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婧
【摘 要】现今大多数学校的机电专业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结构单一化。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是“一专多能”,自身的机电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本文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手段,合理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力争使其成为高效的梯形模式,促进教学发展。
【关键词】专业教师;梯形模式;综合考察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46-0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职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职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外部培养措施的不尽完善以及专业教师个体的自身因素,中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着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长期任课于机电专业授课的一线教师,对这样的现状更是感同身受。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入手,分析当今专业课教师的现状以及自己的一点对于如何改变现状的薄见,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专业课教师现如今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专业教师所处工作环境较差,专业发展机会较少。
以我们学校为例,大多数机电专业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很多教师即使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和信息,但由于学校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或者实验设备老化严重,导致教师无法演示实验教学。在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些教师产生厌教的情绪,不能专心致力于教学活动中。
(二)当前中职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方法落后、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并严重制约着新一轮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我们学校为例,教师结构上非常多样,有刚从大学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有企业转岗过来的技术工人,同时也存在着本校的留校学生,大家在教学实践中问题意识不强,普遍缺乏教学反思和教育研究的能力。这就使他们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专业进取精神而只能安于现状,无所作为。
(三)疲于应对教学,无条件注重自身发展
当今的机电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众多,为了应对教学的安排变化,许多的老师都是“一专多能”型,什么专业课程都能上,基本维持着一年换一次课程的频率。大家为了应对教学,太过于频繁的调换课程,使所有老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在一门课程上深入研究,只是浮于形式的应付,这使整个专业课程都始终处于停滞的状态中,对本专业的教学发展非常不利。
教师的考核与评估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现如今各类教师素质竞赛层出不穷,但是绝大多数注重的方向单一化,与教学实际联系不大,流于形式。教师参加此类竞赛的目的也是为了应对职称评定等客观因素,而不是从自身发展出发,成效不大。
二、建立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学高效化的意义
伴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教师队伍。新型的教师队伍,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创建与新型教师队伍相适应的教研活动内容,也就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三、建立新型教师队伍的解决办法
(一)坚持贯彻“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教育资源,在教学科研上对青年教师进行打造。采用了“师傅带徒弟”的新老传承机制和办法去做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了师徒结队,拜师学艺活动,力求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让师徒在课改实验中共同成长。具体做法是由老教师积极向下传授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而年轻教师积极承接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实践证明这种 “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措施卓有成效。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年青教师与35周岁以上的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结对子,老教师指导年青教师进行教学,并要求年轻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让教师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二)“先承接再提高”的培养 方法
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机电专业内部给教师提供各种示范课,发动教师展开讨论,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先要求青年教师带着问题跟随教研员全程听课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全部环节,然后青年教师提出自己的提高和改进意见,从专业扶持的高度加以构建,从而使年轻教师能够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起步,并且能够达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培养效果。
通过共同探讨和共同备课后,根据自身素养和特点,逐步客观公正的对教师进行定位,根据各自能力专设一体化授课教师,基础课教师,实训辅导教师等,逐步实现梯形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 手段
在日常的教研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各级教研人员、专家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其中:“走出去”包括选派青年教师经常去外面听课、培训; “请进来”主要包括邀请外校骨干教师、名师前来讲学。这些措施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青年教师,而且使我们的课程建设吸收了很多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新型教师竞赛模式的引用,时刻关注真正能考核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竞赛,努力让专业教师走出去比一比,练一练,以达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总之,我们专业课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出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努力改变现状,通过适合我们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手段,重塑我们机电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以达到适应和促进课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