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云
内容摘要:内蒙古作为一个带有鲜明北方民族特色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开发不利,出现了景区知名度不高、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内蒙古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应采取旅游社区的模式,为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生态旅游 旅游社区 开发 保护
生态旅游开发是以当地资源的人文生态和自然风光为开发对象,借此来吸引游客,为旅游业增加生态色彩的旅游开发模式,它本身是对旅游资源按照生态循环规律要求进行开发,以合理保护为首要前提,将各种对象物合理组合、调整优化,不仅可以让这些资源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实现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促进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而旅游者也能从生态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人文环境的价值。
内蒙古旅游资源的优势
资源优势:一是资源多样性。内蒙古北部有着广阔的高原区;中东部有着著名的大兴安岭林区,该林区与阴山山脉相接,环绕形成了大片的平地;在内蒙古的南部是鄂尔多斯高原,紧邻着西部的黄土高原。东部西辽河流域为松辽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内蒙古在气候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多样性,既有气候温和的湿润、半湿润区,又有温度极低的干旱、半干旱区。多样的地形和气候为内蒙古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草原风、沙漠商旅、民族特色、水域消遣。二是生态系统性。内蒙古民族长期生活在恶劣的自然气候环境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然和文化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渗透着游牧民族独有的人文特色,形成了渔猎采集森林资源生态链、草原畜牧养殖生态链、旱作耕种、荒漠开发利用生态链;人文生态方面有多民族民俗生态,如鄂伦春、蒙古族、蒙汉民俗,驯鹿文化,驼商业文化等。
区位优势。内蒙古地处我国的最北边,与两个国家相邻,有十八个边境口岸,在国内与东三省、华北两省、西北三省相邻,这给内蒙古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对内对外开放条件。这里以农牧业为主,工业污染小,空间优势大。在旅游客源上可以实现与京津唐共享,内蒙古的锡林郭勒、赤峰可以直接作为京津唐的旅游延伸区域,形成长线路的都市旅游圈。可见,内蒙古在区位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将是未来追求更高享受的旅游盛地。
内蒙生态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力
从全区范围来看,旅游景区的开发始终与环境保护不对等,过于追求经济收益,而对环境保护投资很少,各地旅游景点的环境大多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有的地方还较为严重。主要存在“三废”治理不到位、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及时、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等问题。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内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且旅游景点在环境保护宣传方面力度不大,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破坏环境惩罚不严,在管理上存在放任现象,这些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加之全球气候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以及内蒙古近年来雨量减少,草原生态以及水域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导致草原生长循环周期变长、部分水域不再适宜开展大规模的农牧业开发,这些给生态旅游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生态旅游区开发缺乏科学规划
在内蒙古广袤的地域内有多样的地形、生物类群和人文环境,每个景区都只是注重发展了以本景点的独特环境为主的生态旅游,整个自治区内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缺乏全盘考虑,仅仅参照普通旅游景点的规划模式进行,对于景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没能够实现全自治区和谐统一、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效果。发展规划的不科学导致旅游产品质量越来越低,部分地区生态遭到破坏,有的景区接待承载能力超负荷,游客拥挤而无暇享受景色。
(三)社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开发生态旅游,不可避免的要削弱当地人们享有的自然资源,而在同时,生态旅游应该让社区能分享到开发带来的利益分配,获得宝贵的发展机会,然而实际上内蒙古的旅游开发未能实现公平合理的收益共享。在旅游开发管理体制没有将景点所在的社区发展纳入规划当中,这就使得本地居民无法从生态旅游开发中分到应得的利益。然而,旅游开发管理者、投资者在享受了开发带来的收益的同时,并没有为生态资源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导致开发与保护严重脱节,而生态恶化却给社区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社区居民的强烈不满,旅游开发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冲突阻碍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内蒙古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时间并不长,各种景区配套设施还不到位,尤其是交通问题难以跟上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交通配套建设规划滞后于景点的开发和建设,进出内蒙古的铁路车次较少,航班数量有限,公路等级不高,尤其是到达旅游景区的道路更差,也有部分景区根本没有道路,难以接待自驾游。此外,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接待能力也较差,服务质量不能令游客满意,高档次的娱乐休闲设施欠缺。上述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制约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设计
(一)针对内蒙古旅游业存在的问题确定解决策略
1.确定内蒙古生态旅游的目标市场。内蒙古必须根据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的客户群,给自己的市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经过和周边旅游市场的对比,内蒙古应该抓住自己草原原生态的特色,北方少数民族特色,从而把自己的目标市场群定位在北京、天津等中等距离内一线城市的高收入人群,同时要大量吸引周边省份的中等收入群体。第一类群体通常具有比较高的文化,有可观的经济收入,景区需要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物质服务,他们长期处于快节奏的都市环境中,精神比较紧张,景区的自然风光能够满足他们缓解工作压力的心理需求;对于第二类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属于中等,可以选择中短距离的旅游来提高生活情趣,通过生态旅游可以加深他们对生态环境现状的了解,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确定内蒙古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形象。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市场营销学的规律,内蒙古生态旅游应依托北方草原的自然景色来打造绿色营销的旅游形象。endprint
第一,绿色餐饮。这种类型的饭店在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尽量做到环保,争取把一切控制在环境的接受能力之内。比如在生产的过程中坚持当前国际通行的“4R原则”,既减量化原则(Reducing),再使用原则(Reusing),再循环原则(Recycing)和替代原则(Replacing)。另外其提供的食物以及一些日常用品必须是当地的绿色产品,保持当地特产的原汁原味。第二,绿色商品。旅游者通常会在旅游地购买地方特色的商品作为纪念,内蒙古不同民族旅游地区可以打造充满北方民族风情的手工艺品、特色服装、玩具、打猎工具等。纪念品设计要突出游牧民族的特色,制作材料要原始自然。第三,绿色交通。交通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条件,而绿色交通则是人们进行生态旅游必须要采用的出行方式。由于内蒙古面积广阔,景点分散,所以绿色交通工具要覆盖面广、舒适高、出行速度快。绿色交通的设计要遵循绿色性、乡土性的原则。目前可以推广的内蒙古绿色交通形式主要有两种: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陆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自行车、电动观光车、马匹、骆驼;而水上交通工具有手划船、电动游览船等,比较节能环保。
3.内蒙古生态旅游的促销方式。公共关系。把内蒙古的生态旅游作为内蒙古招商引资计划的一部分,在一些招商洽谈会上进行展览,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招商的环境支持,让外出招商的专家、团体队伍对生态旅游做足够的宣传。节事活动。根据本地的文化特色,举办具有历史传统内涵的民族节日活动,比如昭君文化节、草原那达慕等,这样的节事活动有利于提升当地的文化影响力,进而提高景点的知名度。除了打民族节日牌之外,一些接待能力较强的景区可以申办一些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或特色民族体育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内蒙古,了解生态旅游。电脑网络、媒体广告营销。现代社会中网络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最有效的途径,内蒙古生态旅游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对自身优势进行充分的宣传。开办展示景区风貌的主题网站,同时还要在网上建立服务系统,为旅游者提供酒店预定、购票等的服务项目。
(二)旅游社区模式分析
旅游社区模式以自然状态下的社区为依托,对于旅游地的基础设施要求不高,资金投入少,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模式要求社区居民参与到景区的发展规划中,景区环境一旦受到破坏,他们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他们会积极的去主动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内蒙古生态旅游开发最适合采取旅游社区模式。
1.社区参与旅游决策和规划。对于社区旅游模式而言,社区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到旅游政策的制定和规划中,其主体不但指在本地居住的居民,还包括当地政府和民族、民俗文化社会团体。在制定旅游政策的时候,拥有发言权的不但是主管旅游的行政单位,还包括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和政府等全部利益相关者。社区居民是社区旅游的受益者,对于旅游的发展规划内容享有充分的发言权;而相关专家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于社区旅游模式的开发可以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有了社区内常住居民的、社会团体和专家的参与和监督,旅游业的发展才真正会走上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轨道。
2.社区参与旅游投资及经营管理。既然是旅游项目,就一定会有固定设施的投资,社区旅游模式要求社区居民参与这些环节的投资规划和管理。内蒙古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发展一直相对落后。因此,生态旅游需要的开发资金筹集存在较大困难,一些低投入、高收益的项目,比如餐饮、住宿等,可以让社区居民自己投资,自主管理。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项目,则要从社区以外引进资金,这部分资金的管理采取社区居民和投资方共同管理的模式,从资金使用方面来加强对旅游项目生态效益的监督。
3.社区参与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景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重点保护。旅游社区对于这部分的旅游资源要多投入精力,确保这些资源可以被长期使用下去;其次,继承性的社区文化。从广义上来说,社区文化是指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居民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物质观念、文化传统、制度等的总称;从小的角度来讲,社区文化就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和风俗习惯等内容。地方风俗民情具有突出的地方特征,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资源,社区居民应该从传承文化的高度着眼,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推广。
4.社区参与旅游教育培训。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多数社区居民缺乏专业的服务素质,内蒙古地区的居民服务意识更为淡薄,因此,对他们进行旅游业务培训成了提高他们服务水平的最快方式。从培训的内容来看,主要可以分为意识和能力的培训。意识培训主要是指对他们参与生态旅游的观念进行培训;能力的培训主要是指对他们提供具体的生态旅游服务指导,提高接待外来游客的服务质量。提高生态意识的培训包括对垃圾、厕所等污染物的无污染化处理,防火、防灾等救助能力的培训;同时还有培训社区居民提高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意识。
在内蒙古这样一个地广人稀、民族特色浓郁的地区采取旅游社区模式来开发生态旅游,支持社区居民参加到生态旅游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让旅游更具地方特色、推动当地居民就业,增强当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当地环境保护的强度,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利民举措。
参考文献:
1.黎洁,赵西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J],旅游学刊,2001(4)
2.李香兰.内蒙古生态旅游的营销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3)
3.吕君.内蒙古生态旅游发展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5)
4.许秀杰.生态旅游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乡镇经济,2007(1)
5.史冬防.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与前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