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勋,张 晔,朱振亚
(1.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外一科,上海 200137;2.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外科,上海 200137)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影响
张建勋1,张 晔1,朱振亚2
(1.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外一科,上海 200137;2.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外科,上海 200137)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此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及肝功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腹腔内感染率和腹腔外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 (1-3)-β-D葡聚糖浓度及内毒素术后第8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保持患者肝功正常,减少腹腔内外感染的发生,对于临床防控感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感染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复杂且创伤较大的腹部手术,切除范围包括部分胰腺、邻近的十二指肠、胆管下端、部分胃及空肠上端,并且需做胰管、胆总管、胃与空肠的吻合。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期长、死亡率高,患者易并发严重的应激反应[1],且患者术前常有合并纳差、糖尿病、进食困难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患者营养不良、手术创口大,进一步增加了患者术后感染的机会。故本研究针对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感染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9.9±5.8)岁;胰头癌14例,壶腹部癌18例,慢性胰腺炎并炎性假瘤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胰腺囊腺瘤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1.2±6.3)岁;胰头癌16例,壶腹部癌16例,慢性胰腺炎并炎性假瘤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胰腺囊腺瘤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实验组行肠内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应用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 5g;国药准字 H12020023;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滴注,第2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液,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对营养的需求,逐渐增加营养液量[2];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术中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第1天利用静脉营养混合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直至患者恢复口腔饮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及肝功水平。分别于术后第1、3、8天检测两组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水平以评价肝功水平,于术后第1、8天检测两组患者内毒素与(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评价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及感染程度[3]。
1.4 统计学处理
2.1 感染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腹腔内感染率和腹腔外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2.2 感染指标评价
对照组患者 (1-3)-β-D葡聚糖浓度及内毒素术后第8天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中内毒素与(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比较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P<0.05;与实验组相比,aP<0.05。
2.3 肝功能水平
实验组术后第8天总胆红素与谷丙转氨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总胆红素与谷丙转氨酶含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P<0.05。
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术后死亡率已降至4%以下,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维持在35%~50%[4],并且术后并发症多与患者营养不良有关。患者术后机体能耗较高,对多种营养素尤其蛋白质的需求较高,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此时对患者行早期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可补充患者所需的热能,以供机体消耗;另一方面可促进正氮平衡,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早期营养支持疗法主要是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静脉输入)。肠外营养对于经口摄入不足、不适合的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5],可让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缓解胃肠道疾病,并且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但肠外营养的弊端也较为明显,由于肠外营养不需消化道参与,可导致胃肠管机能衰退、消化腺体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并可引起肠黏膜发生萎缩,肠道菌群失调,引起严重感染或二重感染[6]。肠内营养是更符合生理性的给养途径,既可避免中心插管引起的感染,又可刺激肠蠕动及肠黏膜细胞的生长,恢复胃肠管机能,维持小肠的正常生理结构与功能。此外,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避免肠道毒素及细菌的易位,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更为经济高效、简便安全、符合生理机能。
临床研究认为,小肠一般在腹部手术12h后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但目前临床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小肠恢复生理功能的时间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故本研究中术后24h即开始注入营养液,并且逐量增多。本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8天与术前相比,总胆红素与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白蛋白含量差异显著;白蛋白、总胆红素与谷丙转氨酶含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名为脂多糖,其对宿主具毒性,并且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人工破坏细菌细胞后才能释放。(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对机体的损伤类似于内毒素。感染患者通过检测内毒素与(1-3)-β-D葡聚糖水平则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本次研究中,(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腹腔内感染4.2%、腹腔外感染8.3%,对照组分别为16.7%、39.6%,两组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保持患者肝功正常,减少腹腔内外感染的发生,对于临床防控感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马良.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防治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和感染的疗效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13-2715.
[2] 朱亚容.早期肠内营养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125-126.
[3] 段建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2):10-13.
[4] 周志刚.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与营养状态及术后感染的影响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638-2640.
[5] 霍砚淼,陈炜,花荣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4):281-285.
(责任编辑:李岚春)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Clin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Infection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Zhu jianxun1,2,Zhang ye1,Zhu zhengya2
(1.surgery of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Pudong District, Shanghai 200137;2.Shanghai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0137)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trition on intestinal infection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earl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Methods:The patients underwen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in 96 cases, according to the fig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4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8 cases). Experimental group enteral nutrition;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par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Infection were observed and liver levels.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lung infection, wound infection rat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bdominal infection and infec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trol patients (1-3)-β-D glucan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first eight days after endotoxin.Conclusion:Postoperat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patients with normal liver function maintained,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abdominal cavit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for clinical some positive effect.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Pancreatic Duodenalresection;Infection; Effect
2014-01-09
张建勋(1972-),男,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外科感染。
R333.3
A
1673-2197(2014)08-0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