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开发山西煤炭资源的历史活动及其当代价值

2014-04-28 07:31殷俊玲
关键词:山西煤炭

殷俊玲

(太原师范学院 思政部, 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不仅是中国名副其实的产煤大省,而且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煤炭生产的基地。这一经济地位的取得,与晋商的贡献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晋商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山西煤炭利权的争取和保护,对煤炭现代化开采的实践,无疑对山西煤炭大省的建设做了重要的奠基,意义非凡。

一、晋煤的早期开采拉开了山西煤炭基地建设的序幕

山西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金、银、铜、铁等各式矿种储量巨大,尤以煤炭为最。山西煤的发现、开发和利用,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宋庆历五年(1045),陈光佐上书:“徒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宋史·陈光佐传》)。可见当时已有相当一部分晋人以煤为业,以炭为生。1978年在稷山县马村金代砖墓中发掘出煤和焦炭各约五百斤,这些焦炭与今之焦炭无异,当为人工所炼,可见当时炼焦技术已趋成熟。

进入明清以后,山西煤的开发与利用更加广泛,并成为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雍正《泽州府志》载:“其输市中州者,惟铁与煤,日不绝于途”。光绪《平遥县志》载:“晋之炭、铁、枣、酒及诸土产之物,车推舟载,日贩于秦”。乾隆六年(1741)七月,山西巡抚喀尔吉善奏称:“今查大同、朔平二府属之丰川卫、宁朔卫、镇宁所、怀远所地方,……居民垦种日盛,生聚日繁,风气早寒,煤炭之用不惟炊爨,兼以御冬。虽归化城现在议开煤窑,一时尚未流通。若先将内地煤炭禁止出口,则该卫所居民无从购买,不免悬斧以待,民情惶急。”八月,部议下达:“山西巡抚喀尔吉善奏称,前因归化城请开煤窑,将内地煤炭禁止出口。查大同朔平二府属之丰川卫、宁朔卫、镇宁所、怀远所,与归化城距远,现在该城煤窑尚未流通,若先将内地煤炭禁止出口,则卫所无从购买,应如所请,准其暂行出口,俟归化城所开煤窑流通,仍照例禁止。从之。”(《高宗实录》卷一四九)上述资料表明,其时,晋煤不仅供本省日用所需,且已远销河南、河北、陕西、北京、内蒙古等地。

在晋煤早期的开发利用及晋煤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过程中,作为晋商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矿商,无疑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开矿还是运煤,在当时都是极其高危艰险的行业。“在山洞力役者,终岁腰斤锤凿,首戴火炬,足踏流泉,不知天日阴晴寒燠,其人竟同罗刹鬼蜮”(乾隆《大同府志》卷二十六宋起凤《矿害论》)。但山西的矿商在这样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并不断地把山西的煤业扩大开来。据乾隆三十五年《孝义县志》载:“民业勤苦,除农圃之外,则负薪掏煤”。到清末,孝义已有家庭式煤窑100多座,所产煤炭除供本县民用外,还销往汾阳、平遥、文水等县。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式小煤窑的产量已不适应社会需求,于是当地一些富商便开始集资兴办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王恩佑和徐安荣等人集资850银元开办复盛窑,有竖井一座,年产原煤792吨。清道光三年(1823),王恩佑又与郭大亨等人合资3 000银元,办起兴盛窑,开凿竖井两座,年产原煤2 160吨。之后,当地富商冯济川等亦纷纷投资办矿。据《山西矿务志略》记载,从清光绪八年(1882)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孝义较大规模的煤炭企业就有天成窑、德义窑、天盛窑、宝升窑、天和窑、丰太窑、新太窑、公和窑八大煤窑。

张正明在《山西工商业史拾掇》中称:“山西的一些商人、官僚、地主、士绅在外国资本的影响下,在煤炭市场扩大,煤价上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纷纷开办投资少、收益快的手工煤窑。据平定、阳曲、潞城等45个县不完全统计,从咸丰到光绪年间(1875—1908)就开办 215 处”[1]15。1958 年,大同煤校师生到晋北各地走访调查,发现2 000多处旧的小煤窑。开办于清光绪年间的三义柜商号所产煤炭久负盛名,近销至朔县、平鲁、山阴、代县等乡村城镇,远销至内蒙一些旗县,皆用毛驴、骆驼驮运。三义柜煤矿是由朔州韩村三户人家于光绪十三年(1887)合开,从业人员30人至70人。春冬开,夏秋停,采用镢头刨,人背和驴驮,食油照明,自然通风。其生产的煤多为大块炭,层纹整齐,光亮耀眼,燃烧时间长,燃点高,后劲大,一直到1961年转为韩村煤矿。朔州振兴窑于清咸丰五年(1855)开办,所产煤炭是朔州东川和山阴县南部民间煤的主要来源。1954年由国家接收为地方国营煤矿,更名为杨涧煤矿。

随着煤炭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行业——炭牙。当时大同城310个各类牙行中有49个炭牙,几占1/6。甚至很多小村镇也有炭牙,如聚乐堡(今大同市新荣区所辖乡)只有斗牙(粮行)一个,而炭牙却有9个之多。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煤炭贩卖极其兴隆的状况。“炭牙”之外,还有“炭牙子”,即为人买炭过秤,从中收取手续费。谁家需要买炭,一般要和炭牙子先打招呼,市场炭多的时候,炭牙子也主动上门联系生意。炭车一旦上市,炭牙子就会把炭车领向用户家,买主看好炭,议妥价,就把炭卸下车来,一堆一堆地用绳子捆好,然后由炭牙子逐堆过秤。每过一秤,掌秤人都要高声报出称重,待全部过完秤,卖主再把炭一块块搬进买家院内垛好。买主先把钱交与牙子,牙子过手后,再交与卖炭的。卖主应交的佣金和小费,是在出了买主的门以后,悄悄交付给炭牙子的。当时在大同和朔州一带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为数不少,大同县城和十个堡镇在道光初有各色牙人377人,其中煤炭牙人就有72人,占到19%,足见煤业在当地的兴盛。

民间在春节、元宵节及祭神时以煤炭做旺火的习俗,也足以说明煤炭的大量开采及普遍利用。如大同“元旦家家凿炭为薪,磊磊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道光《大同县志》卷八)。“太原每于元夜,当门攒石炭,高数尺,以火然之,名曰塔火。街衢照耀如昼,巨观也”[2]65。平定“上元前后祀三官,灯火辉煌,鼓乐喧天,里人扮演杂剧相戏,坊肆里巷,士庶之家于门前围石炭,焚之名曰炭火”(乾隆《平定州志》卷五)。霍州“元旦夙兴,炽炭庭中,曰兴旺火,祀神”(道光《直隶霍州志》卷一五)。

总之,晋商最初的煤炭开采为山西各地煤炭生产,为山西日后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开了先路,奠定了基础。

二、赎买矿权的胜利提升了晋人对本省资源优势的认识

德国人李希霍芬于1870年和1871年两次来到山西,并先后到晋城、临汾、清徐、大同、五台、太原西山、阳泉、昔阳、永济等地进行矿产调查,并写出了一份山西煤炭储量的调查报告书,称“中国矿产之富,甲于全球,只山西一省之煤炭储量就有1.89亿吨,可供全世界使用1300年”(胡荣铨《中国煤矿》,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出版)。李希霍芬报告引起了一些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这些国家很快便开始实施对晋煤的掠夺计划,首当其冲的是英国的福公司。这是一家实力雄厚、背景很深的公司,意大利首相罗叠尼、英国女皇的女婿劳尔呐侯爵都是公司的重要股东。他们为了顺利夺取山西的煤炭资源,收买了无行文人刘鹗以及方孝杰等人,由福公司提供资金开办了一个皮包公司——晋丰公司,据说还以50万贿银收买了山西巡抚胡聘之,以当地商人的名义取得了山西盂县、平定、泽州和潞安等地的矿产开采权。《请办晋省矿务借款合同》五条和《请办晋省矿务章程》明文规定:“各处矿厂应用华洋董事各一人,洋董事管工程,华董事理交涉,账目皆用洋式,银钱出入洋董经理”。采煤盈余的分配比例是清廷25%,商务局15%,晋丰公司10%,福公司50%,开采期为60年。

胡聘之、刘鹗等人出卖国家主权,盗卖山西矿产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慨。在京的山西籍官员联名具折上奏,光绪帝御览后斥责了胡聘之,将山西矿权交涉事务收归总理衙门直接办理。但交涉的结果却是福公司以向山西商务局提供1 000万银元为条件,不仅猎取了以前“合同”中已有的盂县、平定、泽州和潞安等地的矿权,而且还顺手牵羊攫取了平阳府属煤铁以及他处煤油各矿的开采权。颟顸无能的清政府甚至把河南至山西泽州的铁路修筑权、管理权也一并拱手送给了福公司。

获得让与权后的第二年,福公司便展开了攫取山西矿产资源的实际步骤,迫不及待地对山西煤铁蕴藏量进行勘测。当得到李希霍芬关于山西煤铁蕴藏量的报告绝对正确的消息后,福公司欣喜若狂地派出铁路建筑工程师,开始筹建从山西泽州经河南通往长江的晋煤外运渠道,并于1905年在阳泉划界圈地,占山开矿,一场大规模的晋煤掠夺就要得手。山西的宝贵矿产资源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势下,山西大学堂的爱国师生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护矿保晋运动。他们组织起数千人的游行队伍,来到商务局门前请愿,要求当局废弃合同,收回矿权。留学日本的山西阳高籍学生李培仁在东京愤而蹈海自尽,以唤醒国人。李培仁的灵柩运回太原后,社会各界在文瀛湖畔召开了规模空前的追悼大会,太原市民奔走相告,一时间万人空巷,闻者无不垂泪。山西人民的爱国争矿运动使中外反动派终于做出让步。经过谈判,于1908年1月2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签订了“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但山西省须赔偿福公司勘测、筹建等费用275万两赎银,分四次交清,第一次给付一半,而且必须于1908年2月21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日)一次交清。

然而,当时的晋省银库几至枯竭,地丁税捐又远水不解近渴。山西当局虽绞尽脑汁,依然一筹莫展。在此危难时刻,祁县巨商渠本翘挺身而出,他召集晋商各票号经理人磋商,动员各号鼎力扶助,垫款支持。各票号齐心协力,积极襄助,筹措白银百万余两。交款之日,不甘失败的福公司从中作梗,暗地与有来往的银行勾结,紧缩银根,收集在外之款,以困票庄。而山西票号不动声色,纯然以外国银行所周转支票交付。福公司目瞪口呆,败下阵去。由于渠本翘、刘笃敬等在护矿保晋运动中的卓越表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7月,山西巡抚宝棻上奏清廷为二人请赏:“渠本翘经营保晋公司,集股兴办,隐为抵制之计,及改约定议,复触于仓促之间筹集巨款,应时拨付。刘笃敬总司商务,于矿案始终其事,叠次与福公司会议,力持正论,坚定不移,俾十年成约一朝挽回,弥急患于无形,收利权于既失,其有裨于大局,实非浅鲜……两绅于矿事始终维持,实系尤为出力”(《山西巡抚宝棻奏折》,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八日《外务部档》,卷号826)。清廷于是赏给渠本翘四品京堂,赏给刘笃敬五品京堂。至此,历时数年的争矿保晋运动落下帷幕。

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以京师大学堂的爱国学子而兴起,最后以晋商的鼎力支持而告胜,晋商在这场斗争中功不可没,且在争矿保晋运动达到高潮时,晋商捧股于1907年春成立了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简称保晋公司,规定“唯收华股,不收洋股”,以与福公司抗衡,抵制西方列强对山西矿产资源的掠夺。据《大公报》报道,自保晋公司招股以来,各地晋商均积极响应,认股十分踊跃,“计太谷认六万股,各票庄二十万股,盂县二千股,汾州府五千股,平遥二万股,平阳一万三千股,榆次八千股,潞安六千股,泽州五千股,忻州一万股,太原九千股,祁县四万股。”(《大公报》1908年11月16日)山西票号在这次认股中,一次就认购了20万股,占股数的1/3。以下是山西部分票号对保晋矿务公司的投资名册一览表[3]338:

表1 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投资名册

保晋公司成立后,总资金280万两银子,先后在阳泉办了六个矿,还在阳泉接收了同济、固本两个公司,在寿阳接收了寿菓公司,在晋城接收了晋益公司。

此次争矿保晋运动不仅挫败了某些西方国家掠夺瓜分山西煤铁资源的企图,而且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唤醒了晋人的资源意识,提升了晋省发挥资源优势的理念。在既往的历史岁月中,晋民不甚了解山西其实是一个聚宝盆,他们祖祖辈辈守着几亩薄田苦度光阴,盐、铁、煤虽然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但发挥资源优势的观念没有确立。经过争矿保晋运动以后,山西人的资源意识有了很大的觉醒,对山西的资源优势有了明确的认识,争矿保晋运动实际上也是一次省情的教育与普及。这次运动之后,晋人开矿热情日高,投资比例日增,从业人数日众。到1921年初,山西民间开办的煤窑遍及省内60多个县,到1934年,全省大小煤窑1 425处,工人数达22 300人,年产原煤302万吨,总产值595万银元。

《中国矿业纪要(第二次)》称:“小窑之所在,几无县无之”。“尚有散处各地之小煤窑,时开时歇,无法调查,为数当属不少。”(《中国实业志·山西》第5编第1章)其时,晋煤外运亦有很大的增幅,销往石家庄、北平、天津、上海、汉口、济南等埠。1915年,晋煤首次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煤中皇后”美誉,奠定了晋煤的国际地位。《山西矿务志略》记载了山西煤业在当时的盛况:“山西之着手于矿务自丁未与英商福公司交涉始,烈士殉争,巨资回赎,历斯创痛,觉悟陡增,于是绅商学界人人知开采之不容稍后也,鸠股注册,购械设厂者,踵肩相接,调查测勘,分析化验者络绎相望焉。光复以来,档牍日以繁,图籍日以夥,豪贾日以输鬻,劳工日以存活,亦足觇晋矿之燕燕有起色矣”。这样的记载当为争矿保晋运动后山西矿业大发展之原因与状况的真实写照。

三、保晋公司等近代企业的兴办为山西煤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提供了雏形

在护矿保晋运动的高潮中,为抵制西方列强对山西煤铁资源的掠夺,晋商集资创办了保晋公司。保晋公司创立初期在平定建设燕子沟新井,同时改造了铁炉沟、简子沟、贾地沟、段家背沟、汉河沟等中小煤矿,并在许多生产环节安装了机器。自此,山西煤炭开采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煤炭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香港和日本。继保晋公司之后,1913年成立平定建昌公司,1916年成立孝义华兴公司,1918年和1919年又相继成立平定广懋、中兴、富昌、济生及大同宝恒公司,1920年成立大同同保公司。大同地区组建了裕晋、保丰、保华、同泰、恒义等40余家公司。保晋公司等近代煤矿的产生拉开了民族资本机器采煤业的序幕,标志着山西采煤业开始进入了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崭新历程。

我国在采煤方面到宋代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措施,但之后一直停留在手工开采阶段,几乎谈不上机械化,生产方式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隐患多,生产效率低下。

而保晋公司一成立,便建立了机器采煤与手工采煤并存的崭新格局。1918年,大同保晋分公司在忻州窑建起了第一座近代半机械化竖井,突破了旧的手工开采方式。当时保晋公司在阳泉的六处煤矿有抽水机、卷扬机、矿车、小型发电机、轻轨等现代化设备。保晋公司在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生产环节安装了机器,出现了以蒸汽动力为主的机械化采煤方式,以手工打眼、放炮落煤取代了镐刨镢垦的高落式放煤的原始方法,并将轻轨铺进工作面,大部分新井都装有汽绞车和水泵,从而使产量大幅度提升。晋北矿务局所经营的永定庄、煤峪口、永定庄后沟、瓦渣沟四处矿井都有提升、运输、排水设备。1919年,晋北矿务局购置了一台美国割煤机,是山西煤矿首次出现的采煤机械。

保晋公司、晋北矿务局等一批近代煤炭企业不仅摈弃了原始的生产方式,煤炭生产开始由完全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生产转化,而且在管理体制上也开始采用类似于现代化企业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晋公司实行董事会委任的总理(经理)负责制,由股东会选任董事7人,组成董事会,董事会每月15日开会一次,议决公司事务,并由股东会选任监察4人,凡公司账目、财产、业务均需随时检查,年终经查核账务,署名报告。公司日常事务由董事会推举总理、协理各一人负责,在总理、协理之下,设总、副稽核各一人。保晋公司首任总理为渠本翘。在总公司之下,先后设有平定、大同、寿阳、泽州四个分公司,从事煤炭生产,另在省外设有专事推销的分公司,如正定分公司、石家庄分公司、天津分公司、保定分公司、北京分公司、上海分公司等。

保晋公司之前,山西并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煤炭产业队伍,各小窑多是农闲时采煤,农忙时种地。保晋公司和晋北矿务局等近代煤炭企业建立后,随之建立了明确的劳动组织形式和用工制度。保晋公司各矿厂工人分为包工和雇工两种,各矿实行三班八小时工作制,有严格的签到和交接班制度。晋北矿务局的采矿、运输、选矿、机械、杂务等几个工种实行长期工制度,没有雇佣季节性临时工。

保晋公司等煤炭企业在稳定的工资制度之外,还辅之以奖惩制度。《保晋公司关于矿工及保安诸规则》规定各矿的工人勤勉者,平时以增发工资为奖励,年终以给付奖金以资鼓励,对“工作疏忽者,轻则罚扣工资,重则开除名额”。西北实业公司的奖惩制度更为具体,如每半年未请假未误点未受制裁处分者奖洋5元;一年未请假未误点未受制裁者,除受半年奖励外,另给洋5元等。太行实业公司实行出勤奖,规定全年不请假者,奖励半月工资。请假一天者,扣去三天奖励。请假五天者,扣完奖励工资。旷工一次者,完全停发奖励工资。井下工人一个月上满22个班者奖励多发两个班的工资。

保晋公司成立以前,无论官、军、民窑,均为雇佣制经营,虽有账房核算成本、管理银钱账目,但财务活动简单,仅有“银钱大账”、“股份老账”、“大流水账”、“小流水账”、“花销账”等。保晋公司成立以后,财务管理有了较完善的组织及制度,公司在总务处下设稽核处,稽核处下设会计课。公司所属各矿厂设有事务课,课内设有会计股,并将资本股份、付息、簿记、赋税等规定纳入公司章程。晋北矿务局成立后,在经营中按年度提出会计报告,分别核算建设工程与采煤生产的亏盈,编制营业盈亏表,使企业建立起了一整套生产、经营、劳动以及福利待遇方面的组织制度体系,为煤炭企业的现代化、煤炭生产的集约化、煤炭产品的商品化、煤炭工业的规模化奠定了基础。虽然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在诸多方面有所细化、深化和强化,但大体范围不出保晋公司、西北矿务局当初所开辟的领域。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煤炭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1950年到1952年,大同、阳泉、潞安等煤矿迅速进行矿井恢复和生产环节改造。1953年,根据国家需要和山西的煤炭资源条件,对大同、阳泉等老矿区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还相继成立了义棠煤矿筹备处、轩岗煤矿筹备处、潞安煤矿筹备处。到1985年,山西已建成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霍县、轩岗八大煤炭基地,山西煤业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趋势与格局已初步形成,这对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新中国的国计民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这些生产基地绝大部分是在原保晋公司、西北矿务局等近代煤炭企业的基础上建成的。

山西在现代的最重大的变化无疑是从一个土地贫瘠的地区向资源大省、国际煤炭生产基地的华丽转身。煤炭产销量不断扩大,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不仅确立了山西在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席之地,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山西人的生活。而在这一艰难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晋商值得我们以浓墨重彩书写,他们艰辛而伟大的劳动成果延续至今,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1] 张正明.山西工商业史拾掇[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2] 李燧.晋游日记·同舟忠告·山西票商成败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3] 黄鉴辉.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山西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山西叹五更
第五章 红色警报——煤炭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