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晓坤,庞林芳,张正峰
(1.浙江工商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浙江 杭州 310018;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基于上海市青村镇公共设施可达性的镇域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研究
谷晓坤1,庞林芳1,张正峰2
(1.浙江工商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浙江 杭州 310018;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研究目的:探求镇域小尺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实现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研究方法:GIS方法,综合指标法,空间可达度评价法。研究结果:以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为例,评价不同农村居民点的公共设施优劣条件,并据此研究其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适宜性等级和适宜类型:(1)青村镇农村居民点的教育、医疗及交通等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差异,可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分析的依据。(2)最适合集中扩建整治模式的农村居民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青村镇南部南张村为中心区域和东部北港村附近区域,共计7个村166.80 hm2,占全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29.59%;(3)适合拆除归并整治模式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北以及北部边缘地区的13个村,共计193.78 hm2,占全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34.37%。研究结论:从乡村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角度评价居民点整治适宜性,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有益探索。
土地整治;农村居民点;可达度;上海市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实施土地整治,整治对象由农用地逐渐扩展至农村建设用地[1]。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中,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需要科学的整治适宜性评价指导规划方案[2]。目前,随着国家与大部分省级整治规划的完成,以及县级整治规划试点的验收,对大尺度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从整治潜力、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分级[2-4]。然而,镇级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试点开展过程中,镇域范围内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等指标的显著趋同性,却影响了上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效果。另一方面,从近几年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实践来看,公共设施条件落后、位置偏远的农村居民点是搬迁的首选,而公共设施条件优越的区域则常常规划为集聚安置区[4-5]。因此,在镇域这一小尺度上,公共设施的优劣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没有专门从这一角度开展的研究,但是其他学者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大多数也都考虑了农村公共设施的影响[2-3]。因此,本文以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为例,基于GIS支持的空间可达度方法,客观评价青村镇不同农村居民点的公共设施优劣条件,并据此研究其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适宜性等级和适宜类型,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实现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进行有益尝试。
1.1 研究区域
青村镇位于上海市奉贤区中部、浦江南岸、杭州湾北畔。镇内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水系丰富。依据调查数据, 2012年全镇农村宅基地面积563.78 hm2,分为725块宅基地图斑,涉及13503户,38278人,户均占用宅基地面积约348—608 m2不等。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满天星”特征。依据村庄规划及相关规划,该镇将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引导农村居民向镇区集中,对距离镇区较远的村庄原则上“一村一点”。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奉贤区青村镇土地局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2000),用于提取农村居民点地块数据;2010年上海市测绘院基础地理要素图,用于提取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的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校核;2013年百度地图结合现场调查确定的青村镇学校和医院的空间位置数据。
2.1 基于公共设施可达度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1976年FAO 《土地评价纲要》 确定的原则,可以把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定义为某特定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评价单元针对某一整治类型或整治模式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的判定过程。在镇域小尺度范围内,由于公共设施的发展布局集中体现了自然生态因素的宜居性和经济社会因素的集聚性等特征,故在假定村庄规划和农民意愿对整治适宜性无影响的前提下,可认为:具有不同公共设施优劣程度的农村居民点,其整治适宜性不同。就研究区域来说,青村镇村庄规划及相关规划仅提出了引导农村居民向镇区集中、偏远村庄“一村一点”的政策原则,并没有具体的空间布局方案。而上海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中有关郊区农民参与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以村为单元的农民平均意愿度在村与村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主要由安置补偿政策决定。因此,本文尝试使用空间可达性方法[6-8],客观评价研究区域不同农村居民点对应的公共设施可达性的差异,并据此对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进行区分。
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是指拥有相应需求的人群通过某种交通方式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目标设施的便捷程度。根据1999年实施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第4.3.3条,公共设施指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机构或设施。对于研究区域来说,由于城市化水平较高,居民获取经济、文化等公共设施的可达空间已超过镇甚至达到区域中心。但是,农村居民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社区医院等基本公共设施的可达度,却仍受到镇域行政范围的限制。另外,交通是空间可达度的重要因素,交通条件的提高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选取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和交通设施3个方面,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等共计7种公共设施,建立基于公共设施可达度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的权重及分级
根据各评价指标值,结合专家咨询法与综合模糊评判法确定各公共设施可达性分级标准,其中:教育设施的半径最大不能超过2000 m,服务人口介于4—5万人之间较为合理[7];医院服务半径依据农村地区最近就医距离模型[8]计算多级服务半径,以最近就医距离作为分级标准;交通设施以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为对象,以两条并行的同等级公路之间距离的中值作为服务半径,并按照1—5级均分作为分级标准。上述7种公共设施可达性分级标准见表1。进一步结合指标权重,依据综合可达度值的范围,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分为5级,1级可达性最高。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
表1 基于公共设施可达性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Tab.1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infrastructure accessibility
2.3 数据量化方法
首先,利用ArcGIS 10.0软件平台,对各项农村居民点公共设施的分级标准计算缓冲区。其中,农村居民点教育设施可达性和医疗设施可达性,分别以幼儿园、小学、中学和村外镇级医疗点为中心,以表1中各项可达性分级标准分别作为缓冲半径,得到青村镇农村居民点针对上述4种公共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对于农村居民点交通可达性,则分别以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的中心线为中心,依据表1中各项可达性分级标准,分别向两侧进行成本距离分析,得到农村居民点针对所有公路的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其次,利用ArcGIS 10.0软件平台的空间计算功能,依据表1中确定的各项分指标权重,依次计算出农村居民点教育设施可达性、农村居民点交通设施可达性。
3.1 青村镇农村居民点公共设施可达性空间分布
青村镇农村居民点在教育、医疗和交通3类公共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具有明显的差异。从教育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来看(图1,封二),除了褚家村、张弄村以及王家村有较大部分农村居民点的教育设施可达性明显不好,其他区域教育设施可达性比较均匀。其中西南部以南张村为核心的区域,以及东北部的以姚家村、岳和村、李窑村、唐家村以及北港村等片区,教育设施可达性最好。从医疗设施可达性在空间上的不同等级分布及相对应的农村居民点来看(图2,封二),除了褚家村和王家村以及陶宅村、民安村、吴家村有较大部分农村居民点的医疗设施可达性明显不好,其他区域教育设施可达性比较好,而且有部分医疗设施未能达到最合理的利用。其中西南部片区以及从朱店村到北港村再到卫季村的居民点享有较好的医疗服务。对交通设施空间可达性及相应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可以看出(图3,封二),除了元通村、王家村、陶宅村、吴家村以及桃园村等行政村大部分农村居民点的交通设施可达性明显不好外,还有如方墩村、朱蒋村等其他一些零星区域交通设施可达性较差。而交通设施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大致呈现“σ”形。
3.2 青村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综合适宜性分析
一般公共设施可达度高的区域,较适宜农村居民点的选址,其已有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也较高。对于农村居民点整治来说,公共设施可达度低的区域,适宜开展拆并式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公共设施可达度高的区域,则适宜开展就地完善式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或是作为拆并居民点的安置区域。因此,依据表1的指标权重,计算出青村镇农村居民点综合可达性指标值,并按照表1所示综合指标值分级标准,将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划分为5级,具体结果如图4(封二)。结合目前上海市土地整治规划中确定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将全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分为拆除归并模式和集中建设模式两类。一是拆除归并模式:青村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综合适宜度等级为1级和2级的区域,公共设施可达性较差,这类居民点应该逐步搬迁或撤并到可达性较好的区域。二是集中建设模式:青村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综合适宜度等级为3级、4级和5级的区域,公共设施可达性较好,只需就地安置,这类居民点还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以吸引周边基础设施条件不大好的居民点。
表2 青村镇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整治模式及面积分布Tab.2 Patterns and the area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Qingcun Town
适合集中建设模式的农村居民点主要涉及南张村、金王村、西张村、罗神村、草庵村、周陆村、海边村、石桥村、姚家村、朱桥村、朱店村、北港村、钟家村、李窑村等,总面积369.99 hm2,占全村农村居民点面积的65.63%。其中,最适合集中建设的农村居民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青村镇南部以南张村为中心区域和东部北港村为中心区域的7个村,面积166.80 hm2,占全镇农村居民点的29.59%。在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原则下,建议对这类进行居民点向四周扩建影响范围,进行集中规划。
适合拆除归并模式的农村居民点主要涉及桃园村、朱蒋村、元通村、解放村、张弄村、褚家村、湾张村、于庄村、万墩村、王家村、陶宅村、民安村、吴家村等,总面积193.79 hm2,占全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34.37%。对于比较分散零乱且公共设施可达性较差的居民点,应将原来的居民点进行适当的拆除,并就近向公共设施条件好的居民点靠拢归并。
从乡村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角度评价居民点整治适宜性,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今后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的新的研究方向。以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为例,构建了基于公共设施可达性的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研究方法,并进行了实证。青村镇农村居民点的教育、医疗及交通等设施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可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区分的依据。最适合集中扩建整治模式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青村镇南部以及东部地区,占全镇农村居民点的29.59%。适合拆除归并整治模式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北以及北部边缘地区,占全镇农村居民点的34.37%。
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1)由于受乡村公共设施内涵的模糊性影响和数据资料的可得性限制,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就研究区域内村民反映最为关注的3种公共设施进行了评价,这也与研究区域处于经济发展地区,乡村的水、电、煤、通信等基础设施本身已较完善有关。(2)在进行公共设施可达性分析时,考虑到研究区域内较大水系均有桥梁,故假设不影响可达性,这一点对于其他研究区域是否适用仍因地适宜确定。(3)由于所选研究区域仅为一个乡镇,为了适应空间数据的量化和精确化特点,直接从单个农村居民点的尺度出发,而没有把村级行政界限考虑进来。而现实操作中,也经常出现整村推进的整治模式,故所提意见或有不足之处。(4)指标权重和指标分级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对适宜性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References):
[1]谷晓坤,范春晓,柴铎,等.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5):35 - 43.
[2]孔雪松,刘耀林,邓宣凯,等.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215 - 222.
[3]黄艳平,伍世代.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研究:以福清市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2(1):60 - 67.
[4]金志丰,陆效平,陈江龙,等.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以常熟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3):36 - 41.
[5]谷晓坤,陈百明.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分析——基于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649 - 1657.
[6]林康,陆玉麒,刘俊,等.基于可达性角度的公共产品空间公平性的定量评价方法——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1):215 - 224.
[7]刘安生,赵义华.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常州市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研究——以教育设施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0,187(6):6 - 8.
[8]吴建军,孔云峰,李斌.基于GIS的农村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8,103(5):37 - 42.
(本文责编:郎海鸥)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olidation Based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Infrastructure: A Case from Qingcun Town, Shanghai City
GU Xiao-kun1, PANG Lin-fang1, ZHANG Zheng-feng2
(1. College of Tourism and City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olidation in town scale based on accessibility of infrastructure and to archive the target of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GIS analysis, integrated index and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were employed in the paper. Taking Qingcun, Fengxian District of Shanghai as example, the suitability grading and type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ArcGIS 10.0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education, medical treatment and traffic infrastructure accessibility variessignificantly; 2) the areas that suit for concentrated and expanded pattern of rural settlements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and eastern part of the Qingcun Town with the area of 166.80 hm2, covering 29.59% of the total rural settlements land; 3) the area that suit for removal and merged pattern of rural settlemen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 and northern area with the area of 193.78 hm2, covering 34.37% of the total rural settlements land. Therefor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town consolidation planning can be compile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olidation based on accessibility infrastructure.
land consolidation; rural residential suitability; accessibility; Shanghai City
F301.2
A
1001-8158(2014)07-0071-05
2013-08-23
2013-11-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都市郊区乡村空间重构的微观响应机制研究”(71003036);浙江省社科联项目“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测算及对农民意愿的影响”(2013N112)。
谷晓坤(1980-),女,河北宁晋人,博士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土地整治与规划。E-mail:guxk19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