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怀纫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师预设也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导、提高教学质量,则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面前。本人就自己实践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深入研究理解教材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认识,探究优化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
1.注重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分散,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研究、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因材施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使用的教材虽然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一定的稳定性,但教材里有很多的内容有着不可避免的滞后,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因此,要跳出教材,结合对教材的每一节课学习内容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处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如,四年级上册的第5课《我的E-mail》中,教材的重点是邮箱登陆和邮件地址的基本认识。如果按教材来,可能让学生能完成邮箱登陆和邮件地址的基本认识。但信息技术课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素质,授课时,可以将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邮箱的申请,同时强调申请网上免费资源的必备知识和安全意识,如,不能填写太多的个人相关身份信息等。
二、注重教学过程
随着电脑的进一步普遍化,小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小学生在家庭等地方接触电脑,熟知电脑的基础操作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小学生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后,会有把电脑当成游戏机的倾向。因此,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学习欲望,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的画图软件第一课时,就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利用这种“图音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
2.分层次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存在着差距,有的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比较好学,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即分为有落实基础的任务和能力提升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提高。如,画图的教学,在三年级上册的《小树苗快快长》中,教学目标是:能打开和关闭“画图”,认识“画图”的界面;了解“铅笔”“刷子”“喷枪”这三种工具的绘画特征,能用这三种工具绘画,掌握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刷子”“喷枪”的方法;学会修改图画的两种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设计的任务除了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另行设计一些提高要求。这样的任务设计也能充分激发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会成就感的同时,还能辅导其他学生的学习。
3.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综合训练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Windows画图”,让学生创作电脑科技绘画;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学生可以利用它录制自己喜欢的乐曲,练习英语发音。这样,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其得到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