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经济增强湖南县域经济内生增长能力

2014-04-27 10:04唐瑾
经济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内生县域

●唐瑾

发展特色经济增强湖南县域经济内生增长能力

●唐瑾

县域经济内生性发展道路就是发展特色经济,即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基础,对湖南的县域特色经济的实证分析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文章提出了几点发展特色经济、增强湖南县域经济内生增长的对策。

湖南 特色经济 内生增长能力

我国国民经济当前最需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能力。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上指出,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的内生能力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稳步发展,决定性的因素是其内生增长能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能力来源于将县域经济比较优势转变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

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是湖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为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从供给的角度看,县域是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结合部,横跨一、二、三产业。县域是工业的资源载体: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县域。没有县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来源于县域。

2.从供给的角度看,消费是促进经济维持发展的根本动力,县域是拉动消费的广阔市场。县域农村的广大地域和人口,决定了县域成为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只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市场容量才能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拉动力才能进一步增强。

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对湖南省经济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二、经济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一)内生增长理论综述

经济增长是经济活动实践与理论研究永恒的主题,探寻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经济理论基本目的。内生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靠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生产性资源的积累、现有资源存量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长期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解释的,即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与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从而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出因技术进步的存在使要素收益会递增且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论。

经济增长的内生模型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产品种类增加型内生增长模型、产品质量升级型内生增长模型、专业化加深型内生增长模型。内生因素对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决定作用,这些内生因素包括:(1)新“知识”(包括革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2)刺激新知识运用于生产的制度环境(市场条件、产权、政治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稳定);(3)运用新知识的资源(人力、资本等)。

消除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报酬递减的途径有三种:干中学与知识的外溢,Arrow指出,人们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的,技术进步是知识的产物、学习的结果,而学习又是经验的不断总结,经验的积累体现于技术进步之上。一个增加了其物质资本的企业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产,生产或投资的经验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经验对生产率的这一正向影响被称为干中学(learning-by-doing)。另一方面生产者的学习会通过一种知识的外溢过程传到另一个生产者,从而提高其他人的生产率。在引进技术创新、专业化分工和人力资本之后,内生增长理论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诺斯,2003)。

(二)自我(内生)发展能力相关研究

Toni(2007)认为“自我振兴能力”源于个人层面的学习过程,在企业、组织、机构和区域层面随时间增强。Jeff(2002)将自我发展能力界定为一种主要依靠创业精神和本地资源的内源性发展形式,并指出社区更适合内源性发展,而且社区社会组织本身可能成为一种发展资源。罗晓梅(2007)认为专业化分工和工业园建设是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路径;张瑞华等(2008)、邵建平等(2012)则指出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双管齐下”是提升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向焕琦、梁双陆(2011)从资本积累的角度讨论了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策略,认为权利提升是关键,具体包括物质资本和劳动资本权利、人力资本权利、制度变迁权利以及东西部地区之间合理的交换权利体系,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产业、技术和组织创新力是培育内生发展能力的核心。

三、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基础

(一)县域经济本身具有地域特色

这种特色与其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环境和特定资源相关联。由于不同县域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产业结构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人口与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这就为县域经济走因地制宜的特色经济之路提供了基础。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交通发达、科技进步和信息成本的降低,县域经济也不仅仅可以依靠固有的地理、资源、文化等形成特色产业,还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如农业方面,过去冬天只有南方生产蔬菜,现在北方也可以生产,冬天新鲜蔬菜成为北方很多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如山东的寿光)。工业方面,一些没有矿产资源的县,也可以发展冶金产业(如永兴的银冶炼业)。发展县域经济,既可以依托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又可以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营造特色,打造发展的新优势。

(二)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基础

特色经济是指通过培育和强化区域的经济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经济。创造特色又是后发区域赶超先行区域的一个重要战略。强调特色、避免趋同性、杜绝简单模仿也是防止资源浪费的有效方法。

1.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在三个方面产生竞争优势:首先提高该领域企业的生产率;其次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第三是促进新企业建立,从而加强和扩大集群本身。集群有助于实现内部多样化,并通过分工协作、分包或转包等形式,使知识、信息、技术、价值等在集群内转移和扩散,及时适应多变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企业集群竞争优势表现在产品质量、特征和新产品的创新上,即通过区域培育由一大批生产相同产品和相关产品的小企业集聚成群体,如专业村、专业镇等,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在产业集群中通过有效的竞争和协同,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形成多品种、多档次、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集聚体,产生出极强的竞争力。如永兴全县从事“三废”回收金银冶炼者达6000多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回收黄金400万克、白银2000余吨、产值18亿多元,形成极强的集群竞争力,被世界白银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命名为“中国银都”。

2.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企业协同与区位品牌的形成。协同是指整合资源,通过整合,将分散的资源变成集中的资源,闲置的或低效的资源变成活性的和高效的资源,外部资源变成内部资源。由于不同县域的产业发展战略都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因此,产业协同发展必须既要实现本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又要实现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从而体现出区域性与全局性相统一。通过内部各经济主体之间相互竞争而产生的协同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开放、自主和竞争的经济运行环境中形成内生的经济增长机制。即依托特色资源或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差异化生产进入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县域经济由此获得内生增长的起点。

3.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分工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提升。由市场主体依托比较优势自主选择形成的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链越长,县域经济分享分工好处的能力就越强。在此过程中,劳动者的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生产的中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从而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就是植根于分工经济的人力资本形成与提升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演进过程。当分工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县域经济将逐渐产生一定的辐射能力,并开始吸纳外部生产要素,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四、湖南特色经济县与其内生增长能力实证分析

特色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产业,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湖南GDP排名靠前的县(市)大都是靠发展特色产业从而形成内生经济增长能力。

(一)湖南特色经济县的特色产业分布

湖南经济发展靠前的县(市)大都依靠发展特色产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特色产业占GDP的比重一般在20%以上,高的达60%。许多县的特色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要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占GDP的比重,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湖南特色经济县发展特色产业措施

各县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发展其特色经济,在做强县域经济的过程中,特色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各县分析可知,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潜力,才有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立足县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以特见长,以特取胜,努力将本地资源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

五、发展特色经济、增强湖南县域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对策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特色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需要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特色,就拥有了比较优势,产业就有了竞争力。

1.加快发展县域特色工业。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都是特色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湖南省各县(市)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还应当在规模、质量以及品牌打造上狠下功夫。一是要注重发挥低成本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必须立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尤其是低成本优势。比较优势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自然资源优势,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生态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地理区位等;(2)资本资源优势,包括资本量和民间资本能力;(3)劳动力资源优势,包括人才和人际关系。具体到每个县(市),发展什么产业,打造什么特色,要根据本地要素资源的禀赋结构,找准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则应当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努力创造发展的新优势。二是要狠抓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县域特色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产品提档、产业升级。三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产业的竞争力关键取决于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是扶持特色骨干龙头企业发展。

2.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有。物以稀为贵,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

3.依据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特色旅游等特色服务产业。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培育壮大文化龙头企业,推动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整合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重点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加强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快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二)创新县域协作机制,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县域经济必然是开放与合作经济。而这种开放与合作最直接的便是面对周边邻近县市的开放与合作。各县市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走专业化和集群发展道路。同时,必须在周边邻近县之间建立良好的县域协作机制,优化产业分工合作。在具体操作上,除了借鉴现有的区域协作模式,如“县长会议制度”、成立协作机构、创建协作论坛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构建以县际战略产业链为主导的“大分散、小集聚”的多中心网络发展空间格局。

总之,县域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是特色工业,也可以是特色农业或特色服务业,同时要加强同周边县域的经济协作,避免产业趋同与过度竞争,从而形成全省合理分工又各具特色的内生经济增长发展模式。

[1]湖南省2013年一号文件《关于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强县的意见》

[2]《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2012.10.26)

[3]梁达.2014年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J].宏观经济管理,2013(11)

[4]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5]西奥多·W·舒尔茨著.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1999

[6]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陈朝宗,张春霞.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思考.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9)

[8]闫永琴.县域经济内生增长机制是怎样形成的.人民日报, 2010.6.24

[9]管福泉,吴伟光,伍士林.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3)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4)

F127

A

1004-4914(2014)05-185-03

本文是湖南省情课题《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特色构建与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研究》2013ZD 6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内生县域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