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煦熔
摘 要:钢琴课在高校中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课程建议、教学观念等影响了钢琴课的授课。
关键词:高校钢琴课;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钢琴课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设置钢琴课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感情世界。爱好的科目化是钢琴地位提高的重要契机,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成功转变。但在转变的过程中,高校的钢琴教育也出现了一些纰漏和问题,例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式有待转变等。这对高校的钢琴教学就提出了具体要求,使鋼琴教学更加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地渗透到素质教育当中。
一、进行合理的课程建设,因材施教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基础。不同的学生对于钢琴的理解和敏感度不同,知识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理解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对于有天赋善于进行钢琴学习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音乐美与生活结合在一起,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例如,当学生在学习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教师要将这首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事物进行联系,使学生能够更真切地去理解和感受音乐,感同身受地与作者的心灵产生碰撞,对贝多芬的生平经历产生同情与钦佩。从另一方面讲,对音乐生活化的感悟也能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而对于基础较差、领悟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夯实。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对乐理常识的认知与记忆,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知识的讲解,在理解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乐理的教授时,教师可以通过对简单旋律的演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音符,同时又起到试听练耳的目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优化了繁多冗杂的知识,使基础知识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增加了钢琴教学的实效性。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情绪
虽然课程改革的观念已经广泛地深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但教师的意识观念却得不到及时的改变,依旧是“一本教科书几支粉笔”的上课模式,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因此教学方式也得不到发展。由此看来,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教学中的根本问题之所在。教师要正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仅是受到尊重的教育者,从侧面来讲也是同学生进行交流的交心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学生的想法,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例如,在进行钢琴试听练耳的学习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竞赛,充分利用学生的比较心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拼能够充分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使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又能增加学习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来进行肢体上的表演,对音乐的演绎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主题思想,使音乐本身更加具体化、形象化。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又是传统的演绎方式,舞蹈的肢体表达赋予了音乐生命力,使音乐更加生动。教师趣味性课堂的建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发展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三、结合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科技已经实现了进入课堂的突破,课堂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这些现代技术的引进为课堂增添了活跃的因素。由于钢琴的教学受到钢琴本身因素的制约,具有不灵活的特点,而对多媒体的利用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比如,在进行钢琴指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视频的放映来进行钢琴演奏的直观展现,视频的播放还有另一个优点,便是可以慢速放映,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对钢琴指法进行研究,优化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避免教材上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进行钢琴作品曲《天空之城》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天空之城》电影的放映,让学生体会到书本所没有交代的内容,感悟到书本所没有的思想。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切身体会主人公的遭遇以及不同际遇对主人公心理的影响,让学生在融入情节,感同身受的经历中介入到音乐世界当中,与主人公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提高对形式美、意蕴美的鉴赏能力。
四、多科目的结合和互相借鉴
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不能单一地依靠课本教材进行教授,要学会变通,灵活地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联系多方面实际,对钢琴音乐进行充分的解析。例如,在进行《蓝色的多瑙河》的授课时,教师可以对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进行生平讲述,以及他的作品风格和在音乐界的历史地位,通过对作者生平的了解,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对音乐本身的感受会更强烈和真切。社会、历史等客观因素是影响音乐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原因,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使音乐家的作曲风格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音乐是对一个作曲家灵魂的诠释,它能表达作曲家的情感讲述内心世界。例如,十八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战争混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大多讲述人民的现实生活。他的《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巴赫用这种充满宗教语调的思维抒发了人们对战争生活的厌恶反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真实渴望,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人们千疮百孔的内心世界。另外,巴赫的其他一些作品也表达了作者对世界更美好的希冀。只有对历史、政治、社会、人文背景有了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本身的真正含义。
五、塑造学生的独特思维,提升创造力
教师要注重学生内心听觉的塑造。所谓内心听觉,是指对所听音乐的所感所悟,与耳朵相比,它更能领悟到内在的含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资源,多听大师级演奏家的演奏,以此,来不断地提高敏锐的乐感。同一首歌钢琴作品曲有不同的演奏方式,学生要广泛地进行听练,巩固对不同演奏风格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求学生对乐谱进行视觉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通过哼唱和弹奏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之上进行改变和创新,学生敏锐乐感的培养有利于不同风格之间的灵活转换,使学生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自己的特色。
总之,提高钢琴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素质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要多用心思,进行合适的课程建设,使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地进行内心世界的陶冶和审美情趣。在钢琴教学中,要抓好素质教育的方向,不能停滞不前,没有改变。通过科学的改进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综合素质不断上升,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尧.浅议如何提高钢琴教学质量[J]。成功:教育,2010(03).
[2]杭丽华.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7).
[3]思籍.高师初等教育中钢琴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2011(07).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
?誗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