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勇
摘要: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后期的应用培训等,都是困扰我们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此,本文将以一线实践为依据,谈谈信息技术在提升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县域;教育教学;管理
信息技术在县域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近几年,信息技术应用异军突起,我县每年都要开展一系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观摩、竞赛活动,大大调动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
目前,我县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职业学校,都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通过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了教学相长的氛围。
我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前、课堂、课后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加以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精致教育思想与优质学校建设研究》在我县的开展,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县特色的精致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和利用优质学校建设推动区域教育整体提升的操作化程序和措施,并取得了理论和策略上的成功。实践说明,不断提升县域信息技术素养对提升整个区域教育教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县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均有体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县域精致化教学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学校的管理、学生课后的拓展延伸,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我县现已开发了教学质量鉴定系统、语文阅读考级等系统并运用于教学管理实践中。很多学校也自主开发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如实验中学的学生考核评价系统、兵房小学的电子铃声系统、如东县高级中学的电教设备保修系统等。
我县已经建成了“教育城域网”,拥有“动画课堂”、“电子备课”、“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K12在线公文系统”等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免费供教师学习研究,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县教育局要求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上课要使用电脑和电子白板。我们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农村学校的电子白板使用率已经远远高于县城学校。
目前,无论是常规课堂还是优课评比,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我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从教师的备课到上课,从课堂到课后,已经形成了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氛围。除了教学过程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其他方面我县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无纸化办公,所有的公文都通过网络进行下发,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县教研室还自主开发了几套软件,用于教育教学。
信息技术在县域教育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通过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通过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使县域信息技术素养不断得到提升。信息技术操作竞赛结合暑期教师培训同时进行,以期达到人人过关的目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因为各种因素还存在不少问题:①经费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全。虽然这两年县里在教育设施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因为县域整体经济的原因,和苏南相比我们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仍有部分教师没有电脑可用。②教师的思想难以转变,认识还不能跟上。教师的年龄老化,信息技术素养较低,这就导致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风气。③为了“信息技术化”而“信息技术”。部分教师只注重形式,有人听课的时候用,平时上课就不用,还和以前一样照本宣科。还有的教师不关心课堂的实际效果,认为只要我用了就算完成任务了。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总结出了如下的解决建议:①经费保障。除了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还应加大教师培训的投入,加大资源库建设的投入。这样才能为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制度保障。省、市、县包括学校都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学习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同时对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也应提出明确要求。③加强培训。不断促进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加强对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常规课堂中运用和推广。
信息技术在县域精致化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应用推广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发现问题,切实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实际和现存的问题。只有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真正造福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促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00(11).
[2]孙丽君,等.合理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于教学的思考[J].教育技术,2005(6).
[3]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8).
[4]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