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富 于海龙 陈宇飞 胡振邦
摘 要: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农业发展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农业市场的销售渠道,必须加强对农业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业人才急剧匮乏,对此,必须加强农技推广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机制,真正意义上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下面文章针对如何有效的开展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以下几点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人才;利益机制;人才管理;职业教育
引言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构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和经营,大部分农村地区市场体系欠发达,农民市场意识较差,科技成果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市场化率、产业化率等较低,农业生产效益与生产者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建设好现代农业,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以更好地开展产前与产后服务、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等,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1 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1.1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念必须建立在三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它们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指引着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科学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更需要创新,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1.2 有利于建成新农村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时代的要求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内部,对农村进行的全面建设。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目的是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公共设施完备、经济繁荣小康、环境适宜居住、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农业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对建设新农村有重大意义。
1.3 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降低农业贸易保护、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等,意味着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需要依靠农业科技的长足进步,要求高校培养出农村创新型人才,要求他们能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知识帮助农民提升文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与产品附加值。
2 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策略
2.1 提高对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认识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先进典型事迹与优秀学生的宣传力度,弘扬优秀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努力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建立相应的创新型人才成果奖励制度,着重奖励那些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刻苦钻研而在农业创新事业方面作出贡献的学生和积极分子。只有学校真正认识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才能让全社会渐渐形成人人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尊重农业、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新风尚。
2.2 创设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内外部条件
为了培养优秀的农业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让一切外部和内部条件都更加适应培养进程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双重优化上。在物质环境的优化方面,为了达到稳定农业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目的,把农业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要制定奖励标准,制定促进农业创新型人才向基层流动的鼓励政策和基金配套政策等。把奖励和创新挂钩,充分调动对农业创新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性。
2.3 明确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
高校可集中培养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农业人才”,为此,要调整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农业创意能力,加强创意农业专业科目的建设。要不断扩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发挥高等农业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主力军的作用,提高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的质量。
2.4 实行农业教育减免学费制度
建议国家出台相关鼓励与扶持政策,仿照免费师范生的模式构建农科类学生的免费教育体系,以促进更多的学生报考农科类专业,为今后投身农业建设、为“三农”服务做准备。减免学费是支持农科类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学费减免不但能大大增加学生报考农科类院校的积极性,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还能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输送大批高质量的人才,缓解目前农业科技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2.5 加大农业科研经费投入
要把农业投入机制从重工程转到重科技上来,认真落实好科技三项费用在同级财政预算支出中的占比政策,逐年增加农业科技研究费用,促进农业科技研究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各种专项基金和奖励基金,用于培养紧缺的高层次农业人才;要引进先进的师资和实验设备,奖励对农业发展有卓越贡献的人才,资助优秀中青年农业人才承担农业发展急需的科研项目,加大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力度。
3 结束语
农业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产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耕作栽培制度、种植模式不一样,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式也不一样。农业院校,尤其是地方农业院校应该侧重于为一定区域的农业生产服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农业科技的应用性很强,脱离了生产实际,农业教育和科研就成了无源之水,这要求农业院校准确定位,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农业产业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国,等.培养创新型农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J].集团经济研究,2007(15).
[2]任焕霞.培养农业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3).
[3]杜爱玉.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
作者简介:刘家富,男,山东东明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职业教育。
于海龙,男,黑龙江集贤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
陈宇飞,女,黑龙江集贤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胡振邦,男,黑龙江黑河人,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