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芸
摘要:就业援助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社会工作强调以正面、积极、优势的视角去看待案主及其处境,挖掘案主及其环境中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当案主是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时,除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念,更需要一些实务上的思考和技巧,以此来来帮助案主获取资源,实现就业。
关键词:社会工作;就业困难;就业;实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现代社会,人们通过就业参与社会活动,获得社会地位,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从宏观角度看,就业状况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就业不稳定或失业可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从微观角度看,人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福祉。
因为就业问题直接涉及个人和家庭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目前各级政府都极为重视就业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几乎都涉及就业,就业指标也成为各级政府“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指标之一。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企业经营自主权加强,以前由国家安排的用工计划也改为通过劳动力市场来配置了。市场经济化推动了劳动力的商品化,导致在劳动力市场上无法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的被解雇者的出现。进入20实际90年代,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在加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出现。其中,有一些城市失业人员处于就业困难的境地。这些就业困难失业人员的共同特点是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落后,就业渠道窄、风险应对力差和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等特点,生活陷入窘迫。
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来说,由于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封闭性,社会政策的覆盖和倾斜性,其获得的支持应该是必然的、稳定的、但效果也许不是那么理想。
社会工作的基本使命是直接服务于有需要的人,同时使社会制度更好地回应人们的需求。对于就业困难人员这个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做介入工作,起到桥梁的作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连接社会资源,得到就业方面的帮助。
首先要明确,对就业困难人员来说,有利的社会公共政策有哪些呢?
从上世纪90年代下岗潮初涌到现在,政府对促进就业的一些公共政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技能培训工作,下岗失业人员可以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习一样新技能,考取技能资格证书,从而有利于重新就业。二是在各地政府部门开发出大量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失业人员,这些公益性岗位有公安协警员、城管协理员、劳动协理员、社区绿化、社区文化、社区保洁、社区保安等。三是大力扶持创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大力扶持创业的做法主要有:对于失业人员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符合条件的,发放一次性创业扶持金,给予政府贴息的小额贷款;工商管理费减免,税收减免;政府设立创业孵化基地,进驻基地的新办小微企业房租减免,税收减免等;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
四是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政府现在鼓励就业困难失业人员从事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对于从事托老托幼,社区照顾,夜市等灵活性就业的就业困难失业人员,政府给予发放社会保险补贴。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企业,也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掌握了促进就业的社会公共政策,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就可以指导就业困难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去适用某项社会公共政策,从而去得到一份工作。
其次,把焦点放在案主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帮助而帮助。
社会工作者必须敏感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缺陷所在,明白案主在接受帮助的感觉并不是很舒服。——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普遍舆论总是认为一个人如果需要接受服务,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意味着这个人在某方面的失败,而且因为有时候我们所提供的服务也许不那么贴心。
于女士曾带着压抑的心情来街道社会保障中心求助,想找一份工作。她40多岁了,患有肾炎,身体不好。她哭诉自己原先在工厂工作时非常能干,挣的工资在工友中是几乎最高的,但身体不好从工厂失业后,不但没有收入,还要依靠丈夫的工资来投缴社会保险。初期,丈夫还很关心自己,时间长了,她认为丈夫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于女士说体谅丈夫,丈夫工资不高,生活有压力。她感到痛苦,认为自己无用了,丈夫对此改变也正常。她提出的要求是找一份工作,同时又希望找份不是累的,力所能及的工作来减轻生活压力。
社会保障中心的社会工作者给她分析:现实是单位通常希望招聘身体健康的员工。社会工作者提出的措施:帮李女士找一份加工活,或网上开店等。考虑到加工活较累;而网店需要熬夜,消耗体力。建议于女士目前还是安心养病为重,但她坚持要找工作,希望得到帮助。
社会工作者认为一份工作也许可以改变于女士的心情和经济状况,后来帮助于女士找了一份社区纸袋加工厂的工作,离家比较近,工作强度不大,有些收入,比较适合。
于女士去纸袋加工厂看了看,也许对环境比较失望,也许对枯燥单调的工作比较畏惧,她没有再去加工厂,也不再与社会工作者联系,也没有再来求助。再见面,于女士躲躲闪闪,不再与工作人员搭讪。关心其近况,她也略显尴尬。她可能视之前的哭诉为失态,失败。她也不再来社会保障中心了。
社会工作者在此次实务中的缺陷是:只是在面谈中收集所谓重要资料,没有找出案主自身的内在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资源。社会工作者只想快速介入,帮助解决就业。其实案主家庭还很稳定,家庭成員彼此感情深厚,获得就业也许不是她唯一的诉求,她只是心情苦闷、压抑,更多地可能在寻找一份情感上的共鸣和支持。最主要的是,社会工作者没有找出她真正的需求,没有提供贴心的而科学的服务,反而使她暂时关闭了求助的窗口,她的实际需求可能还没解决。
再次,社会工作者要从优势视角介入就业帮扶工作。
兰大姐48岁了,自己认为找份工作很困难,说起再就业,她这样说:“我以前虽然从事过营业员,但当时我们是国营单位,不需要促销,只是站在那儿,买就买,不买拉倒。不像现在这样,有销售额指标,得热情地招呼,加劲促销。如果我现在去从事营业员,不能适应现在的销售方式,销售额也上不去。我现在找工作,就希望在家附近找,也不要有太多的加班加点。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孩子上学,功课比较重,我现在要给他做饭,照顾他的生活。孩子的爸爸也上班,时间也不充裕,家里主要靠我来打理,照顾。”
对于兰大姐这样失业多年、理念落后、年龄偏大、没有技能、需要照顾家庭、同时需要找份工作的就业困难人员,她的劣势是很明显的,可是她的优势是什么呢?社会工作者认为她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踏实朴实、会干家务活、有耐心。动员兰大姐去参加了家政服务员的免费技能培训,又帮助她在社区内找了一份给老人做午饭的工作,这样她有了一些收入。因为自己投缴者社会保险,又到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了一部分保险补贴。并且,她还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
国家从整个社会出发制定的各项政策进行干预和介入,主要为了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水平,保证劳动力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当经济市场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等原因造成这样一大批就业困难人员陷入求职困境,怎样使他们不被抛弃,不被忽略,恢复社会功能呢?对社会工作者来说,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实务工作。
霍利有一种假设:“每一个人类群体都必须提供某种手段,以使成员为了生存可以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成员发展相互依赖的关系。”社会工作的价值在于实践出民主、参与、互助和自立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身份是维持两种功能的平衡,一是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与周围人互动,二是改变世界以预防和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实务方式的区别不掩饰社会工作者的共同中心特征,只有我们成为成功的社会工作者时,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差异、社会工作的价值和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