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的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

2014-04-28 03:58魏雄鹰丁光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师大附中教研组教研

魏雄鹰++丁光明

随着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团队的地位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流的学科教学质量,需要一流的教研组团队;一流的教研组团队,才能支撑起一流的学校办学水平。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本世纪初才正式在中小学开设,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教学研究水平都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很不成熟,很多学校还没有独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而教研组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研究组织,在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化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在2006年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以后,就同步启动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建设研究,几年的实践下来,初步涌现出了一些如浙师大附中这样有鲜明特色的教研组。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的现状

从2007开始, 我们陆续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省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团队情况进行了摸底,从调研情况来看,由于教师人数、专业素养、人员结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团队水平差异较大,有喜有忧。

但不可否认,从对全省高中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调研情况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1.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基本都已建立,但存在形式多样

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平均每校3~4人,基本上每所高中都有信息技术教研团队,但信息技术学科组的建设在不同规模学校中,情况大不一样。在重点高中和较大规模的学校中,或者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学科比较重视的学校中,一般都能成立单独的信息技术教研组或信息中心。而其他学校,一般都与通用技术、物理、音体美等学科合并,并且名称形式多种多样,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等各种名称都有,由于教研组织不稳定,缺少教研组工作机制,造成教研组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形成良好的学科教研文化氛围。

2.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普遍,但效果差异较大

多数学校都制定了比较规范的校级教研活动制度,能定期开展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还是有差别的。在对有关学科教研活动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是关于一个学期教研活动次数的问题,有53.1%的学校一个学期中组织过较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在7次以上,28.6%的学校在4~6次,但也有2%的学校一个学期中一次也没有组织过教研活动。

另一个关于同伴互助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已经形成经常交流探讨氛围的教师有77.6%,但也有4.1%的教师很少交流探讨,还有2%的教师基本上没有交流探讨。学科教研氛围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校本教研重视的学校,教师间互相探讨、交流的氛围就好,特别是在一些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学校,如浙师大附中、温州中学、柯桥中学等,一般都能做到平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交流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等活动,教研氛围比较浓厚。在新教师培养上,大都实行新老结对形式,新教师通过听老教师和其他学科优秀教师的课,学习教学方法和经验,得以快速成长。但是在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人数比较少的学校,如有的学校只有1~2位信息技术教师,教研组是与其他学科合的,教研活动很难得到保证,同伴互助变成了个人自助,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比较缓慢。

3.教师自我定位、自我要求参差不齐,学科视野亟需拓展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除了在学科承担教学任务,往往还要兼其他管理任务,教师工作压力大,杂事多,用于研究教学的时间少。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甚至为学校干杂活成为主要的事,而教学成为次要的事。角色定位不当,本身的技术与能力就会面临质疑,也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上忙碌无发展,心态上焦虑无地位。

另外,信息技术教师普遍都比较年轻,教学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多数学校也缺少教学引领者,此时教研组内部交流的价值就会受到影响。一些学校信息技术教研方式比较单调,基本以讨论一周工作、分配任务为主,听课、评课都不多,教研活动缺少长期规划与精心设计,团队成员缺少相互学习和智慧分享,一些网络交流平台只重视物态资源利用,缺少深入交流与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与提升策略

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磨炼,一批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初步拥有了一支职业操守良好、成员合作默契、专业素质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过硬、工作业绩突出的师资队伍,他们除了承担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等学科任务以外,还要承担学校信息化建设、电教设备维护、网络系统维护等大量工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研团队,如温州中学、柯桥中学、杭州二中等,而浙师大附中这个团队就是浙江省众多信息技术优秀教研组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团队成员的成长印证了一句话: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每次与浙师大附中校长交流,他对团队成员总是大加赞赏,对信息技术教研组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创建特色示范学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肯定。总结这些优秀团队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1.制度保障,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是众多教学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研组的作用息息相关。要建设一个优秀团队,健全的制度、明确的活动规则是前提,如温州中学建立了各种与信息技术学科息息相关的制度:教学制度(包括公开课、备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考试等制度)、工作量核算制度、机房制度、故障反应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等;而柯桥中学则坚持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主要负责学科教学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设备维护、场地安排、排课等全局问题,而备课组活动则着重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浙师大附中的定期学术研讨制度,对所有团队成员都是一种督促和鞭策。endprint

2.队伍建设,核心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必定有一个核心的引领人物,这个人不一定是教研组长,但肯定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其自身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这个核心人物一般对教研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深化课改最需破解的难点中提炼和设计研究项目,为组内教师创设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并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研究实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指导教师。浙师大附中的李永前老师、温州中学的谢作如老师、柯桥中学的吴建锋老师等,他们除了自己孜孜不倦研究课程改革,也经常无私地为组内教师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引导教师深入研究,差异发展。

除了核心人物的引领,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要利用知识、资源、能力或技术上的互补性,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优势,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发展个性和特长,就能实现1+1>2理论。例如,浙师大附中教研组教师通过“自由式”的交流,逐渐明确个人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作为自己教学研究的方向,慢慢发展为个人特长,促进了教研组的多元化发展。又如,温州中学提出了“1+N”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及定期轮换的首席教师引领制度,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某一方面的首席教师。

3.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投身课程改革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以及学生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尤其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为每位教师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如果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主动参与,就能比别人走得更快更远。例如,柯桥中学从2003年开始就开设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温州中学率先进行了必修课分层走班的尝试,浙师大附中更是率先在省内将6个高中信息技术模块全部教了一遍,模块教学、选课走班、选修课程开发等,他们都能积极探索和尝试,每个教师都试着开发有特色的选修课程,每个改革的节点他们都能紧紧抓住,正是这种积极的研究态度,让他们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4.创建和谐的教研文化,形成鲜明个性特色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对教学质量的保障起着关键作用。教研组需要依靠一种无形的力量凝聚每一个成员,这种无形的凝聚力就是教研组文化(教研组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指的是教研组教师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教研组教师的师德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和文化生活)。

“团结合作,全面发展”是一个优秀教研组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而创设和谐的教研文化是一个教研组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浙师大附中的信息技术教研组正是秉承了一种团结协作的和谐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不断积淀并逐渐影响到全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陈占泽老师独自一人来到浙师大附中,亲身体验李永前老师的作品教学;金华市女子中学方丽芬老师到浙师大附中参观学习后,强烈感到这个团队的朝气与活力;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徐世银老师听了浙师大附中一线教师的讲座后,觉得最贴近教学,他们娓娓道来,自己也身临其境。正如丁芳老师所说:“我们每一位老师虽然都有自己侧重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研究的方向,但在组内都要求是公开透明的,而绝不允许藏着掖着,即不保守。在这种状态下,相互交流和深入探讨就成了一种流畅的和习惯性的工作。这也促使每位教师不断改变、提升自己,跳出低层次的徘徊,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应用”。正是这种深度交流研讨,才使浙师大附中“以项目为立脚点”的教研活动更有成效,这就要求教研组成员必须敞开个人的真实观点,于是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是基本保证。

在和谐教研文化的氛围中,教研组个性特色就能逐渐形成,而团队成员也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科教学特色也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浙师大附中在保证学科组整体教学思路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在具体的教学风格上鼓励各有特色,从教学设计到讲课风格、教学进度、教学指导、作业批改和最后形成的学生作品等都是不一样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在教学上形成不同的风格。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只有将教研团队打造为卓越的队伍,才能成就一个个精彩的自我。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大附中教研组教研
“芯片女皇”何庭波曾在湖南师大附中求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液滴移动装置在植物细胞代谢中的应用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王晴宜(甘肃理科状元):喜欢三毛的书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