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庆 高瑞河
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公务卡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以某省国税系统为例
●刘忠庆 高瑞河
公务卡是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开支报销业务的信用卡,除具有一般信用卡授信消费共同属性外,还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其结算方式具有强制性、便捷性、时效性、可监控性等特点。近期,笔者参加了对某省国税系统公务卡推广使用情况的专题调研,发现尽管近几年全国在推广使用公务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某省国税系统由于种种原因,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规范。
(一)公务卡推广使用滞后
2005年到2007年,是我国推行公务卡试点工作的发动宣传阶段。2007年7月后,各地、各部门陆续推行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但是,据调查,2010年8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文件要求完成2010年所有二级、三级单位推行公务卡改革的目标,并做好2011年向条件成熟的四级单位推进的准备。2010年9月17日,某省国税局发布通知,要求全省二、三级预算单位在2010年推行公务卡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四级预算单位推行准备工作。但由于通知下发的较晚,当年各单位基本没有开设公务卡。2011年3月1日,该局又进一步印发通知,对所属国税局推广使用公务卡再次做出督促,要求进一步向四级预算单位推开,并采取各市国税局向省国税局报送公务卡办理和使用情况的督促推广措施。从2007年7月算起,四年半后的2012年底,全省国税系统总计发卡10434张,占在职职工人数的43.07%,主要是基层税务局办理数少,有8个基层税务局分别只办了2—5张公务卡。2011年初,省局机关220人中有217人办理了公务卡,但从2011年3月才开始试行。从上述调查情况看,各单位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公务卡开卡的时间较晚,而且推广使用滞后。
(二)公务卡使用率低
经调查,2011年,全省国税系统实际发生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公务卡报销额占差旅费等三项费用的2.34%。2012年,全省国税系统实际发生此“三项”费用之中,公务卡报销额占此“三项”费用的7.04%,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2011年,省国税局机关实际发生此“三项”费用之中,公务卡报销额占比3.60%。2012年,省国税局机关实际发生此“三项” 费用之中, 公务卡报销额占比15.82%。
从2012年度现金支出看,省国税局机关现金支出占全部货币支出2.59%,比重偏高。从抽查的2013年1月情况看,共有9笔业务计5万元,应使用公务卡而以现金结算。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目前,各单位对公务卡制度改革采取的措施不力,推进得比较慢,银行和现金结算仍然是主流,公务卡使用率普遍较低。
(三)公务卡推广使用地区间不均衡
通过对两市级与县级区域公务卡的使用环境的抽样调查,发现2013年1-3月,同属一个国税部门的某市国税局机关,现金支出额31.16万元,公务卡还款额为28.94万元,公务卡还款额占现金支出额的92.87%。但同期该市所属的某县国税局现金支出额42.20万元,公务卡还款额为28.95万元,公务卡还款额占现金支出额的68.60%。
调查的省会城市国税局机关在2013年1-3月,公务卡还款额为16.63万元,现金支出额39.77万元,公务卡还款额占现金支出额的41.81%。同期,其所属的某县国税局公务卡还款额为 13.32万元,现金支出额35.86万元,公务卡还款额占现金支出额的37.14%。
调查的地处乡镇的税务分局,发现凡就地发生的日常开支,基本没有使用公务卡结算的,都是由现金支付完成。
另外,据调查,在经营规模小的商家,因手续费问题不愿意设POS机,或虽设置了POS机也不使用,甚至以让利方式动员公务消费付现而不刷卡。再者,信用卡网络系统信息不通畅,不能刷卡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国大城市中有一定规模的经营单位刷卡消费已成熟,但在部分县级及以下区域刷卡环境还不理想。
公务卡的推广应用,目前仍存在着推广难、使用率低的问题。这主要是来自文化层面、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等原因。
(一)持卡人认识不到位与市场利益共同影响,阻碍了公务卡推广使用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从财务借款,再到财务报销的固有模式。支付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有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对使用公务卡支付,特别是异地支付,还存有顾虑。甚至有的人即便有条件可以使用公务卡,也习惯性地用现金结算,公务卡成了“休眠卡”。 有的商家虽已具备了刷卡条件,只因不愿增加运营成本,或嫌费时费力,不向消费者提供刷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务卡的推广使用。
(二)公务卡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用范围偏窄
经调查的全省国税系统,至今尚没有建立健全统一的公务卡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方案,各级国税机关各自为政,要求不统一,影响了公务卡的推广使用。另外,公务卡支出刷卡范围主要是由财政部规定的,规定范围之外的,无法使用公务卡结算,因此,公务卡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
(三)“东躲西藏”式现金支付消费,阻碍使用公务卡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引入具有“支出留迹,消费留痕”特点的公务卡支付方式,替代现金结算,可以从源头上、根本上堵住现金结算的漏洞,这就成为当前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出台后,政府关于抑制公款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的“组合拳”接连发力,对打击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起到了明显的震慑作用,公务人员再也不敢频繁出入高档会所、星级酒店,收效巨大。然而,又出现了公款消费“进食堂、钻山沟、下乡村、品特色”等“东躲西藏”式现金消费。这样的消费模式,实质是为了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管,实现公款消费的目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前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支付和公务卡管理上还存在漏洞,为现金支付开了方便之门。
公务卡结算制度从部署到推广已近8年时间,实质推广仍有困难。不仅国税系统存在公务卡推广使用难的问题,其他中央基层预算单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基层预算单位,存在的问题更多。针对在公务卡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将积极主动使用公务卡的理念深入人心
当前,要站在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和源头预防腐败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高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实施公务卡制度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用卡意识,积极倡导使用公务卡。
(二)强化制度建设,引入“阳光”政策,督促使用公务卡
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务卡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控机制建设。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订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实施细则,限制现金提取使用,提升公务卡结算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务卡使用率。要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差旅费管理、会议费管理等有关要求,除按规定实行银行转账的,全面实行公务卡制度。将没有使用公务卡结算的,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于众,说明原因。加强监督问责机制建设,同时将问责机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要充分利用公务卡这个监管渠道,形成公务消费不敢腐败的防范机制、有腐必现的监控机制、有腐必抓的惩戒机制。
(三)探索公务卡使用的备案机制
公务消费公开透明,仅靠实现电子化这一技术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取决于制度建设和外在监督机制合力推动。作为专员办,应积极探索在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细化预算编制、跟踪预算执行中,将公务卡的使用情况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实行公务卡消费每半年备案制度。列入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公务消费的预算执行进度、内容、公务卡结算额、现金结算额,作为备案内容。对应使用而未使用公务卡结算的,责令说明原因,每年由专员办予以公告,切实把公务卡的推广使用落到实处。
(四)强化公务卡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
现金结算的漏洞,为逃避有关部门打击“东躲西藏”式公款消费开了“方便之门”。必须用“严刑重典”堵住这个“方便之门”,根除公务接待费高昂这一顽疾,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确保政令畅通。因此,要进一步制订公务卡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强化财政审计监督,提升公务卡使用的检查处罚力度,确保公务卡普及使用。
同时,专员办应严格按照《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建立中央财政资金监督预警制度,认真查处公务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处理违纪问题同处理违纪责任人相结合,提高对公务卡使用“推广难、使用率低”的“威慑力”,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在大力推广应用公务卡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要加强管理,让公务消费信息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有效防范公务消费中的腐败和公款滥用,让每一分钱花得合理合法,确保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权始终在法规制度的框架内运行,确保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得到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财政部驻山东专员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