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懂棋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内含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逻辑和实践导向。其二是工作方法,具体到工作实践中,群众路线是具体的、现实的、细节的,它体现在我们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在新的历史阶段,落实群众路线需要我们重视“五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利益和诉求。
抓好影响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首先是利益多元。过去我们对群众的理解往往强调其“无差异性或统一性”,因为在同质化的社会下群众之间有着较为相似的利益需求,干部与群众之间无距离、群众与群众之间无距离。这使得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往往能得到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政策的价值目标较为一致,较少受到特殊利益群体的影响和束缚。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的客观存在,使得群众主体开始出现分层,政策的出台和执行中受到相关利益群体的广泛关注,这要求我们在群众工作中更加注重以机会公平为导向的政策目标。其次是诉求多变。群众中各社会阶层的广泛存在,使得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诉求的差异明显,即使是同一群体之间,也可能就某一事件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诉求。以传统的群众工作方法领导群众显然已无法适应多变的诉求,迫切需要我们党动员、整合社会力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在政党的引领下满足各社会阶层多变的诉求。再次是思想多样。马克思曾经讲过“物质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的发展、生存状况的改变必然导致思想的多样。这要求我们在与群众进行积极沟通协商时必须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同时,对群众的思想状况进行及时关注、有效疏导。
群众主体和心理的客观变化,要求我们及时转变党的领导方式,注重领导影响力。从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以后,我们党最大的变化是掌握了公权力,可以将党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具体的为人民服务过程中。但是,执政后的较长时间里我们没能跳出革命党的思维,缺乏对社会矛盾的正确认识。在具体建设中,片面依赖组织的力量实行层层传达、层层动员,依赖强制性权力整合各阶层利益,实现既定的目标。随着群众主体的变化和自主意识增强,群众越来越要求利益的自我表达,强制性权力的行使方式越来越囿于某些特定的领域,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这要求我们注重非强制性权力的行使,抓好影响力。通过柔性的手段去启发、激励群众自觉地跟着党走。党不是去包办、代替群众的利益,而是通过学习、服务、创新等手段,以切实有效的实际行动去影响群众的态度、信念、价值和行为。
落实执行力
我们的体制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在执行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早在共产党执政之初,列宁就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他曾动情地指出:“要是有什么能把我们毁掉的话,就是这个。”执政以后,我们党通过整风等形式在反对官僚主义上取得过较好的经验,但承平日久,我们在执行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各种制度看着都有,但实际上落实不到位,制度虚置、空转的现象不少。电脑、手机、汽车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不是近了而是远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毕业典礼上曾经以一副对联深刻总结过形式主义的现象和危害:“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谁来落实。”如果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制度、政策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那么群众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各种矛盾就会不断积累、不断发酵,最终影响我们党的合法性。
党中央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从三个层面保障了制度的执行力。首先是从执政层面解决了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懈怠思想。照镜子就是要对照党章、法律的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跳出一部分同志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庸、懒、散思想。其次是着力于解决浮在上面、坐而论道的工作生态。正衣冠,就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在执行环节倡导良好的政治生态,改变部分党员干部不善于思考怎么干,不习惯于思考为什么让我干的问题。再次是解决了光说不练、制度虚设的约束问题。群众路线要求中的“洗洗澡和治治病”,提倡对发现问题的认真查处和专项治理,改变过去重约束、轻激励的不良行为。一方面,通过党性自觉、责任自觉将制度和人这两个要素实现最大限度的融合;另一方面,改变过去制度规定中“重奖轻罚”、甚至“只奖不罚”的规定,提出好的制度要坚持,一些边际效用递减、执行效果不好的制度要及时废除。
注重把控力
随着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我们一定要从提高把控力的高度来理解教育活动背后的意义。
在改革日益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必然要处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关系相互之间错综复杂。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五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这五大关系,是在群众路线中实现政治把控力的关键。一方面,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时传递群众的声音、反映群众的诉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在服务中实现对群众的管理和引领。需要明确的是,对群众的服务并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对于其合理诉求我们要积极维护、积极实现;对于少部分不合理的诉求,我们要做到细致耐心的沟通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群众利益表达的法制化、有序化。endprint
另一方面,是要树立起正确的领导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党员干部要确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底线思维为例,一是要把住安全的底线,考虑人身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有关问题,如反恐、安全生产、消防、交通安全、资金公物安全等。二是秩序的底线,考虑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严肃性和规章制度的连续性。三是绩效的底线,考虑成本收益、质量、规模的最低要求。四是利益的底线,考虑发展会不会危及长远的利益,包括环境、生态、资源等的保护。守住了这些底线,我们才能做到工作时软硬适度,拿捏好分寸。
提供凝聚力
执政党的凝聚力有两个重要来源,一是榜样的作用和领导的示范表率;二是执政党对社会多元价值的尊重、包容和引领。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离不开榜样的力量。确立什么样的典型,就明确什么样的标准;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这是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也是活动取得实效、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一环。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如果我们在群众工作中只是停留于媒体上宣传、会议上动员、口头上说教,“正确的大道理”凌空蹈虚,只会让广大党员群众寒了心。树立榜样、领导示范,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发现、发掘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群众公认的为民务实清廉的先进典型,把抽象的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样本,把反对“四风”的要求、转变作风的目标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由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广大党员都来参与,在群众路线活动中对照身边的榜样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领导干部主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好作风自会蔚为风尚。
凝聚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执政党对社会多元价值的尊重、包容和引领。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35年改革开放的持续快速发展,群众受教育水平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也就提高了,某些领域出现了被领导者“替代”领导者的情景。如果我们在为群众进行领导和服务的过程中还是把群众当作被动的接受者,不能尊重包容其社会价值,激发其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那么很可能出现群众路线活动与效果两张皮的局面,“表现上轰轰烈烈,实际上雨过地皮湿”。在社会成长和转型过程中,执政党尤其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党的价值理念,学会在多元价值碰撞中凸显政党的核心价值,实现对社会的有效引领。
形成公信力
现代化的过程伴随着分化,但过程是可控,结果是可引导的,而这归根结底取决于执政党的公信力。如果我们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妥善处理好政党与社会、政党领袖与普通党员的关系,有效引入监督,就必然能不断增强政党公信力。
群众路线的开展首先是积极调适了政党与社会的关系,通过领导主动下基层,强调眼睛向下,使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到各项政策议程中来,强调了参与的广泛性和对话主体的多元性。在政党与社会的互动中,带着感情与群众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重新唤起社会成员间的共同利益和情感纽带,充分利用了乡村、社区、机关、高校等共同生活空间中广泛存在的家人、朋友、邻里关系等非正式网络,将个人利益统一到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集体行动中。通过真实地表达彼此的意见和诉求,有助于形成一个信息流动、交换、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学习过程”,使得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专业、普遍知识、相关生活经历的个人或群体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形成共识,大大增加了群体的认同感和行动力,增强了公民的责任感。
其次是增进了党内的和谐。党章明确规定党员之间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两者之间的张力需要党内民主和党内民主生活予以调适。假如党内民主坚持不好,党内民主生活不能有效开展的话,客观上容易造成普通党员与领导干部之间的不平等。群众路线的开展要求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有力武器,这有利于强化普通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三方间的信任关系。有些地区在群众路线开展过程中,通过开放式问卷式调查,将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落到实处,一改过去组织部门单向度考核、静态考核的弊病,改变以往上级党组织“重考核、轻反馈”的做法,注重考核结果的动态运用,将组织和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测评考核情况,全面、客观、细致、准确地反馈给干部,使考核的指挥棒产生深入有效的正向激励。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