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琴
摘 要: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均衡增长的动态发展关系,是否存在维持进出口内在均衡的机制,文章基于2008年—2012年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短期内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日本货物出口与日本货物进口存在单向和双向因果关系。脉冲响 应函数分析表明,日本货物出口的某一冲击会给日本货物进口增长带来同向冲击。实证结果表明在垂直专业化分工背景下,尽管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日本货物进出口向长期均衡调整,但是由于全球需求放缓、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日元持续升值和东日本大地震等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日本沦为经常项目逆差国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关键词:货物贸易;垂直专业化;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3/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4)01-0023-06
一、文献综述
2007年9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日本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出现逆转。在日本景气衰退的情况下,2010年以来,起源于国家信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2012年,随着“欧猪五国(PIIGS)”a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其深度及广度不断超出全球市场预期。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很快引起实体经济危机并迅速导致国际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全球贸易滑坡,日本货物进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2008年9月到2009年1月),日本贸易额下降了46%,并且出口下降大于进口[1]。 2009年底以后,贸易反弹期间,日本出口回升明显大于进口。2011年东日本强地震及福岛核事故后,因为日本与欧美和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关系和产品内分工密切,地震造成的产业链断裂直接影响到日本跨国企业的垂直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活动[2,3]。 2011年日本时隔31年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如图1所示),逆差额为史上第二高峰。2012年上半年,日本经常项目仍然为逆差状态。
近30年来,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国际分工从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国际贸易从产品细化到部件,货物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和零部件贸易在东亚生产网络范围得到了迅猛发展。东亚的国际生产网络已经使得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之间形成相互联接、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的发展。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典型模式是日本的企业承担资本、技术密集的前道生产工序,并将零配件等中间产品出口到中国和东盟国家,由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加工装配企业或代工企业完成劳动密集的后道工序。这种情况下,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构成已不再是最终制成品贸易,而是代之以零部件为代表的中间品贸易。根据日本贸易投资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2010年日本全部出口中中间品出口的占比为55.6%,在统计的2546种中间品中,近40%都较2008年和2009年出口有所上升[4]。 在日元升值和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间品出口较最终产品出口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
日本对外贸易呈现出的在波动中持续调整的趋势和中间品出口增长的特征引发对下面基本问题的思考:2011年是否标志着日本进出口贸易迎来拐点,日本是否今后将从长期顺差国沦为逆差国?对此,文章将借助协整、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日本货物出口和进口月度数据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动态关系进行检验,探究在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背景下,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均衡增长的动态发展关系,是否存在维持进出口内在均衡的机制,及对中国促进进出口平衡增长途径的启示。
二、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均衡关系的动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
本分析将时间限定于2008年—2012年。考虑到模型对样本观测值个数的要求,采用月度数据,共53个观测样本。这样不仅提高了参数估计的自由度,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的数据来自日本贸易振兴会网站(http: //www.census.gov),单位为百万美元。
(二)日本货物出口与日本货物进口的协整关系检验
1. 约定分析中符号的代表含义
{EXt}与{IMt}分别表示日本货物出口和日本货物进口月度数据序列;下标t表示对应的时间顺序,t=1,2,……53(2008年1月t=1, 2月t=2,……,到2012年5月t=53)。为了说明方便,也可以省略下标。同时,EX_SA和IM_SA分别为季节调整以后的EX和IM,LNEX_SA和LNIM_SA分别为季节调整并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后的相应序列;D(LNEX_SA)和D(LNIM_SA)分别为LNEX_SA和LNIM_SA的一阶差分序列。本分析中的检验结果均通过Eviews6.0获得。
2. 原始数据的调整
观察日本货物出口和进口月度序列的波动,可以明显地看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及不规则因素的影响,这是多数经济时间序列经常出现的情况。图1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现象。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分析失效。因此,需要先对原始数据列进行季节调整,然后取自然对数。图2是使用Eviews 6.0中Census X12季节调整方法对两序列进行季节调整以后的时间序列图。对比图1、图2 就会发现,调整后的时间序列消除了季节因素的影响,曲线不再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为了消除异方差,对季节调整后的序列取自然对数(如图3)。根据图3,两序列具有相近的增长和变化趋势,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利用EG两步法检验[5]。
3. {LNEX_SA}和{LNIM_SA}的单位根检验
从图3可以发现,两变量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显然是非平稳序列。协整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两个序列必须属于同阶单整。文章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各变量进行检验,从而判断序列的单整阶数。
从表1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两个序列经过二阶差分是平稳的,即LNEX_SA-I(2) 和LNIM_SA-I(2),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4. {LNEX_SA}和{LNIM_SA}的协整检验
然后,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从残差的检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残差序列在显著性水平α=0.10下,不存在单位根,即序列平稳。
由此可以认为,日本货物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日本货物出口增长与货物进口增长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式中,LNIM_SA 的系数为0.752415,表明日本货物进口总额每增加1%,日本货物出口总额就增加0.752415%,进口引致出口效应明显。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从表3可以看出,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到4时,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原因。从经济意义上看,当月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促进了以后四期日本货物进口额的增长。当滞后阶数为2、3和5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4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
结合近年来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结构变迁趋势,深入探察,文章认为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垂直专业化或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运行的基础。在东亚生产网络,日本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出口主要是零部件和中间投入品,这些出口品将应用到别国(例如中国)或地区下一环节代工企业的加工组装生产中,这扩大了加工贸易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环节的产品的生产、最终产品生产率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对这些最终产品的进口增长。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是分析在扰动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增长率的变动,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
从图4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出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有正的影响,在前10个月内迅速上升,使得日本货物进口实现约4%的增长,而且这一冲击的促进作用显著、持续效应比较长。从图3还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近年,日本将信息与通讯等制造业的生产加工工序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这一转变主要是通过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日本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根据要素禀赋的差异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或异质性产品的生产在各国间展开,形成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从贸易直接流向的角度看,日本企业在日本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知识、技术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将其销往东亚生产网络内成员;在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和地区则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增值相对较低的密集使用劳动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低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向日本及欧美最终需求市场出口最终产品。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冲击和日本货物出口对日本货物进口冲击的的动态反应过程,也揭示了日本对外贸易的这一垂直专业化分工特征解释。
三、结论及启示
根据协整检验,尽管日本货物出口额和日本货物进口额都是具有非平稳性,但其滞后二期变量是平稳的。从长期看,两变量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日本货物进口每增加1%,将促进日本货物出口增长0.752415%。
误差修正模型(ECM)表明,日本货物出口额与日本货物进口额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上一月度偏离长期均衡的数量将会在下一月度得到26.4184%纠正或清除。由于误差项的存在,日本货物进口贸易不平衡以比较快的速度向贸易均衡回归。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1%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2和3,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10%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4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当滞后阶数为5和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与货物出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日本货物出口的某一冲击会给日本货物进口增长带来同向冲击,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比较长的持续影响;日本货物进口的某一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并且具有比较长的持久性。
产品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中间品零部件贸易增长的结果。事实上,日本货物进口的扩大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引擎,这也在上文日本货物进出口协调性的动态检验中得到了印证。
实证结果表明,对短期内日本货物进出口出现的偏离均衡,即2011年全年和2012年上半年日本出现的贸易赤字,尽管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之向长期均衡调整,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震荡,对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全球需求放缓、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日元持续升值和东日本大地震等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日本沦为经常项目逆差国的可能性也正在不断加大,日本的制造业立国、贸易立国模式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2010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并将“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设定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11年3月,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投资品、消费品和中间品的进口比例结构趋于合理。基于日本的经验分析表明,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机制下,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品的扩大将有利于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有效缓解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也必将推动全球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和再平衡。
[参考文献]
[1] 耿楠. 金融危机向东亚生产网络的传导: 基于垂直专业化角度的解释[J]. 当代经济管理, 2011(7):80-86.
[2] 王厚双, 安江. 浅析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对外贸易[J]. 日本学刊, 2011(4):130-142.
[3] 张明志, 薛东晖.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基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0(1): 43-51.
[4]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2011 JETRO Global Trade and Investment Report-International Business as a Catalyst for Japans Reconstruction[R].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2011: 22.
[5]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54-157.
[ 责任编辑 李 颖 ]
从表1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两个序列经过二阶差分是平稳的,即LNEX_SA-I(2) 和LNIM_SA-I(2),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4. {LNEX_SA}和{LNIM_SA}的协整检验
然后,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从残差的检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残差序列在显著性水平α=0.10下,不存在单位根,即序列平稳。
由此可以认为,日本货物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日本货物出口增长与货物进口增长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式中,LNIM_SA 的系数为0.752415,表明日本货物进口总额每增加1%,日本货物出口总额就增加0.752415%,进口引致出口效应明显。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从表3可以看出,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到4时,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原因。从经济意义上看,当月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促进了以后四期日本货物进口额的增长。当滞后阶数为2、3和5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4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
结合近年来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结构变迁趋势,深入探察,文章认为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垂直专业化或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运行的基础。在东亚生产网络,日本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出口主要是零部件和中间投入品,这些出口品将应用到别国(例如中国)或地区下一环节代工企业的加工组装生产中,这扩大了加工贸易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环节的产品的生产、最终产品生产率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对这些最终产品的进口增长。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是分析在扰动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增长率的变动,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
从图4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出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有正的影响,在前10个月内迅速上升,使得日本货物进口实现约4%的增长,而且这一冲击的促进作用显著、持续效应比较长。从图3还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近年,日本将信息与通讯等制造业的生产加工工序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这一转变主要是通过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日本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根据要素禀赋的差异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或异质性产品的生产在各国间展开,形成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从贸易直接流向的角度看,日本企业在日本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知识、技术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将其销往东亚生产网络内成员;在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和地区则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增值相对较低的密集使用劳动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低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向日本及欧美最终需求市场出口最终产品。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冲击和日本货物出口对日本货物进口冲击的的动态反应过程,也揭示了日本对外贸易的这一垂直专业化分工特征解释。
三、结论及启示
根据协整检验,尽管日本货物出口额和日本货物进口额都是具有非平稳性,但其滞后二期变量是平稳的。从长期看,两变量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日本货物进口每增加1%,将促进日本货物出口增长0.752415%。
误差修正模型(ECM)表明,日本货物出口额与日本货物进口额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上一月度偏离长期均衡的数量将会在下一月度得到26.4184%纠正或清除。由于误差项的存在,日本货物进口贸易不平衡以比较快的速度向贸易均衡回归。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1%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2和3,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10%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4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当滞后阶数为5和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与货物出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日本货物出口的某一冲击会给日本货物进口增长带来同向冲击,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比较长的持续影响;日本货物进口的某一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并且具有比较长的持久性。
产品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中间品零部件贸易增长的结果。事实上,日本货物进口的扩大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引擎,这也在上文日本货物进出口协调性的动态检验中得到了印证。
实证结果表明,对短期内日本货物进出口出现的偏离均衡,即2011年全年和2012年上半年日本出现的贸易赤字,尽管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之向长期均衡调整,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震荡,对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全球需求放缓、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日元持续升值和东日本大地震等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日本沦为经常项目逆差国的可能性也正在不断加大,日本的制造业立国、贸易立国模式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2010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并将“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设定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11年3月,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投资品、消费品和中间品的进口比例结构趋于合理。基于日本的经验分析表明,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机制下,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品的扩大将有利于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有效缓解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也必将推动全球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和再平衡。
[参考文献]
[1] 耿楠. 金融危机向东亚生产网络的传导: 基于垂直专业化角度的解释[J]. 当代经济管理, 2011(7):80-86.
[2] 王厚双, 安江. 浅析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对外贸易[J]. 日本学刊, 2011(4):130-142.
[3] 张明志, 薛东晖.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基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0(1): 43-51.
[4]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2011 JETRO Global Trade and Investment Report-International Business as a Catalyst for Japans Reconstruction[R].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2011: 22.
[5]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54-157.
[ 责任编辑 李 颖 ]
从表1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两个序列经过二阶差分是平稳的,即LNEX_SA-I(2) 和LNIM_SA-I(2),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4. {LNEX_SA}和{LNIM_SA}的协整检验
然后,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从残差的检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残差序列在显著性水平α=0.10下,不存在单位根,即序列平稳。
由此可以认为,日本货物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日本货物出口增长与货物进口增长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式中,LNIM_SA 的系数为0.752415,表明日本货物进口总额每增加1%,日本货物出口总额就增加0.752415%,进口引致出口效应明显。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从表3可以看出,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到4时,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原因。从经济意义上看,当月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促进了以后四期日本货物进口额的增长。当滞后阶数为2、3和5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4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
结合近年来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结构变迁趋势,深入探察,文章认为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垂直专业化或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运行的基础。在东亚生产网络,日本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出口主要是零部件和中间投入品,这些出口品将应用到别国(例如中国)或地区下一环节代工企业的加工组装生产中,这扩大了加工贸易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环节的产品的生产、最终产品生产率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对这些最终产品的进口增长。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是分析在扰动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增长率的变动,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
从图4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出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有正的影响,在前10个月内迅速上升,使得日本货物进口实现约4%的增长,而且这一冲击的促进作用显著、持续效应比较长。从图3还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近年,日本将信息与通讯等制造业的生产加工工序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这一转变主要是通过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日本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根据要素禀赋的差异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或异质性产品的生产在各国间展开,形成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从贸易直接流向的角度看,日本企业在日本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知识、技术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将其销往东亚生产网络内成员;在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和地区则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增值相对较低的密集使用劳动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低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向日本及欧美最终需求市场出口最终产品。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冲击和日本货物出口对日本货物进口冲击的的动态反应过程,也揭示了日本对外贸易的这一垂直专业化分工特征解释。
三、结论及启示
根据协整检验,尽管日本货物出口额和日本货物进口额都是具有非平稳性,但其滞后二期变量是平稳的。从长期看,两变量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日本货物进口每增加1%,将促进日本货物出口增长0.752415%。
误差修正模型(ECM)表明,日本货物出口额与日本货物进口额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上一月度偏离长期均衡的数量将会在下一月度得到26.4184%纠正或清除。由于误差项的存在,日本货物进口贸易不平衡以比较快的速度向贸易均衡回归。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1%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2和3,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10%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4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当滞后阶数为5和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与货物出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日本货物出口的某一冲击会给日本货物进口增长带来同向冲击,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比较长的持续影响;日本货物进口的某一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并且具有比较长的持久性。
产品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中间品零部件贸易增长的结果。事实上,日本货物进口的扩大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引擎,这也在上文日本货物进出口协调性的动态检验中得到了印证。
实证结果表明,对短期内日本货物进出口出现的偏离均衡,即2011年全年和2012年上半年日本出现的贸易赤字,尽管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之向长期均衡调整,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震荡,对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全球需求放缓、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日元持续升值和东日本大地震等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日本沦为经常项目逆差国的可能性也正在不断加大,日本的制造业立国、贸易立国模式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2010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并将“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设定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11年3月,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投资品、消费品和中间品的进口比例结构趋于合理。基于日本的经验分析表明,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机制下,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品的扩大将有利于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有效缓解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也必将推动全球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和再平衡。
[参考文献]
[1] 耿楠. 金融危机向东亚生产网络的传导: 基于垂直专业化角度的解释[J]. 当代经济管理, 2011(7):80-86.
[2] 王厚双, 安江. 浅析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对外贸易[J]. 日本学刊, 2011(4):130-142.
[3] 张明志, 薛东晖.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基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0(1): 43-51.
[4]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2011 JETRO Global Trade and Investment Report-International Business as a Catalyst for Japans Reconstruction[R].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2011: 22.
[5]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54-157.
[ 责任编辑 李 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