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琰 韩大英
(甘肃省民乐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甘肃 张掖 734500)
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 琰 韩大英
(甘肃省民乐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甘肃 张掖 734500)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2例,均给予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其中96例给予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缓释片作为治疗组,96例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作为观察组。结果与观察组相比,治疗组血压达标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应用比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治疗临床效果更好。
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以来,高血压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单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仅有40%~50%,而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使70%~80%的高血压患者达标[1];联合降压治疗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以合适的剂量进行合理组合,其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于降压疗效叠加使作用增强,而不良反应减少,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存性,进而提高治疗率和达标率,并能更全面的保护血管和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2]。本临床试验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非洛地平缓释片为治疗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非洛地平缓释片为观察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联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单药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为其应用提供更多的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门诊就诊的患者192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87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7岁。高血压的诊断符合《内科学》第七版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最高186/112 mm Hg,最低148/90 mm Hg。高血压病史最长13年,最短1年,平均7年。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21 μmol/L,血钾≥5.5 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96例。排除对依那普利副作用刺激性干咳的患者。治疗组有6例患者合并房颤,观察组有5例合并房颤。治疗组有2例在随访第6个月、第10个月发生脑出血,观察组有3例在第4个月、第5个月、第11个月发生脑出血。患者在门诊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拍片检查。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病程、心功能及基础心脏结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观察指标
1周定期查体质量,每日早、晚监测血压、脉搏(门诊和自测相结合)。
1.3 治疗方法
虽然近年来多种安全有效降压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满意控制率却无显著提高,采用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存性是血压达标至关重要的因素。高血压的治疗包括减轻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保持在20~24 kg/m2的范围内),限制饮酒,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 g)。治疗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联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非洛地平缓释片,观察组给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非洛地平缓释片。
依那普利:每天剂量5~40 mg,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达最大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主要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
非洛地平缓释片:每天剂量5~20 mg,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显著减弱血管平滑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钙拮抗剂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Ⅱ缩血管效应。钙拮抗剂降压起效迅速而强力,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剂量与疗效成正相关系,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对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长期治疗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
1.4 疗效评价
高血压分级按照我国2010年修订并颁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依照指南血压定义与分类方法进行,降压目标为<140/90 mm Hg。患者血压恢复至120~139/80~89 mm Hg为显效,恢复至140~159/90~99 mm Hg为好转,血压在Ⅱ级以上>160/100 mm Hg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表1 治疗组和观察组疗效比较
相关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临床试验,两组治疗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血压都得到了很好控制。3个月血压随访结果显示: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135.6/82 mm Hg)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幅度明显大于非洛地平缓释片组(139.6/87.3 mm Hg)。6个月血压随访,治疗组(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血压平均下降16.2/7.1 mm Hg,观察组(非洛地平缓释片)血压平均下降13.6/5.8 mm Hg。12个月血压随访,治疗组血压平均下降18.2/9.7 mm Hg,观察组血压平均下降14.1/6.5 mm Hg。治疗组显效72例,血压控制率75%,好转11例,无效13例。观察组显效45例,血压控制率46.88%。好转28例,无效23例。两组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血管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降压是硬道理,降压治疗越早达标,患者获益越大,其最终目的是要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临床试验采用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单药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治疗组血压控制率75%,观察组血压控制率46.88%,两组患者高血压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应以多种病理生理发生机制为基础,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从不同角度阻断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和钙离子拮抗剂(CCB)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是目前公认可优先选择的降压治疗方案。多种药物的小剂量联合应用,既协同加强降压效果,可获得好的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并可改善预后。依那普利起效缓慢,作用稳定;非洛地平缓释片作用较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和钙离子拮抗剂(CCB)非洛地平缓释片各有不同的降压机制,联合用药时它们可以互补,降压的效力大于任何药物单药给药。联用药物可钝化反调节,互相限制另一药物诱导的不良代偿,有利于兼顾患者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与并存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洛地平缓释片导致的外周血管扩张能自发性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使得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后者又能减弱非洛地平缓释片的降压作用,这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则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作用,和非洛地平缓释片一起降压互补,同时减轻非洛地平缓释片引起的水肿。二者之联合不仅能更有效地降压,同时肾保护作用也更强。选择更有效、更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是未来高血压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
[1] 华琦,李东宝.如何理解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物之间的差异[J].心脏病学实践,2006(5),136-145.
[2] 张心刚,杨红梅,孙国哲,等.利尿剂是否应作为降压治疗的一线用药[J].心脏病学实践,2011(7),79-81.
R544.1
B
1671-8194(2014)17-02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