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进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SAH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SAH的原因可以分为自发性和创伤性,在自发性SAH中以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自发性SAH的70%。动脉瘤性SAH(aSA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aSAH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分析SAH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关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其代谢酶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1],本研究旨在探讨Hcy水平与aSA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1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发病时间<24 h且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者;(2)首发患者;(3)入院后需行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1)入院≥24 h;(2)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3)资料不全或数据丢失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脑外科的aSAH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8~68岁,平均 (45.0±5.7)岁。入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或意识障碍,入院后均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根据早期Hcy水平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Hcy升高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
1.3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当日抽取肘前静脉血3 ml,1 h内快速分离血清,用于血清Hcy的检测,于我院检验科完成。
1.4 预后评定标准 以出院或死亡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GOS为1、2、3、4、5分分别代表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基本恢复。根据Sandalcioglu研究以GOS 4~5分为预后好,1~3分为预后不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cy升高组患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Table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Table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性别(男/女)Hcy(μmol/L)40 46.0±3.3 26/14 17.25±3.56 20 43.0±4.1 10/10 12.45±3.56 Hcy升高组对照组
2.2 两组预后比较 Hcy升高组患者预后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19,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n(%)〕Table2 Comparison of prognosis between two groups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aSAH患者多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诱因,而且发病突然,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不适,可出现脑神经损害,以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也可出现偏瘫,视力视野障碍等,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发病原因为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2]。Hcy在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瘤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
本研究发现,在aSAH中有部分患者会出现Hcy水平升高,Hcy升高组患者预后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Hcy水平升高与aSAH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这可能与Hcy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有关。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作为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重要中间产物,是一种多功能损害因子。Hcy在代谢过程产生的多种强阳化剂能导致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诱导内皮细胞凋亡[4]。Hcy自身氧化产物能作为抗原刺激,激活体内多种免疫细胞,刺激β细胞增殖和分泌,放大已激活的T细胞,从而放大单核巨噬细胞引起的免疫炎性反应。Hcy通过抑制凝血酶调节蛋白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活性,进一步抑制蛋白C的激活,从而影响对Va、VⅢa和凝血酶的灭活,上述因素分别或以不同形式组合,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5],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Hcy与aSAH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Hcy的升高有可能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1 陈盛强,戴文伟,许绍强,等.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关键酶MTRR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522-3525.
2 陆新宇,李巧玉,陆培松.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68-70.
3 戴文伟,许绍强,孙卫文,等.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关键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134-137.
4 王楠,冯娟,王宪.甲基化调控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J].生理科学进展,2012,43(4):267-271.
5 谭莹,何国厚,刘晓昌,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2):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