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觉英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主体性教育主张教育与培养、发展和宏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教师平等民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发挥其主体作用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以下几点。
一、课前主体活动
课前主体活动是充分启动主体性教育的基础,这是启动主体教育的源泉。教师要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让其先品味新授课的内容,从而得知新内容与熟知内容的联系,对于未知问题具有初步的悬念情境。如学生通过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自学之后,就可能得出以下一些问题:1.本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什么是分式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如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何需要检验。
二、课堂主体活动的基本形式
课堂主体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要求选择性的造设不同情境,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器官充分配合起来。
1.解疑。数学课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教材中的疑点,逐步引导学生对疑点进行分析,综合,激发他们思维活动的热情,教给他们解疑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情况采用师生一问一答,师生一问齐答,可学生之间互问互答,逐一解疑,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一定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并指明原因,同时对答错的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以激发学生今后继续参与到类似的活动。
2.探讨。课堂探讨,一则可解决学生较为疑惑的问题,二则可活跃课堂气氛,探讨的形式可小组,可自由,即小问题小组探讨,大问题自由探讨,在使用探讨这一形式时,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好问题,同时应注意好课堂秩序,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对探讨的结论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即使是错误的结论也应以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对发挥学生的个性大有益处。
3.板演。板演可使主体的主体性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全体得到一次直接的教育,学生板演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为使板演更具价值,教师应注意抽生时一定不要抽优生,最好是中差生,这样板演才更大可能出现较为普遍的问题,而对这种普遍出现的错误,教师只需要彩笔一勾,就会给全体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练习。数学课的课堂应有练习时间,让每个学生亲自在练习本上做几个与当堂课联系密切的练习,这种形式的面广,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三、独立主体活动
独立主体活动的开展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让主体完成学习到实践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提高他们的能力。
1.师生换位。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可让一名学生或几名学生当“老师”,比如“一节专题课”、“试卷评讲”或“习题课”可让学生上台讲课,教师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给予补充说明,这样可使优生得到锻炼,同时让全体学生亲近数学,感觉数学多学习也很轻松,要不为啥我们自己都能讲,通过这种形式可使学生的数学语言更加规范合理,而且让他们言之成理,不至于死读书、读死书。并进而形式学习的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风气。
2.实践。数学课往往落于枯燥泛味,一味的说教,这样效果欠佳,其实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挖掘,一样有许多有趣的初中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支体味数学的趣味是最好的手段,比如:三角函数的增减性问题,只需用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就可解决,其做法用两根木片,将其重叠, 用一颗钉子固定一端为A,然后在一根木片的另一头B系一个有重锤的线即成。原理就很简单了,因A、B两点固定,设为单位长1,所以,现将∠A增大(AC不动,AB逆时针旋转,故a变大),则SinA增大,反之∠A减小,sinA减小。同理可验证CosA、tgA、ctgA的增减性问题,这样的实践学生可直观地感受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只要大脑中有这样一个模型,这个知识点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是能充分调动起来的,只要充分发挥主体教育才可能达到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