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民俗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运用初探

2014-04-29 11:10曾祎君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间信仰校本课程

曾祎君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把其融入校本课程之中,不但能进一步宣扬民俗文化,还能丰富内涵,更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提升师生的爱国、爱家思想意识。

关键词:校本课程;民间信仰;文化健康

根据国家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学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本校优势,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科学的校本教材,可以综合地方实际,学校优势资源和学生个性需要,及时调整课程,使之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加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位于莆田市秀屿区辖区中心,地处沿海,这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完全中学,其体育、音乐、美术教学成绩显著,在全区都可以独领风骚。我校教师努力挖掘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积极申报省级基础教育课题《莆仙民俗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以促使地方民俗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能更有机地

结合起来。

民俗即民间风俗,其相异于官方的法律法规之刚性规定。我区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丰厚的民俗传统文化资源。同时,就我区地处沿海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民俗更具有普遍性和深入性,在某些社会教化方面会起到其他法规和道德无可比拟的作用。教师可以且应当发挥出强大的现实张力和感召力的作用,充当校本课程开发的对象和载体,科学地融入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之中。

一、妈祖文化——弘扬正气,科学引导

妈祖,这是一位近在咫尺却又声名远扬的女神。她识天文懂医理,又急公好义,深受乡亲们的崇敬、信任和爱戴。以她的事迹为蓝本而演绎出的妈祖文化,经过千余年的传播和积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要的遗产之一。她已经成为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因而,对这样一个就在身边、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实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她请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呢?

经过时间的沉淀,妈祖文化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故事。其大致可以分类为:海上救难、济世助人;降魔除妖、惩恶扬善和显威助航、伸张正义这三个部分。这些故事一方面引人入胜,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妈祖文化的活力和魅力,进而崇敬妈祖、弘扬妈祖精神;另一方面,它给人们迷茫的双眼以智慧的光芒,从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出道德的箴言。

这些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的故事和传说,它们是妈祖信众们的现实生活与心理愿望的结晶。合理利用妈祖的这些故事,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设塑造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妈祖从小就立志行善,多年努力学习和钻研,她识天文懂医理。长大成年后,妈祖更是扶危助困、济世救人”事迹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三观”进行进一步的反省和认识。同时,妈祖故事中有“惩恶扬善和伸张正义”的成分,这蕴藏着社会民众对平安祥和与人心向善的向往,这些可以作为教师向学生弘扬正义,宣传社会正能量的生动素材,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

总之,妈祖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对当地乃至全世界的人都有深远的影响,其足以改变信徒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其中的故事,教师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生动、形象案例。

二、中秋和重阳——文化健康的筵席

八月的中秋节和九月的重阳节分别是团圆节和尊老节。秀屿区部分乡镇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经商,留守老人和儿童便成了亟须关注的社会问题。

中秋节和重阳节,本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但是,现在的中秋节却几乎成了“月饼节”,重阳节在某些人眼中却成了“摆阔”节,这无疑助长了攀比之风和奢靡之风。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立足当前,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这些不良思想。

在这方面,我校完全可以发挥体、音、美的优势,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来实现这个目标。如:通过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弘扬追求真理和科学的精神;树立起校园文化雕塑,可以选择伟人雕像,也可以是某种寓意象征意义的群雕;建立文化长廊或文化庭院;举办校园主题美术展览和校园主题演讲比赛等。让中秋的月饼包上爱心、科技与文化后再送到同学们的手中,举办一场温暖和健康的重阳节筵席。在这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特别注意,每一个活动都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其中。让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尤其是那些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凝聚成积极的、先进的思想文化,来占据学生的思想,从而自觉地抵制那些低俗、落后的思想文化。

以组织校园演讲比赛为例,为进一步宣扬节日的意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方收集资料,或是通过书籍,或是询问长辈,或是网络搜索,收集尽可能多的故事、实事,甚至是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都能够作为基础资料。然后对所收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传诵。这种主题演讲形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意义和内涵的认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与思维能力,岂不是一举多得。

总之,开发民俗文化的校本课程,不但可以让师生切实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这也是化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该校本课程的实施,也将促使师生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可以让日常的教学内容有现实依托,而更加彰显生命力;还可以让师生的成长与民俗文化的宣扬二者相得益彰,促使新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出有个性、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同时,也可以促成移风易俗,实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新课程教育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奚晓晶.校本课程之科目设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2]郭连峰.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及策略探讨.教学与管理,2010(15).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民间信仰校本课程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地方旅游资源课堂运用策略浅析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传承的困境分析
遵义仡佬族民间信仰中的伦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