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佳 黄兴平
亮点
2012年8月的一天,巫溪县宁河街道环城社区。
乡政府干部李方保一迈进弘禹骄园小区大门,上百辆胡乱停放的汽车跃入眼帘。
又迈了三五步,李方保突然捂住鼻子:“好臭!”
远处,一座封闭式垃圾池周围,垃圾堆成了山。
“这样的小区,怎么能住?”李方保直摇头。
弘禹骄园一部共21个楼栋,由于开发商频繁变换,连物管都没有。
“居住环境脏乱差、汽车到处乱停放、邻里关系很紧张——我们小区成了县城的一块‘疤。”李方保说。
而这样的“三差”小区,在2013年开始嬗变。
集结号
在李方保郁闷之际,巫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奎也在琢磨同一件事。
“社区服务难题,已经影响到县委、县政府创建‘四城一奖战略。”
“‘三差小区,究竟该谁管?”
“物管缺位——党组织能否‘补漏?”
…………
为弄清这些问题,陈奎组织了密集调研。
调研结果汇集而来,答案也渐渐清晰。
2013年7月,县委组织部小会议室。
“社区党建的核心是什么?”陈奎发问。
来自全县各个街道、社区及“四城一奖”办公室的干部们面面相觑。
“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就是社区党建的核心!”
大家点头赞同。
“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四城一奖战略,社区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我们的机关干部,分散居住在各个乡镇社区。他们有能力、有资源、也有责任为群众服务——他们应该成为社区服务中坚力量!”
…………
会议结束时,“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方案雏形初具——在职党员就近介入社区服务,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携手驻区机关部门,实现社区共驻共建。
很快,活动启动——全县在职党员竞相到所住社区“报到”。
全覆盖
2013年7月,弘禹骄园一部5号楼。
天色渐晚,李方保开始准备晚饭。
“咚咚咚。”门外轻响——社区干部登门造访。
“你在基层工作多年,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小区想建楼宇党支部,想动员你参加!”
“楼宇党支部?”李方保眼前一亮。
“由于平时工作重心在本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怎么办?”“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启动后,这个问题凸显出来。
“建立楼宇党组织,吸收在职党员参与,设岗定责,实现党组织对社区的全覆盖。”陈奎给出答案。
“全覆盖”之战随即打响。
此战第一阶段——在小区内建立楼宇党组织,就近发动在职党员参加。
2013年8月27日,环城社区党支部会议室。
弘禹骄园一部临时党支部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51名小区党员与会。
会议选举产生七名党支部委员——退休干部李代俊当选党支部书记,李方保顺利当选委员;除书记外,六名委员各自担任所在单元楼党小组长。
在巫溪全县,楼宇党组织竞相破土。
“党支部建立了,但和社区工作对接还不够。”李代俊说。
战斗随即进入第二阶段——党支部牵头,发动各个楼栋普通党员担任楼栋长。
接下来一周,李方保在5号楼反复“游说”,成功动员三名普通党员“出山”,担任楼栋长。
很快,21名楼栋长相继产生。
聚民力
2013年8月的一天傍晚,弘禹骄园一部小区广场。
广场行人稀少,贺德林渐生焦急。
作为巫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德林牵头组织小区党组织服务工作。这天,他计划召开居民大会,但上千居民只来了两人。
“居民自治积极性低,是无管小区服务难的根源——如何依靠楼宇党组织,组织和发动群众,是社区治理面临的又一个难题。”贺德林说。
为此,接下来两周,贺德林和组织部干部及社区干部一道,入户走访小区居民,力陈居民大会的重要性。
两周后,居民大会再次召开。
贺德林喜上眉梢——来了300多人!
“社区是大家的,希望大家在社区党组织带领下,一起建设美好家园!”贺德林开始大力动员。
突然,天降大雨——居民们挤到楼道里,继续开会。
两个小时后,会散了——没有一个居民提前离场。
贺德林笑了。
接下来一个月,李方保又成了“说客”——说服小区里有威望的住户竞选居民代表。
2013年10月,经过全体住户投票选举,弘禹骄园一部业主委员会诞生。
“有楼宇党组织牵头,有业主委员会执行——‘三差小区服务就不再难!”陈奎说。
“组合拳”
2013年11月,弘禹骄园一部,一场“招聘会”悄然召开。
会议开始,李代俊发言——
“我们小区脏乱差,就是由于没有物管。”
“是从外面请专业物管,还是在居民里招聘?”
居民们竞相表态——请外面的物管太贵,不如“就地招聘”。
很快,一名保洁员和两名门卫竞聘上岗。
“物管有了,就要整治小区‘三差了。”李方保说。
乱停车首当其冲——由于小区长期没有门禁,大量外部车辆涌入,造成了乱停车问题。
于是,临时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提出“三步走”计划——第一步,争取“四城一奖”网格对口单位资金支持,为小区建立门禁装置;第二步,在小区内划定停车区;第三步,向小区车主收取少量停车费,用于雇员照看车辆。
“三步走”到位后,停车问题妥善解决。
小区环境治理随之展开。
以前,小区里垃圾堆放点是封闭式垃圾池,由于丢垃圾不方便,不少住户直接把垃圾丢在池外。
对此,临时党支部协调“四城一奖”网格对口单位,由后者出资金请工人,搬走了垃圾池,设置了垃圾桶——脏乱差问题也得到解决。
随后,临时党支部开始主攻第三“差”——邻里关系。
临时党支部请来“外援”——邀请县委组织部、县法院领导干部,为居民送上“中华道德课”和法制课;同时,利用春节等节庆,组織居民彩排节目、举办联欢活动。
六个月下来,邻里关系和睦了。
至此,弘禹骄园小区实现了从“三差”到“三好”的升级。
这样的变化,也在巫溪全县31个城乡社区上演——随着县直机关及乡镇全体在职党员走进社区,社区大党委、楼宇党组织、对接联合党组织等一大批服务型党组织成长壮大,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借力外援、创新渠道、干群联动的基层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