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血脂异常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分析

2014-04-24 08:45孙勇铭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高敏阿托胆固醇

孙勇铭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人民医院,湖南 安乡 415600)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血脂异常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分析

孙勇铭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人民医院,湖南 安乡 415600)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异常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2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B组4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A、B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但组间比较,B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在血脂水平方面,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A组患者无明显改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改善血脂的异常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从而发挥较为理想的抗炎作用。

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较为严重的冠心病。同时,由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目前临床导致患者死亡、伤残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是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浆内的胆固醇水平,来达到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及伤残事件的发生[1]。我院此次对近期内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就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存在急性感染、2周内接受过创伤手术、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心肿瘤、免疫系统障碍的患者以及近2周内使用功能其他降血脂、抗氧化药物的患者。符合标准的入选患者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8.2岁。患者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其中44例患者心肌梗死发生于前壁、28例患者心肌梗死发生于下壁、8例患者心肌梗死发生于下壁与右心室、5例患者心肌梗死发生于后壁。将符合标准的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2例、B组4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42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包括低分子肝素治疗、硝酸甘油治疗、拜阿司匹林治疗、长效消心痛治疗等。B组43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每晚1次40 mg的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

1.3 检测方法

分别于A、B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液,离心分离后低温保存待检。血脂检测,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的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进行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选取由美国MARKETINC生产的试剂盒,应用ELISA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5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6.69±2.04)、(3.59±1.31)mg/L,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6.69±2.02)、(2.19±1.01)mg/L,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但组间比较,B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在血脂水平方面,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A组患者无明显改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临床上将因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的破裂继发形成血栓所引起的冠状动脉堵塞,从而引起心肌坏死所造成急性心血管疾病称为急性心肌梗死。该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关于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认为炎性反应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研究发现,胆固醇及其酶质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中的主要组成物质,且斑块稳定与否决定了脂质细胞核的大小、纤维帽的厚度以及其自身的修复能力。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是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3]。

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药的一种,目前普遍应用与临床。该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勇敢对患者血浆内的胆固醇水平进行调节降低,来达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4]。该种药物在进入机体后,可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达到缩小斑块内的内脂质、降低表面张力、增加内皮细胞以及恢复内皮功能,从而稳定了斑块、降低了斑块破裂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概率。此外,阿托伐他汀还可以防止脂蛋白的氧化,因此便有效的抑制了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与增生,从而延迟了前列环素的半衰期、阻碍了血栓的形成。这样便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患者在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以在短期内有效的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且该种作用是独立于调制作用以外的[5]。因此可以说明阿托伐他汀的实施可以在调脂的同时,对患者的炎性反应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表1 表示A、B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的对比情况

表1 表示A、B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的对比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项目 A组(n=42) B组(n=43)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三酰甘油(mmol/L) 3.27±0.96 2.89±0.58 3.25±0.89 2.21±0.41*▲总胆固醇(mmol/L) 3.27±0.55 2.83±0.43 3.28±0.47 2.17±0.2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3.69±0.82 3.47±0.71 3.66±0.65 2.89±0.58*▲

本组研究显示,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的B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具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实施常规治疗的A组患者却无明显的改善。另外,在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方面,B组患者的改善幅度也明显的优于A组患者。因此,笔者认为,临床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给予其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是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朱继红,汪砚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82-1584.

[2] 江守洪,张明哲,胡烨,等.冠状动脉造影联合冠状动脉内超声,C反应蛋白测定对易损斑块鉴别研究[J].临床荟萃,2006,21(22): 1616-1618.

[3] 龙国文,胡佳林.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诊断和危险的预警指标[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0):700-702.

[4] 王一沙,赵丽嶶,郭婉姝.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 (9):541-543.

[5] 顾申红,姚震.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7,18(2):46-47.

R542.2+<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7-0169-02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17-0169-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7-0169-02

猜你喜欢
高敏阿托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代表中国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