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
摘 要:作文课的模式突破不易,难以在课上出实效,那么习作指导课的教学模式该如何突破才能取得实效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认为上好作文课要从勤写下水文、精心指导作前准备、将课堂还给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下水文;效益;课堂
作文课的模式突破不易,难以在课上出实效,那么习作指导课的教学模式该如何突破才能取得实效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认为上好作文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勤写下水文
旧的作文课教学模式有这样一个套路:记事作文,写清起因、经过、结果;经过部分是重点,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写出来。人物作文,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先写外貌特点,再写性格品质特点;重点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还是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写出来。但实际上这个套路对于学生寫好某一篇具体的作文来说收效甚微,就如我第一次上《家乡美食》一样,按顺序写清制作过程,把色香味写具体,这样的指导就能让学生写好家乡美食吗?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通过写下水文,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选材,写作的重难点在哪,如何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方法进行表达,才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指导写《家乡美食》这课时,我试着写了下水文,于是在备课时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抓住制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动作这一难点,把表现色香味时的个人体验作为重点,这两点编排教学程序,结果学生写起来轻松多了。
实践出真知,贴近学生实际并略高于学生水平的下水文使教师对每一次作文指导的重难点有较准确的把握,清楚地知道着力点在哪儿。
二、精心指导作前准备
有些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却枯燥无味,除了语言贫乏外,主要是因为没有思维的参与,在亲历事情的过程中没有思考如何表述,时过境迁,又无法复原经历事情的场景了,而养成日常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是学生最主要的习作习惯之一,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让学生毫无准备地来写作,利用作前准备指导学生有方法有目的地观察、体验,培养留心观察能力与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多种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感情体验和认知经验。
为写好《家乡美食》,我亲身品尝了镇江的几种美食:“好再来”的锅盖面、宴春的汤包、镇江香醋蘸肴肉,完成下水文后,明晰了需要观察和体验的重点,布置学生具体的观察提纲,要求学生带着目的自己去观察品尝,将要点记录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可以激起已有的记忆储备,拓宽写作思路,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在课堂上完成制作方法和品尝体验的交流就不会难为无米之炊,课堂上学生感同身受、畅所欲言、不吐不快。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日常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节理想的指导课,教师专门指导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如果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答,当下课铃响时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只会是只言片语。所以再上这课时我十分注意时间的分配,力求构建“动静结合、积极构思、快速起草、反复修改”的课堂。我在课前已重点明晰、胸中了然,学生观察细致,自然不吐不快,课上只需对重点难点指导激发,学生会的不讲,学生易懂的一笔带过,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教师的指导性体现在如何把零散的学生发言通过老师的引领,来得到每个人习作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典型,即时备课,在口头评改中对学生“想表达而表达不清的”“想修改而不知如何修改的”地方画龙点睛,补充讲解,使学生对如何写好、修改好作文更加清晰明了。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红旗小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