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莉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估算技能的发展。在教学估算时,教师一定要把数学问题置于情景中,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多种估算策略,来解决教学中的数学问题,达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有效教学之目的。
关键词:估算;思维;创新
一、估一估,量一量,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学生的思维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
例如,教学《认识米》一课时,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从身高谈起,问学生:“老师的身高是1米58,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估一估,那请同学们做个游戏吧,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细细地观察着,大胆地进行着估计。教师接着问:“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1米的尺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老师身底上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再让学生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在自己身上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学生张开双臂,估一估,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请每个小组学生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获取新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始终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二、估一估,算一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等方面的灵活程度。它的特点是思维起点和过程灵活,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研究和思考问题。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练习)》一课时,教师出示例题:一页故事书有29行,每行有42个字。这页故事书大约有多少个字?学生刚要拿笔埋头计算时,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如果先估一估,算一算,这样既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又会避免计算错误,这时学生对估算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立即去探索、去发现、去猜想,直到把学习的内容发现出来。学生讨论得出5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①把42看做40,42×29≈1160(个);
②把29看做30,42×29≈1260(个);
③把42看做40,把29看做30,42×29≈1200(个);
④把42看坐40,把29看做20,42×29=800(個);
⑤把42看做50,把29看做30,42×18≈1500(个);
通过先估算,再计算,最后验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检能力,发展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有思维广阔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索解题的捷径,通过这样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估一估,想一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创造出一些“新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估一估、想一想,让学生领悟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课时,教师出示例题的情景图,学生很快说出小红用了彩带的■米,小明用了彩带的0.5米,要比较谁用的彩带长?其实是比■和0.5的大小。你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吗?学生都能自觉把■化成小数,■=3÷4=0.75,因为0.75>0.5,所以0.5<■。这毫无疑问是对的,不过,我没有满足,继续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他的小手:“我是这样做的:根据数量关系估一估,想一想,0.5米是1米的一半,■米比1米的一半多,所以■米比0.5米长。”好多学生都发出啧啧称赞。多么精练的回答呀。以上两种方法各具特色,妙趣横生,我似乎看见学生的创新思维正自由驰骋于数学领域。
总之,教师要把估算教学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估算兴趣、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多种估算策略,发展学生思维。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育才小学)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