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与“通信原理”的教学关系研究

2014-04-26 08:35索郎桑姆宁长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时域频谱

索郎桑姆,宁长春

(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拉萨 850000)

“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通信原理”最重要的一门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中的一些知识,在“通信原理”中的应用甚为直接。某种意义上讲,“信号与系统”中某些知识的应用就是“通信原理”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因此,在“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中,有意地将“通信原理”中所最需要牢固掌握的知识加以强调,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而在“通信原理”的教学中,在涉及到“信号与系统”的知识点时,对“信号与系统”的知识加以回顾而消化,一直是笔者在展开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这两个课程中交叉重叠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达到“瞻前顾后”的效果。即,在“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中,就关注后续的“通信原理”的学习,而在“通信原理”的教学中,又不断复习“信号与系统”中的相关知识。

1 两课程的主要关联知识点

本文首先对“信号与系统”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然后将之与“通信原理”的知识点,一一比对,对教学中可能需要关注的关联知识点进行了清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课程的关联知识点

表1中,列出了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8对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知识点。表中“相互关系”一栏中,①表示“前者支撑后者”,②表示“后者应用前者”。在目前通行的教材中这8对知识点,基本上均会在两门课程中重复出现,尽管所出现的面貌和方式会有所不同。所以在“相互关系”一栏中,笔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说法。所谓“前者支撑后者”,意味着要深刻的理解后者,必须要掌握前者,尽管两者讲的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而所谓的“后者应用前者”,意味着两者基本上在讲同一个概念,只不过前者侧重于理论,后者偏重于实际应用。

我们下面对这8对关联的知识点中最重要的几对关系分别进行讨论。

2.1 δ(t)、δT(t)及 gτ(t)函数

δ(t)函数在“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我们只讨论δ(t)的取样性,即f(t)δ(t-t0)=f(t0)δ(t-t0)[1]。因为正是 δ(t)函数的取样性,才导致我们会去使用另外一个函数δT(t),它是一项将连续时间信号离散化的重要工具。即 δT(t)=δ(t-nT)。因在后续“通信原理”信源编码一章里学习将模拟信号数字化时,我们遇到第一个问题便是取样。而连续信号f(t)和取样信号fs(t)之间的关系为:fs(t)=f(t)× δT(t)[2]。这时我们便会想到在“信号与系统”中介绍过的矩形脉冲信号gτ(t)。gτ(t)与 δ(t)的区别仅在于前者在时间上有一个持续的宽度,后者却只有一个无穷小的占时;可是在“通信原理”中,前者却成了理想情况中分析问题的一个辅助工具,后者才是真正用来取样的实际工具。问题在于实际应用时不存在能满足δ(t)性质的电路开关,这便是为什么我们不会去用δT(t)进行理想取样,而只能用周期矩形脉冲f(t)=gτ(t-nT)取样。

这样一来,思路清晰起来:δ(t)作为“信号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函数,由于其具有的取样性质,使得δT(t)函数成了“通信原理”中最典型的理想取样信号。而由于δT(t)在电路上的不可实现性,我们最终又在实际应用中用周期矩形脉冲f(t)来将模拟信号数字化。

我们在讲授“信号与系统”的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地将这样的理论和应用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加以强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2 带宽定义以及取样定理的证明过程

取样定理是“信号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定理。正是取样定理的存在,才使得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成为可能。如果在讲授“信号与系统”的时候,教师能够说明如下两个问题,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一,为什么取样定理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被安排到傅里叶变换一章之末尾;第二,为什么关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我们更偏重于在频域上说明。

要说清这两个问题,必须涉及到另一个在“通信原理”中应用更为广泛的带宽概念。

从理论上讲,一个时间上有限长的信号,其频率分量是分布在整个频率轴上的。但实际应用的系统中,带宽均是有限的。所以在“信号与系统”中讲述到信号带宽的定义时,教师会给学生强调:我们将在“通信原理”中时常提到带宽概念,我们最常用的带宽的定义是信号频谱的第一零点带宽。如果考虑到通信中的确需要更高品质的信号,我们偶尔会采用第二零点带宽,使所传输的信号的高频成分,尽可能多地进入到传输系统。

带宽概念一旦明确,我们再来说明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之所以非得在傅里叶变换的章节末才讲取样定理,是因为取样定理必须要用到的一个概念便是带宽,就是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后的频谱中,包含了信号90%以上能量的频谱;第二,之所以采用频域的方式去证明取样定理的正确性,唯一的原因就是这样的证明方式更直接也更直观。因为我们能从fs(t)的频谱经过低通滤波器得到f(t)的频谱,故而确定从前者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出后者。实际上,我们也完全可以在时域中证明这一定理,但是要用如下这样一个公式:

如果我们在时域中说明f(t)=fs(t)*h(t),毕竟显得抽象了许多。

因此,在“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中讲授取样定理时,需要对带宽这一基本概念深入追究,告诉学生:频域分析将在“通信原理”中更为广泛的采用;或者给学生指出在“通信原理”中,我们在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面对一个概念的时候,往往要注意它究竟是属于时域中的,还是属于频域中的;或者究竟用时域的方式去理解它,还是用频域的方法去理解它会更为方便。

2.3 卷积与系统函数的概念

y(t)=f(t)*h(t)这个式子,在“信号与系统”中非常重要,也频繁出现。而“通信原理”中,应用更广的一个式子则是Y(ω)=F(ω)×H(ω)。

这两个式子其实表达的是一回事,但是为什么在“通信原理”中就要用乘法来代替“信号与系统”卷积去分析问题呢?这也是在讲授“信号与系统”中,需要前瞻性地考虑到“通信原理”的特点,要给学生去解释的一个重要问题。

原先在“信号与系统”中所谓的系统,在“通信原理”中现在表达为信道。先前讨论的是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而现在的视点却是信号如何通过信道,以及在通过信道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用“信号与系统”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时,是从时域的角度和用卷积的数字工具去分析,这会给我们带来相当的麻烦。如果用频域的角度,卷积便成了乘法,于是信号在信道中便是不断的去和一个又一个的系统函数相乘,然后便很容易的走到的信道的末端。这样的处理方法,无疑是更实用。

2.4 调制、解调以及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我们知道,在“信号与系统”中有

这是傅里叶变换的一个性质[1]。而到了“通信原理”中,这一性质反映了信号调制应用技术的本质。因为正弦调幅正是:x(t)=f(t)cosω0t。而以此为基础,“通信原理”中频分复用(FDMA)的概念,正是让不同的基带信号,选用不同频率的载波,使之在频谱上互不重叠,具有独立性,然后在同一信道中共时传输。解调时可以利用中心频率不同的滤波器,将各个信号分开。

“通信原理”中的时分复用(TDMA),在“信号与系统”中,无非就是脉冲调幅的应用。即选用不同的f(t)=gτ(t-nT),只要让不同的矩形脉冲信号,在时间轴上互不重叠,那么在同一信道中就可以传送。时分复用的信号在频谱上是互相重叠的。但是,在时间上确是拥有独立性的并可在通信末端被区分出来的多路信号。

2.5 脉冲展缩与频带变化

我们在“通信原理”中讲到通信性能的度量时,有效性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两个衡量标准。分别用传码率(传信率)以及误码率(误信率)来说明。而学生知道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我们往往以牺牲其中一种的性能为代价来提高另一种的指标。我们必须根据系统的要求,兼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妥协之后确定。

其原因何在呢?其实早在“信号与系统”的知识中,我们就有f(at)←→(1/|a|)F(ω/a),亦即脉冲展缩与频带变化一说。这个式子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信号在时域内波形的压缩,对应其频谱的扩展;时域内波形的扩展对应其频谱图形的压缩。而这不正是说明:我们要追求通信的有效性,就必然会压缩信号在时间上的宽度,而这就带来其频谱的扩展,从而造成在提高通信有效性的同时,降低了其可靠性,或者增加带宽的问题。反之亦然。

3 结语

本文梳理了“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中最为典型的一些重叠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前一门课程是基础理论,而对于后一门课程则是应用基础。笔者就如何整体的考虑到这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意的在两门课程的教学中,承前启后地将理论和应用更好的结合起来。笔者就个人多年从事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上述建议供读者参考。

[1]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樊昌信.通信原理(第5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3]燕庆明.信号与系统(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信号与系统时域频谱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基于时域信号的三电平逆变器复合故障诊断
山区钢桁梁斜拉桥施工期抖振时域分析
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教学辅助平台的设计
频谱大师谈“频谱音乐”——法国作曲家缪哈伊访谈记
基于极大似然准则与滚动时域估计的自适应UKF算法
基于时域逆滤波的宽带脉冲声生成技术
遥感卫星动力学频谱规划
基于频谱分析法的注水泵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