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研究

2014-04-29 00:44黎小椿谭君怡黄婷林秋里
数位时尚 2014年4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研究

黎小椿 谭君怡 黄婷 林秋里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和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打破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预期,这也意味着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由此所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障碍,于是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本研究对贺州学院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对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现实的借鉴。

【关键词】就业;心理;研究

一、当前我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时期,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受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余万人,加之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今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将达727万人,比去年增加28万人,总量持续增大,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多、压力大的总体形势得不到任何改变。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变得更加多元、更加复杂,当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在外在和内在环境的影响下失去应有的平衡时,则会导致就业心理障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影响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心理素质是我们就业指导工作者的重任。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激增。逐年以数百万计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心理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且不能逃避的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2份,回收率为89%。本次调查立足贺州学院校情,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开座谈会等不同的形式,与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谈话,了解当前毕业生的心理动态,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困难,在毕业生中展开调查,了解在毕业生心目中就业期望值。把所了解到的与在本工作中实践研究相结合,进行可操作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现状,我得出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1)对薪金的期望值高。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就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通过我们的调查得以证实,大学生选择行业依次是:国营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创业。大学生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因素是:薪水、行业前景、个人喜好、地理因素。根据以上我们认为,在选择企业时,仍是毕业生的首选目标。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行业岗位毕竟有限,并且国企、外企并不是那么轻松就能进去的,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跟风盲从、扎堆外企、实力不够、硬冲死拼,结果大都碰得头破血流、丢盔卸甲。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企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并且实际的薪酬未必满足真正的需求。(2)情绪不稳定。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约有50名的同学表现为郁闷、茫然、焦虑甚至敌对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就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前郁闷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郁闷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就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3)盲目攀比、区域就业心理。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选择就业地区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众,都想去经济文化中心,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就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

(1)茫然是对自己就业方向及自我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

不知道何去何从。(2)在当前的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面对就业人数剧增、就业难度加大等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会想到自己寒窗苦读十儿年,好不容易挤进大学校门,在面对社会时,却不知道哪种职业适合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正确的定位,这时就会出现困惑和焦虑的心理。在网上经常看到有大学生在自己发的帖子中说:“自己不是现实中的瞎子,却是择业时代的盲人,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焦虑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等。这种焦虑和困惑的就业心理使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特别是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笔试、面试、口试和心理测试等,都会感到心慌意乱。(3)自卑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常表现为: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经常出现一个求职岗位,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去竞争。面对这样一种严峻形势,有的大学生或因为自己的毕业院校不是名校,或因自己所学专业不是热门专业,或者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不如其他同学等,而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自信心不足,甚至全盘否定自己,于是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大学生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旦应聘受到挫折,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4)自傲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他们就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找工作时,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去私企觉得待遇不高,去國企又觉得不自由等。如此,就错过了许多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而成了择业难的一员。(5)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一些大学生就业时,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往往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三)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也是影响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

主要原因。调查显示,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也是影响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就业人数。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这一过程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后工作经验和技能的学生。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工作,就业指导工作者应从培养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着手,而且高校也要加强就业指导,真正为大学生做好引导工作。

(一)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1)分析就业形势,正确评价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当前,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就业形势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大学生作为社会比较高素质的群体,对未来充满美好的追求和幻想,总希望踏入社会后找到一份工作环境优越及薪资丰厚的工作。为了避免大学生出现心理落差,应引导大学生充分评估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就业环境,做到全面综合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2)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的好坏是相对的,最重要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要给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做出合理的定位。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起全新的职业发展观,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在求职过程中,既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也要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积极开放的职业观。(3)坦然面对就业挫折,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良好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也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求职不成功后应该认真反思,吸取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

(二)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全力帮助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

(1)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实现顺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方面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掌握如何办理接收毕业生的手续、方法、程序步骤等。其次应该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包括求职材料如自荐书、求职信等的准备;面试、笔试等应聘过程中各种技巧的学习等。再次是就业心理指导,包括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健康情绪的调整和保持以及人际关系的有效沟通等。最后还要进行就业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标准,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树立“先有位后有为”、“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改变一次就业的观念、一步到位的观念,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立业。(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家就业制度、用人制度的深度变革,为广大毕业生在职业的选择、定位、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对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职业生涯道路的制定,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在以后的业务学习、能力培养、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有选择、有目标的进行努力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实力,增强自信心,为未来的职业竞争做好物质和心理准备。(3)加强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高毕业生抗压能力。在当前形式下,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压力,产生了新的心理问题,使学校在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学校应通过讲座、座谈、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毕业生调适自己的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为了保持心理平衡,学校可适当引导毕业生采取自我激励法、自我安慰法、松弛练习法和适当宣泄法等进行心理调节,维持较好的求职心態。(4)组织模拟面试,让学生熟悉面试过程,掌握面试技巧,增强就业自信心。毕业生缺乏面试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等模拟演练,让毕业生亲身体验,提前积累经验并感受到求职时各种压力,从而在实际求职中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就业成功率。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利地度过就业阶段,就需要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实现顺利就业。

参 考 文 献

[1]李俊青.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干预[J].职业与教育.2010,14(654):82~83

[2]贺志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与成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2~173

[3]罗珊,柴颖.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与调适[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8):17~19

[4]杨小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3):75~77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心理感受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