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良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沟通技术手段,微博的出现不但为民众表达政治意愿提供了新的载体,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微博为网络问政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便捷的路径,但伴随而来的民粹主义倾向使其蒙上了非理性和极端化的色彩。为了应对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发挥微博问政的优势,需要构建和谐健康的微博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环境,提升传统媒体在微博时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并反对夸大和崇拜微博民粹主义的错误倾向。
关键词:网络问政;民粹主义;负面影响;微博舆论场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4)02-0003-06
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沟通技术手段,微博为网络问政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便捷的路径。据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中国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已经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1]。可以说,微博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微博即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在中国社会屡屡产生强势的问政力度。微博的出现不但为民众表达政治意愿提供了新的载体,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然而,伴随而来的民粹主义倾向也使得微博蒙上了非理性和极端化的色彩。如何应对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发挥微博的优势,需要执政者认真地思考。
一、微博舆论场中民粹主义的主要特点
民粹主义(Populism),最早起源于19世纪后期在美国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的人民党激进运动及俄国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民粹派运动,意为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2]。一般认为,民粹主义具有草根性、非理性和批判性三个标志性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体制的转轨,思想文化的激荡、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官民关系的疏离等加剧了不同群体的对立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也为民粹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民粹主义的运行规律和辐射范围,催生了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型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网络社交媒体,微博的出现,大幅降低了大众传播的门槛,为每个人提供了一支表达意见的“麦克风”,这不仅提升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也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这种热情在微博时代被无限放大,甚至于形成了影响现实社会的巨大舆论场。在由微博所营造的这一舆论场中,民粹主义的身影可谓若隐若现。
第一,微博舆论场中民粹主义的参与主体和价值诉求表现为强烈的平民性。微博的传播主体来自于社会底层。平等、开放和交互等特点使得微博成为名副其实的平民化媒体。原本“手无寸铁”的草根变为“草木皆兵”,“沉默的大多数”转眼变成“人人都是发言人”[3](p.75)。就微博用户而言,平民大众是绝对的参与主体,他们的价值诉求自然带有强烈的平民色彩。作为精英或权威代表的官员、专家、富豪和警察等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可在微博舆论场中常常成为批判的对象,平民大众则成为了守护社会价值和道德底线的最后捍卫者。但实际上,网民并非总站在正义一边。
第二,微博舆论场中民粹主义的参与形式表现为更加直接的参与。在当今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执政党和群众之间,都需要一个更加顺畅的沟通途径和监督渠道。过去由于政府主导,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常处于失衡状态,民众往往是被动参与和间接参与。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当下的政治参与生态,改变了社会与国家间的关系结构。微博释放出的“裂变”效应,极大地激活了社会力量,平民大众讨论公共事务或参与政治生活不再通过中介和代表,而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都使得民粹主义所推崇的直接民主和直接参与在技术上成为可能。通过微博,广大民众更加直接地参与公共话题,甚至形成巨大的“合众”力量,影响舆论的走向。
第三,微博舆论场中民粹主义的参与效果表现为对抗性和非理性。美国学者桑斯坦(Cass R.Sunstein)曾指出,在互联网上,由于信息窄化和“协同过滤”的影响,极端的观点更易于形成,非理性的“群体极化”现象也由此产生[4]。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使用微博作为个人表达的工具,并通过微博认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微博俨然已经成为民众认识社会的另一只眼睛。由于微博具有强大的聚合效应,网民的参与常常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他们可能偏于简单,偏于二元对立,因而潜藏着群体非理性和对抗性的危险。在微博舆论场中,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非理性和极端的声音往往被放大,一些网民喜欢渲染或夸大事实,甚至无中生有、造谣生事;且越是极端的观点就越有市场,就越有可能获得转发的机会,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粉丝的关注。因而,在微博的平台上常常充斥着大量的言语暴力和人身攻击,甚至形成多数人的暴力,难以营造理性的舆论空间。
二、微博舆论场中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
(一)微博舆论场中民粹主义的草根性
民粹主义的草根性是指以社会中下层大众作为群众基础,强调社会中下层大众的需求、愿望和想法必须被优先考虑和满足。民粹主义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推崇底层道德和文化的价值取向,认定底层大众是推动社会革新与进步的真正力量。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广大民众表达意见的途径和渠道越来越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领域仍然主要由社会精英所掌控,普通民众想要通过传统领域表达意见,要么无法获得平等的机会,要么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微博是一个平民化的媒体,其传播主体来自于社会底层,因此被定义为“草根阶层”;微博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固有的话语权和舆论场,使广大普通民众获得了更为直接、更为便捷、更为迅速的意见表达平台。在微博的世界里,来自现实社会中的职业、收入、地位、文化等诸多束缚被突破,每个网民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社会的草根阶层,借助微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仅将人数的优势转化为话语的优势,同时也为对抗官员、专家、富豪等社会精英阶层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民粹主义的草根性终于在微博平台上找到了可以植根的深厚土壤,并获得了新的生机。
在微博时代,140个字的篇幅限制进一步缩小了作家和农民之间的语言鸿沟,草根和领袖得以处于同一平台之上,极大地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微博具有的草根性特征,推动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和扩散速度,对于舆论的引导产生特殊的影响。但同时这种草根性也常常因为过于追求速度和点击率,忽略了信息的真实性,导致微博传播信息的可信度较低,甚至助长了网络谣言、媚俗信息的肆虐。
(二)微博舆论场中民粹主义的非理性
民粹主义的非理性强调感情至上,情感超越理性,在思想和行为上为响应自身阶层的呼声和愿望,表现为社会中下层人民要求“简单化政治”。微博的字数限制于140个字内,虽然现在也出现了超出这一字数限制的长微博,但短小精悍仍然是微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这一特征注定使微博难以成为理性表达的媒体,因为在140个字数限制内,人们其实很难完整地表述事件的真相、准确地阐述概念以及进行严谨的论证。
事实上,微博是一个平面、联通的公共空间。在这种平面的传播平台上,语言的辨识度与其激烈性呈正相关关系。这种信号机制导致形成一种效应,即越是极端耸动的言论,传播的速度就越快,传播的力度就越大。因此在微博的平台上,理性的讨论并非主流,往往是谁的话语更出格,谁就能裹挟更大批的粉丝,谁就能更具有吸引力。当微博的技术架构与民粹主义相互刺激,非理性的话语方式将不断放大,微博言语出现越来越暴虐的倾向。近年一些报复社会的案件,从厦门BRT公交车爆炸案到首都机场T3航站楼爆炸案,不仅引发了社会的恐慌,还造成了大量无辜民众的伤亡。但在微博舆论场中,有相当多的人对报复社会的杀人者表达同情,施以掌声,一些意见领袖甚至为犯罪嫌疑人辩护,攻击政府体制,罔顾在事件中无辜伤亡的民众。微博用户在表达个人意志的时候,常常会融合个人的情绪,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偏见,通过微博的辐射作用,这些观点和意见很容易就形成为非理性的民粹舆论。法国思想家塞奇·莫斯科维奇(Monsieur Serge Moscovici)认为我们将进入的是一个群氓的时代,群氓就是聚集起来的表现为同质心理意识的人类群体,这些人拒绝理性而复杂的思考,“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情感: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5](p.69)。如果微博用户是拥有众多粉丝的意见领袖或者公众人物,其非理性的言论甚至会改变舆论导向,进而产生可怕的破坏力。
(三)微博舆论场中民粹主义的批判性
民粹主义的批判性表现为对统治阶级充满着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基本反应和行为。进入微博时代后,传统的话语权威被解构,而民粹主义也直接表现为对权威的质疑,二者不谋而合,利用微博的平台,民粹主义的批判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仇官、仇富、仇警是民粹主义的三个火山口。在微博舆论场中,网民对官员、富人、警察的批判炮火最为猛烈。
2011年3月,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发生之后,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有谣言称日本核辐射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使用,而吃含碘的食用盐可以防止核辐射,于是一股抢盐风波迅速在中国多地扩散。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等新型媒体在这一谣言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抢盐风波中,政府曾多次发布消息,澄清事实,可是民众并不相信,甚至有人在微博上将政府行为解读为别有用心,认为官方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而欺骗民众,以致于出现“官方否认什么,民众就要相信什么”的奇怪现象[6]。民粹主义对官方权威的怀疑,极大地引发了全社会的心理恐慌。2013年6月15日,媒体报道有6名中国留学生在法国波尔多地区遭到当地歹徒的暴力袭击。微博上对于遇袭中国留学生的伤情以及法国社会的治安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在法国媒体爆出其中一名受害者是中国前市长的女儿后,微博舆论的导向顿时发生了转变,原本的同情基调演变成了一片欢呼和叫好声。仅仅因为当中一名遇袭者有可能是“官二代”,幸灾乐祸的报应论就在微博平台甚嚣尘上,网民原本应该是高昂的抵御外侮情怀,却瞬间转身变成以反腐名义捕风捉影的无端揣度和泄愤[7]。2011年5月,沈阳小商贩夏俊峰刺死城管案宣判之后,在微博舆论场中,一度出现了“杀人有理”、“杀人有功”的言论,个别微博上的意见领袖也推波助澜,讨好民粹,甚至把夏俊峰打造成反专制、反压迫的英雄。腾讯微博2012年曾发起了一项主题为“你仇富吗”的调查,结果发现,78%网友投票自己仇富,认为大多数富人配不上其拥有的财产。美国学者希尔斯(Edward Shils)认为,“哪里有普遍的怨恨情绪,哪里就存在着民粹主义”[8](p.100)。中国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和激化,网民对于官员的腐败、权力的傲慢、富人的恶俗以及社会的不公深恶痛绝,但若是以偏概全、以个体取代整体,一旦事关官员、富人和警察,就盲目质疑和否定,挑动民粹的后果只能是徒生社会戾气,冲销社会许多的正能量,甚至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微博时代应对民粹主义负
面影响的对策建议(一)构建和谐健康的微博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环境
微博的出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给信息传播模式带来重大变革。但是,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自由度大大增加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关的引导与管理,微博在信息传播的“零门槛”为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及民粹主义倾向的滋生与蔓延打开了方便之门,由此产生的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势必会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为了更好地规避与减少微博民粹主义的消极影响,构建和谐健康的微博网络文化传播环境是执政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执政者应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加强微博网络道德建设。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9]。执政者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微博舆情的关注度,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科学研判舆情趋势,对于微博上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要迅速做出回应,发布权威信息,遏制谣言的传播。应进一步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引导网民的言论更趋理性化。对于微博上网民所关心的问题,要主动回应,加大理性宣传的力度,并妥善有效地解决。第二,执政者应健全微博监管机制,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微博的草根性为广大弱势群体提供了自由的表达平台,但其匿名性也为微博上民粹主义的滋生和舆论暴力的产生提供了土壤。通过网络道德建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微博公共舆论可能诱发的负面影响,但要想真正强化微博用户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2011年12月,《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出台。2012年3月,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大门户网站联合推行微博实名,微博实名制在中国大陆正式开始推行。虽然其中若干规定引发一些争议,但微博实名制的推动,仍是大势所趋,对于增强微博用户的自律意识,塑造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功用。推动微博实名制的同时,必须提高网络安全程度,保护好微博用户的个人隐私,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10],从而既能够保证言论自由,又可以保障微博舆论处于监管之中,提高微博用户的责任意识。同时,制定完善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也势在必行。2013年9月,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将极大压缩谣言类非法信息在微博上的传播空间,有助于净化微博舆论环境,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虽然近年来政府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批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但客观上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彻底消除网络虚假和色情等信息的传播。进入微博时代后,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舆论暴力和谣言肆虐不仅加剧了民粹主义的倾向,也极大地影响了微博的公信力。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11]。
(二)提升传统媒体在微博时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的关注点被传媒设置的议程所引导。一般来说,执政者在处理社会信息方面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管制和信息保密,而传统媒体又常常会给受众造成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印象。加之传统媒体一般与官方关系密切,微博上涌动的民粹主义倾向又带有浓烈的“仇官”情绪。因此,一些人往往将对官方的怀疑投射到传统媒体身上,对于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抱持怀疑或保留态度。此外,在市场运作模式下,一些传统媒体的媒介寻租、有偿新闻等行为时有发生。相比之下,微博的传播媒体来自于社会底层,人们对其有天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这些非专业的新闻传播者表现出无功利性,受约束比较少。因此,他们传播的信息带有更少的预设立场,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往往更客观公正,且不论其真实与否,通过微博报道的新闻事件更易受到大众的关注,并形成重大的影响。微博使原本处于信息传播边缘的受众成为传播的中坚力量,传统媒体也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微博等自媒体的极大挑战。与微博的迅速全方位报道相比,传统媒体表现尴尬,甚至出现了“微博主流媒体化、主流媒体边缘化”的现象。《小康》杂志2012媒体信用调查显示,在“受访者心目中公信力最强”媒体类型排行中,微博位列第四位,首超广播杂志[12]。据《现代广告》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联合发布的《“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2012)》显示,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公信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传统媒介的公信力则有所下降[1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一篇“人民网评”中也警告说:在诸多社会热点问题上网络舆论“愈战愈勇”,搅动社会人心;一些官方媒体屡屡“缺位”、“失语”,容易陷入新一轮思想停滞。“自为”的民间舆论场时现乱象,网上谣言满天飞,哀伤太多,戾气太多;“自律”的官方舆论场则常常趋于自我边缘化,政府的公信力持续流失而致贫血[14](p.10)。因此,要想更好地应对微博舆论场中日趋严重的民粹化倾向,就必须重塑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提高传统媒体在微博时代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第一,传统媒体应建立与微博等自媒体的良性互动。微博的信息传播尽管快速便捷,但不得不说很多信息都缺乏深度的调查,常常让人真假难辨。例如,河南性奴案、云南曲靖重毒铬渣污染案,虽然都是先经由微博爆料,但经过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之后,真相才得以呈现。传统媒体的深入、全面和准确往往是微博所无法超越的。因此,传统媒体应善待和善用微博,建立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良性运作机制,取长补短。在这一方面,有些传统媒体的尝试值得肯定。比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敢于触摸敏感的热点,敢于批评荒唐的官方和专家言论,摒弃刻板的官方媒体形象,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高扬正义之声,不但没有被新媒体边缘化,而且获得网民的认同和推崇。第二,传统媒体应积极争取微博时代的话语权,不能只被动地跟着微博走,从而沦为微博的“电视广播版”和“印刷版”。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下降,主要是其失信于公众的结果。一些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不够及时,反应迟钝;对社会问题批评不够深刻,不痛不痒;新闻报道不接地气,宣传色彩浓厚。因此,在微博时代,传统媒体要想抢夺渐渐流失的话语权,必须抢占信息的制高点,统筹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自主活动空间。在增强媒体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同时,还必须确保舆论信息的权威性,检视偏见,辨别真假,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引导微博舆论的理性发展,建立一个健康的公共舆论环境。
(三)反对夸大和崇拜微博中民粹主义的错误倾向
目前,微博上的言论确实涌动着一种民粹主义的倾向,但并不意味着民粹主义就是微博上的主流声音。事实上,在微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思潮,民粹主义只是其中之一。某些人总是喜欢将民粹主义归结为仇富、仇官、仇专家,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改革开放。不可否认,在民粹主义思潮中的确存在着一些极端的声音,但这并不是民粹主义思潮的全部。若将民粹主义粗暴地归为极端民粹主义,夸大其危害,否认其所蕴含的民生和民权诉求,显然也是一种妖魔化和污名化的做法,并不是对于民粹主义的正确认识。反之,对于民粹过分崇拜和鼓励也是极其危险的。一些人认为民粹主义才是社会公平化的强大动力,他们借助于微博舆论场中的民粹主义宣扬自己的价值理念,甚至将民粹主义打造成自己的“群众基础”。倘若某些政治势力裹挟民粹主义冲击正常法制的渠道,势必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因此,对于微博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执政者不应回避,不应高估或过于渲染,应保持一定的弹性,实事求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同社会群体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或者受益,或者受损,部分人可能会在一些重要命题上,发表极端的言论,做出激烈的表达,甚至于滋生民粹的情绪,这些非理性的声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其实是正常的。随着社会阶层和利益分配的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多元也是必然存在的。相互交织、甚至对立的社会思潮并存,不仅是社会生态平衡的表现,也是一个社会和谐健康的标志。民粹主义是社会不平衡发展过程中自然堆积的情绪表达,它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应是肆意泛滥的。不可否认,微博上的民粹主义思潮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具有其积极的一面。微博上的民粹主义关怀弱势群体,质疑特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的走向,对精英和权威形成有力的监督,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如果被政治极端主义恶意利用,借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之名否定其他社会群体的正当利益,故意制造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对抗,激化不同阶层之间的仇视和不信任,在客观上也会造成激化社会矛盾的严重后果。“网络民粹主义发展到极端就是网络暴力的普遍化。”[15]因此,对于执政者来说,对于微博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既要适度管控,防止极端和被利用,也要包容和正视批评的声音,更要努力改善民生,更好地倾听社会底层民众的声音,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更加重视广大民众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凝聚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中国微博总数约为3.27亿[N].北京日报,20120924.
[2]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1).
[3]高明勇.微博问政的30堂课[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郭中军.警惕网络民粹主义来袭[J].社会观察,2009,(12).
[5][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M].冯克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林牧,顾宣.微博舆论场中的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J].青年记者,2012,(17).
[7]武雪梅.为留学“官二代”遇袭叫好社会有病[N].环球时报,20130618.
[8]Shils,E.The Torment of Secrecy:the Background and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 Security Policies[M].Glencoe:Free Press.1956.
[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10]盛明科,杨玉兰.微博时代公共舆论暴力的产生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3,(3).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研究,2012,(12).
[12]曹林.如何面对“微博公信力超传统媒体”[N].晶报,20120918.
[13]韩业庭.新媒体VS传统媒体你信任哪一个?[N].光明日报,20130511.
[14]周滨.“微博问政”与舆情应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陈尧.网络民粹主义的骚动:从虚拟集聚到社会运动[J].学术月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