采出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注晶体及胶体溶液,使患者血液稀释,而维持正常的血容量,患者在血液稀釋的生理状态下进行手术,术中所流失的是稀释血液,手术中、后再回输自己的血液;(3)回收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身输血是以机械吸引装置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患者。预存式自体输血一般适用于择期手术的病人。
2 自体输血的优点
2.1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2.2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
2.3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
2.4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使病人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
2.5自体输血可以缓解血源紧张的矛盾。
3 适应证
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史的剖宫产,妊娠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等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者;Rh(-)性稀有血型者和有过严重输血反应病史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4 自体输血的条件
孕妇和家人同意自体输血,孕妇全身状态良好,无其他疾病;体重55 kg以上,血红蛋白(Hb)>110 g/L,红细胞压积(HCT)>34%,血小板(PLT)>100×109/L,止凝血功能正常[1]。宫内胎儿发育正常。
5自体备血方法
在预计分娩前3周内开始采集自体血,自体备血1次-3次,每次200 ml,第二次采集在第一次采血一周后,第三次采集在第二次采血一周后进行,每次采血前均须测定血红蛋白,采血期间嘱咐患者加强营养,在采血期间口服硫酸亚铁200-300mg,每天3次,对红细胞再生和防止贫血有一定作用。采血前测量血压和心率,进行胎心监护,采血过程中观察孕妇反应,每次采血200 ml,采血完毕20min后重复监测母婴生命体征。
6 自体输血的护理
6.1在采血前要注意做好孕妇和家人的思想工作,令其自觉接受,避免因紧张恐惧心理引起采血不良反应。
6.2为保证母婴安全,必须要求孕妇Hb>110 g/L,HCT>34%,PLT>100×109/L,止凝血功能正常;保证血压正常,进行胎心监护。
6.3采血必须在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和采血科护士时进行。
6.4采血及贮血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
6.5采集后血液做好标识和记录在血库保存。
6.6自体输血后进行母婴随访。
7 讨论
预存式自体输血是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缓解血源紧张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稀有血型的孕妇,开展预存式自体输血最实用。总之,在产科开展预存式自体输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景汉,林武存主编,《临床输血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