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恒关雪梅牛涧峰
(1 吉林市中心医院第一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吉林 吉林 132001;2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吉林 吉林 132001;3 中心医院第一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吉林 吉林 132001)
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成功撤机的最佳时机和方式、方法选择分析
刘伟恒1关雪梅2牛涧峰3
(1 吉林市中心医院第一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吉林 吉林 132001;2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吉林 吉林 132001;3 中心医院第一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最佳时机、方式与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4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在对呼吸功能与全身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撤机时机,对照组撤机方式为同步间隙指令法(SIMV),观察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对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撤机前后血气变化及再插管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治愈率与再插管率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撤机前后各血气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在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同步间隙指令法与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压力支持通气撤机成功率均较高,在撤机前应对患者呼吸功能与全身状况进行评估,选取最佳撤机时机,选用最佳撤机方式是确保成功撤机的基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有较高发病率、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呼吸衰竭是COPD常见并发症,机械通气是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有效方法,在展开呼吸通气治疗时,撤机时机与撤机方式合理与否对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2],同时可影响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为提高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确定机械通气治疗时最佳撤机时机与撤机方法,笔者选取84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在根据患者全身状况确定撤机时机后采取不同方式撤机,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84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与COPD相应诊断标准相符,均有气管插管主要指征。其中男46例,女38例,患者年龄为54~87岁,平均为(68.2±3.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呼吸机治疗,机械通气时间为6~23 d。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呼吸功能与全身状况进行评价,当患者达到下列参数指标标准时撤机:①患者全身状况评价: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原发疾病有显著好转或控制,意识恢复清晰,各项体征恢复平稳,重要脏器及各生化指标均无异常,动脉血气分析均正常,可有力咳嗽、自主呼吸有显著增强,同时满足呼吸机参数相应规定标准。②撤机时参数设置:呼吸机最大吸气负压在2.94 kPa以上,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频次为12次/分。对照组撤机方式为同步间隙指令法(SIMV)撤机,观察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进行统计,对比撤机前后血气变化情况,对再插管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1 两组患者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治愈率与再插管率对比
对照组42例患者中38例成功撤机,成功撤概率为90.48%;患者撤机时间为3~22 d,平均时间为(8.4±2.3)d;1例患者行再次插管,再插管率为2.38%;41例患者治愈后出院,1例患者死亡,治愈率为97.62%。观察组42例患者中39例成功撤机,成功撤概率为92.86%;患者撤机时间为4~20 d,平均时间为(7.9±2.5)d;患者均无需再插管;40例患者治愈后出院,2例患者死亡,治愈率为95.24%。对比可知,两组患者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治愈率与再插管率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撤机前后血气分析对比
两组患者撤机前pH值、PaO2、PaCO2均无显著差异,撤机后与撤机前相比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撤机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撤机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时间 pH值 PaO2(kPa) PaCO2(kPa)对照组 42 治疗前 7.4±0.2 10.6±0.5 7.5±1.3治疗后 7.5±0.3 11.7±905 7.3±1.5观察组 42 治疗前 7.4±0.1 10.8±0.7 7.6±1.4治疗后 7.4±0.6 11.3±0.8 7.2±1.7
COPD属于内科常见慢性疾病,因为患者存在气流阻塞现象与气道高反应,常会造成患者换气功能与肺通气功能障碍,引发缺氧状况,可伴随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发患者体内代谢紊乱或生理功能改变[3]。当COPD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时一般病情较严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很可能造成多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目前在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利用呼吸机行机械辅助通气是有效的抢救与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上具有重要意义。已有临床实践证实,若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概率大幅提高,致使呼吸肌力大大降低,同时还可形成呼吸机依赖症,因此在为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在适当时机以合理方式进行撤机,对患者治疗效果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过去各医院对撤机缺少系统性认识,因此一直以来很多医院均根据临床医师经验或判断对撤机方法与撤机时机进行确定,然而这些撤机时机及方式往往缺乏系统性论证,常会造成机械通气时间非必要性延长,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同时住院费用显著升高。我院在为8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均根据患者呼吸功能情况与全身状况评估结果对撤机时机加以确定,同时对照组以SIMV方式撤机,观察组以PSV方式撤机,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均较高,患者治愈率较高,再插管率较低,且两组患者各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对两组患者撤机前后展开血气分析,相较于撤机前,两组患者撤机后各血气指标均未明显改善,由此可见这两种撤机方式均未对患者血气指标造成影响,安全性较高[4]。另外,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在为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时,不仅需要掌握最佳撤机时机和撤机方式、方法,同时还应在撤机前后加强护理,为患者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展开有效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与病情观察,为成功撤机提供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在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同步间隙指令法与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压力支持通气撤机成功率均较高,在撤机前应对患者呼吸功能与全身状况进行评估,选取最佳撤机时机,选用最佳撤机方式是确保成功撤机的基础。
[1] 罗福英,詹平凡.有创与无创通气序贯性撤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意义[J].医药前沿,2013(19):16.
[2] 朱伟东,刘映霞,陈映雪.序贯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4-555.
[3] 张德厚,李坚,黄贤凤,等.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4):209-210.
[4] 王晓川,丁劲松,胡良安.自主呼吸试验在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10):1070-1071.
R563.8
B
1671-8194(2014)17-0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