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我国办学模式的创新和突破。本文从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列出了影响三本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及表现,提出了提高三本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三本学生 学习能力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1-01
近年来,三本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扩大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培养、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三本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三本学生能进得来,如何让学生坐得住、学得好、提的高,克服厌倦学习问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好”变成“好学习”,成了高等教育的探究课题。
一、三本学生特点
(一)家庭条件好,自觉性差,学习认识存在偏差
三本院校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普遍优越,缺乏坚韧的毅力,抗挫能力相对较弱,自制力不强,自觉性不高。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存在認识上的偏差。
(二)自尊、自负、自卑心理较强,自信心不足
三本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从小衣食无忧,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这种家庭环境使得三本学生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富有表现能力。但这种家庭背景也给其成长带来一定的弊端,遇到挫折困难自暴自弃,有的甚至不懂得尊师重长,缺乏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另外三本学生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学习上自卑感比较严重,自信心不强。此外,很多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的学生有些排斥,他们在就业时,常常被拒之门外,这使得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
(三)生活上崇尚自由,学习两极分化严重
在大学生群体中,三本学生处于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学生中间,属于不好也不坏的状态。另外他们在高中时大都是班里的中等生,已经习惯了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的生活状态,几乎没有多大的压力,生活上崇尚自由。成绩方面,三本院校普遍招收的都是二本线左右的学生,入校分数偏低,接受能力差。其次,大多三本院校开学后,依据报到人数还会补录一批学生,随着补录学生的入学报到,造成不同学生学习进度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四)心理问题严重,自我意识较强
受社会经济的影响,三本学生生活在激烈的竞争中,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他们不同程度上产生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心理素质较差,人格和性格发展很不完善。自我意识强,过多地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乏理解、尊重和同情心,不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二、三本学生特点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由于社会“421”家庭成员现象,宠爱的多教育的少、替代的多要求孩子亲力亲为的少、管制的多疏导的少、享受的多劳动的少等等,使得孩子从小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学习能力,没有自我管理意识。
(二)学校教育缺陷。
长期的片面升学率和千军万马挤过高考独木桥淘汰教育的竞争,使得学校基础教育缺乏信仰教育、理想品德教育、体魄健康教育、友爱合作教育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等。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缺乏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加之现在“一把尺子”考核评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学习上的恐惧感、成绩上的耻辱感,厌烦学习,害怕学习。进入高等院校后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停下脚来歇一歇”的潜意识。
(三)社会教育缺位。
环境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经济指标是硬任务,精神建设长期处于跟不上的情况。文化建设和环境缺位,读书传承和氛围缺位和青年场所和活动缺位。特别是一度的西化影响和渗透,使得青年学生信仰没支柱,发展无方向,奋斗少目标,持续缺后劲。
三、提高三本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渠道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理念
大学新生刚开始思想不成熟,所以要利用机会,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指导等形式,加强大学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尽快树立新的学习目标,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要学会适当的选择。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转变管理观念,注重宽严适度
三本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对于他们的管理不能太过于严厉,又不能太宽松。对待他们,要刚柔并济,不仅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还要给予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指点、引导等使关系融洽,做到严宽适度,严爱统一,有效地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归因进步的训练,增强学生再学习的培养,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
三本学生大都个性张扬,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真心实意的关爱学生,鼓励他们进步,特别是要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再学习的培育,达到以非智力因素的培育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承载着社会、家庭的期望。作为三本学生,他们更受到来自社会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看法、就业歧视等多重压力,加上他们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下,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把心理教育纳入到学生德育工作体系,建立学习心理辅导中心,将心理辅导切实落实到位。同时,广泛开展心理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环境、任务、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三本院校。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只有大力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唤起大学生对全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和谐的学习沟通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高,综合素质能力会在宽松的环境下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义,独立学院“90 后”学生特点及辅导员工作新挑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2]周飞,浅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J].教育管理,2011(9).
[3]王红满,浅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4]夏燕子,三本院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5]杨菊杰,三本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浅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8).
作者简介:
杨春玲(1982.3-),河南巩义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硕士,助教,从事学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