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中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14-04-29 17:58王燕红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会经济师范教育美术教育

王燕红

【摘 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强调创新精神,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教育索求,已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立足点,而要真正将我国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落后,必须抓好师范美术教育,本文将对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有针对性提出改革措施,以促进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经济;师范教育;美术教育;改革;发展

一、引言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不斷发展,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也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在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许多在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我们要加以正视,这样才能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或是弊端的方法或是方向,才能推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才能借助高校有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走向未来。

二、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我国高校扩招现象较严峻,导致美术专业新生录取的文化课分数线偏低,而进入师范院校后,学生又未能加强对文化课学习的管理,导致出现了美术专业的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若想理解美术的真正内涵和魅力,就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形成离不开对文化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道德修养。师范院校校忽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也是美术教育的片面体现,是缺少长远考虑的。还有很多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对学生设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具体表现为偏于绘画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实际教学方法和美术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导致学生难以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不能做到能画能教,往往出现在教学上表达能力差,缺乏有机地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会充分运用板书和直观性的示范来从事教学,甚至板书出现错别字,笔顺颠倒等,对中小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由于不同程度的忽视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能力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行正常的欣赏课教学,相当程度上减弱了师范院校美术的属性和特点。

三、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1.加强美术教学各环节的综合管理

首先,要对高师美术生源制定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并重的录取标准,要逐步提高文考分数线,方能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复合型通才。要加强对学生进校后必修、选修文化课的教学管理,引导学生重视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严格中期选拔和毕业等各教学管理环节,外语文化基础课不达标准不予通过,以此确保达成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计划应首先设定某种教学目标,然后在充分撰写分阶段训练的课题和完善准备的基础上,指导青年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学习目标。在教学的初期,安排一定量的训练,培养明确的表现力和学习锻炼技巧是必要的。它与教学计划后期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的表现并不矛盾,因为只有通过学习锻炼的教学过程,才能将学生内在的固有本性,将自己的潜力逐渐地开发出来。

2.改进美术教学的方法

就教学综合评价而论,当代美术界产生了诸如写实派、超写实派、构成派和表现派等流派和相互冲突的观点,但它不应该影响美术教学。英国美术教学家里德认为:“凡认为彼此不能相容的艺术观点现在已可以协调为基本心理类型的自然差异。”所以,学生的绘画形式的表现类型,实质上与心理表现的技能是对应,即写实手法对应思考;超写实手法对应感情;构成制作对应直觉;表现主义对应感觉。而且这每种表现类型中,都可能呈现出客观的和主观的不同倾向,形式表现的这种区别也对应学生外向视觉性和内向触觉型两种交替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首先应能掌握现代生理学和现代教育心理学,并用来分析每个学生的气质与不同作业表现,以及心理类型的内在关系。其次应怀有一种沟通的态度、理解的情感去引导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表现,强调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艺术表现语言,而不是以自己偏爱的艺术观点为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作业,以免学生无所适从,难于找到自我的定位,进而缺乏信心,产生挫折感。这种因人而异的教学法是基于每一位学生在潜能上都具有天赋,都有潜在的创作能力,而不论该生的天资如何。

就培养创造力而言,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曾把创造力的要素归结为流畅性、顺应变通性、独创性和明确化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发展新表现时从既定的状况中获得衍变的能力,即让学生从画面上出现的虚想到实,从浓想到淡,从暖色想到冷色等,启发这种想象的流畅性;引导学生从选择题材、寻找贴切新颖的形式表现和富于变化的互相对应中形成一种极具创造力的顺应表现的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直觉性来自发多样地选择和发现表现媒介与技巧,可以从偶然效果或者其他技巧的选择上养成独创思维习惯,获得永久性的价值;帮助学生敏锐地捕捉不同的生活经验,及时明确地抓住无意识的灵感显现,而不论学生异禀的特征是显现在形态、色彩、韵律还是呈现在构图的整体张力方面。

就培养教学能力来讲,首先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本身正确的教学方法会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重要示范作用。其次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和运用美术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来驾驭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各种不同状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死板地原封不动地按自己主观设定的既定教案照本宣科地进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既不发端于主体,也不发端于客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客体的活动之中,认识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互动开始,并随着这种活动的丰富和发展,相互分化,双向建构,使认识得以实现。”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联系教学理论、教材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互动关系中学思结合,手脑并用,继承我国传统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风,借鉴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示范教学理念,启发学生以研究探讨的态度来进行教育实践,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方能从根本上改进目前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总而言之,加强和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而稳定的美术教师队伍,我认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还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加强德育和审美教育,使之渗透在文化课和美术专业课程中。2.从素质教育的教学实际出发,按照基础教育部队美术师资的要求,改进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减少课程门类,精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程内容向综合性,实际应用性发展。3.注重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生文化和专业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4.从感性教育的特点出发,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善人格,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等非智力因素。5,改进招生制度,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招生质量,学生文化素质较低是影响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要提高文化课考试录取分数线,此外,专业考试内容与录取方法也要按照学校美术教育所需要的通才师资的要求,对考生的艺术素养,知识,技能进行全面考核,加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考核。

【参考文献】

[1]丁春娟.试论高职院校美术教育[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曾维华.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状况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5).

[3]吴冬声.当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问题的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03).

[4]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社会经济师范教育美术教育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信息时代下企业管理方法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简论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