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花卷

2014-04-28 00:44陈念萱
看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蒸饺花卷餐点

陈念萱

遇上年度家祭与送往迎来的节庆,不丹人家家户户自制爆米花与油炸吉祥结,是必备点心,亦为郊游野餐的常见饮食。我曾见不丹主妇细心地将鲜奶分离制作奶油与乳酪和酸奶,储存在不同的罐子里,随时取用。而油炸酥脆麻花,便是用大量奶油、糖与面粉制作而成,是过年过节的唯一喜饼,由于制作费时,且耗费大量食材,因此并不常见。除了捏面形状略为细致且多变化,口感与中国家常麻花点心完全相同。

至于接待贵客的点心里,统称MoMo的蒸肉包或饺子,和称为DinMoMo的花卷,为主要餐点,这些来自中国的点心,亦因制作费时,而只在重要节日与贵客临门之时,才会出现在餐桌上。

不丹家常菜里,经常发现他们会在种类极少的蔬菜里,大量使用中国进口的细粉或粉丝与粉条,来平衡过多的肉类,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顶多再增加夏天晒干储存的干辣椒,当作蔬菜来搭配菜肴,调剂单调的饮食。

刚开始在餐桌上看见蒸饺或花卷时,相当不习惯,误以为不丹人主随客便地制作了家乡菜,后来看见不丹式的蚂蚁上树,泡在炖锅的汤汤水水里,才忍不住莞尔,他们果然把中国式的烹调引进了不丹,成为自己的家常菜,并不介意这些食材与烹饪方式来自他乡。

然而乍看相似度极高的菜肴,因气候土壤的变化,入嘴时气味大不同,就是有某种极具个性的独特滋味,浓郁强烈却又温润十足,仿若雪域石屋里升起了火炉,暖意盈室,三两口下肚,便浑身冒汗,快意至极。

不丹虽由藏族传统文化主政,从语言文字到信仰,几乎都来自西藏,但境内有大量的印度与尼泊尔移民,还有二十余个半游牧民族,各自拥有自己的语言,因此餐饮的变化亦产生微妙的丰富性,而未若藏族饮食那样单调。即便是许多中国式的饮食由藏族引进,却仅止于变化不大的几样餐点,如蒸饺与花卷,不似藏区受川菜影响严重,分不出差异性。

不丹人普遍认为印度菜属于上流社会的飨宴,除了大量贵重香料的使用,烹调耗时费事,需要家仆的协助,因此一般家常菜里,较常见的,反而是中式简易烹调,也就是没有爆炒,只选用简便的炖煮,什么东西都一骨脑儿丢进锅里,盖上锅盖,焖个一时半会儿,一锅大杂烩,就着米饭,便能打发一餐。

只有遇上重要的日子,才会出现略为繁复的点心,与食材略丰的几道菜肴。菜色虽简便,却以自助餐的方式而摆设丰盛,真正的贵客,是坐着被单独伺候,而不会起身取用。

因此,餐厅其实只有取食的餐台功能,很少真正让人坐下来用餐,无论是家人或客人,仍各自端上自己的餐盘,坐在客厅里边聊边用餐,有点儿西式派对的味道,轻松自助,吃多少拿多少,亦不浪费。

小时候只有在早餐店里,或街边叫卖摊贩,常见花卷,我都认为是夹着葱花油腻腻的馒头,直到看见不丹式花卷,竟然没有葱花,便引起我的好感,入口后特别细致清甜,更改变了我自小认定为粗食的花卷印象,才认真观察了花卷在不丹家常菜里的地位与出现频率。

其实不丹最常见与受欢迎的,仍以蒸饺为主,没有人吃水饺,不论内馅是猪、牛、羊、鸡肉或蔬菜,只蒸不煮。必备辣椒酱料佐餐,无辣不欢的不丹人,吃蒸饺没有辣椒,是不能想象的。

花卷是极其罕见的点心,他们认为花卷比蒸饺还难做,吃在嘴里,细细地咀嚼,才发现真有道理。蒸饺看似繁复,却只需和面团擀面皮,再包上馅料即可,而花卷却需要相当熟练的功夫与火候,否则很容易失败,从发面到卷花,乃至上蒸笼,都需要丰富的经验。难怪只有跟着贵客走,才能遇上三两回。

这趟不丹行,一路跟着大师走,吃到好几回,还有难得一见的粗粮花卷,据说更罕见费工夫,进出不丹二十年,似乎终于吃到正宗不丹菜,其鼻祖却发源自中国,边嚼边恍然失笑。

也许,貌似中国人的不丹统治族群,其实真是当年被放逐逃进桃花源的那群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蒸饺花卷餐点
米粒花卷
做花卷,不简单
走近小班幼儿自主餐点活动
做大蒸饺
半笼蒸饺
懦弱的代价
金鱼蒸饺
我做葱香小花卷
开心校园
城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