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孝道教育调查研究

2014-04-23 00:52高琛周贤君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

高琛 周贤君

摘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道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湖南省4所高校759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孝道意识较强,行孝行为也令人欣慰,但也有部分学生的孝道观念存在偏差。调查还发现大学生的自身特征也决定其孝道意识的强弱,在性别、经济背景家庭、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上不同的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高校应该加强孝道教育。

关键词:湖南省高校; 孝道意识;大学生

一、引言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道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出发点,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是文化传播和科研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对儒家孝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授,高校学生对孝文化学习和实践,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展了孝文化,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孝文化教育可以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能够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缺失的德育养分,如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等。将孝文化教育应用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对教育大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祖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爱国精神,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进步,推进家庭的和睦,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按高校不同层次,分别以中南大学、长沙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主体,每个学校随机选择二、三年级200名学生,共计800人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二)问卷设计

本问卷从对孝文化的了解程度、接受孝文化教育的途径、践行孝道的方式、理解孝文化的意义以及当前高校开展孝道教育的现状五个方面进行设计个调查;共设计25道题目,均为客观题。

(三)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法收集资料。共发放问卷800份,实收有效问卷759份,有效回收率94.875%。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

(一)对孝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接受孝文化教育的方式、途径

在 “孝文化了解程度”中,72.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了解”或“比较了解”, 26.4%的人选择了“知道一点”,仅有1.3%的人选择了“不了解”。在“主动学习孝道知识和行孝方法”中,17.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经常”,78%的人选择了“有时”或“偶尔”,仅有4.3%的人选择了“从不”。在“了解渠道”中,被调查者的选择为:“学校教育” 19%,“家庭教育” 32.5%,“电视节目”20.6%,“网络”11.5%,“报刊杂志” 12.4%,“其他”4%。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孝文化都了解或比较了解且有主动学习孝道知识和行孝方法的经历,但却仅有19%的人是通过学校教育来了解孝道知识和行孝方法的,其余81%则是通过校外途径。这充分说明了现今的大学生对接受孝文化是持有积极态度的,但由于学校教育对这方面的缺失,使得他们没有正规的、系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只能零散的其他途径进行学习。

(二)践行孝道的方式

在对践行孝道方式的调研中,笔者按照传统孝道中的“随侍奉养”、“敬爱双亲”、“遵从礼俗”、“继承志业”、“抑己顺亲”、“荣亲留后”六个维度[1]进行问卷设计,共设计了13道题目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有孝敬父母的想法,超过80%的人能够主动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80%的大学生都知道父母的生日,12.9%的人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位的生日,但父母生日都不记得的仍然占有7.1%的比例。时,61.9%和26.6%的學生表示“经常”和 “有时”在长辈生日时表达过祝福。9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能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主动关心父母身心健康,在寒暑假期间父母生病是能一直陪伴在身旁。88.4%的学生在其他长辈生病时会进行慰问或探望。能够让长辈享有优先享用权的学生占到了89.5%,有86.2%的被调查者对长辈的生活习惯感到“适应”或“比较适应”,仅有8%的学生在与长辈发生矛盾时有过出言不逊。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能够主动践行孝道,虽然处于在外地求学的阶段,对于传统孝道中“随侍奉养”以及“荣亲留后”这两个维度不能完全遵循,但在行动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而对于传统孝道中的“敬爱双亲”、“遵从礼俗”、“继承志业”、“抑己顺亲”这四个维度,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都能主动遵循并积极践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是有极少部分的被调查大学生在某些事情上的所作所为令人担忧:2.4%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过要孝敬父母的想法或从不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7.1%的人不记得父母中任何一人的生日,2.5%的大学生在长辈生日是从未表达过祝福,3.2的人在校期间从不关心父母身心健康,在没有学习任务的寒暑假期间父母生病也从不陪伴或在其他长辈生病是从来没有过慰问或探望,1.1%的被调查大学生从来没有让长辈享有过优先享用权,8%的被调查大学生经常在与长辈发生矛盾是出言不逊,在“是否将父母的期盼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对父母的内心需要及烦恼的关注度”“对于祭祖的态度”这三个问题上,分别有1.4%、0.7%、0.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从不”、“从不关注”和“反对”。也说明少部分大学生与家长关系淡漠,从不主动尽孝,孝道观念严重缺失,孝道意识急需加强。

(三)理解孝文化的意义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在参加工作后如何对待父母的问题上都表示要尽力让父母过上舒适的日子。在被问及“要孝敬父母的原因”时,67.9的大学生选择了“父母辛苦半生,我要尽力回报他们”,22.1%的大学生选择了“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必须遵循”,说明现今的大学生对父母尽孝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爱父母,真爱所致,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已经超出了传统孝道基于的“回报、“报答”。[2]接近44.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社会上一些拒绝赡养父母的人应该对其进行教育、依法从严惩处。在被问及“报答父母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时,被调查大学生们对于选项的选择按百分比顺序依次为“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 61.9%,“经常与其进行情感交流” 60.2%,“尊重父母,尽量满足其要求” 58.1%,“ 多赚钱给父母好的生活条件” 43.6%,“做官光宗耀祖”14.1%,这充分说明现今大学生们已经能基本理解孝敬父母的真正涵义。其次,这是对传统孝道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继承并超越。在对“孝的内容”的理解上,75%以上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赡养父母”、“尊敬长辈”,接近60%的人选择了“正直、善良、守信,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现今大学生们对“孝”的理解不再仅仅限于传统意义上“随侍奉养”等方面,而是将传统意义上比较狭隘的“小孝”升华为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广义的“大孝”。但是在这一调查板块中,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回答值得我们警惕。1.2%被调查者在在参加工作后如何对待父母的问题上选择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不要管父母的事”或是因为害怕被人说三道四而选择孝敬父母,在被问及对目前社会上一些拒绝赡养父母的人的看法时,有44.3的人选择了“他们没有做人的起码良知”,居然还有9.5%和1.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或许是他们的父母以往对他们的关爱照顾不够”和“这只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说明只有不到一半的被调查者意识到可以通过教育+法制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可见目前整个社会对孝道教育的关注是相当缺乏的。

(四)高校开展孝道教育的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学校经常进行孝道教育和经常开展关于“孝”有关活动的被调查大学生仅有21.8%和15.9%,仅有21.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学校主要以课堂形式开展孝道教育,有34.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所在学校从未开展过孝道教育。这些都说明学校在孝道教育方面存在缺失。

四、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群体孝行意识积极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群体主流的孝行意识较强,表现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多数大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的学习孝道知识和行孝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能身体力行的践行孝道; 能基本理解“孝”的真正涵义,并能将传统孝道进行富有时代特征的传承和超越,最认同的行孝方式是从精神上关爱、慰藉父母,从物质上尽量满足父母需求。这也与以往的专家学者所研究的结果一致。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方面,大学生了解、学习孝道文化的态度积极、愿望强烈,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潮、社会不良风气等影响,孝道观念发生改变,出现孝道缺失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二)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孝道意识上的差异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孝道意识的强弱。在对大学生们进行孝道教育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来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调查显示,女生在对于“是否有过孝敬父母的想法”一题上选择“经常”的比例比男生高19.6%,选择“经常主动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的”比例高出男生19.5%,同时记得父母生日并会在长辈生日时表达祝福的的女生比男生分别高出15.2%和11.2%,同时,选择“在寒暑假期间父母生病时会一直陪伴”的女生亦比男生多出16.6%,在“孝敬父母的原因”中,75.9%的女生认为是为了感恩父母,比男生高出19.7%。这些也许可以从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解释,相比男生而言,女生对于人际的敏感性更高,情感更为细腻,更能对父母感恩。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女生更倾向于外显,而相比之下男生则较为内敛。[3]

(三)來自城乡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差异

在对父母的内心需要及烦恼的关注度上,选择特别关注的城市大学生的比例比农村大学生高出10.4%,在对于祭祖的态度上,选择“无所谓”或“反对”的城市大学生亦比农村大学生高出8%,而当被问及“在参加工作后如何对待父母”时,74.2%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哪怕自己很辛苦”,比城市大学生高出11.6%,大多数学生在“要孝敬父母的原因”上选择了“父母为我辛苦了半生,我要尽力回报他们”,农村大学生的比例高于城市大学生12%。

(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孝道意识上的差异

总的来看,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孝道态度上都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不同的家庭成员结构,而导致成长环境的差异,从而在孝道观念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调查发现:47.2%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与长辈发生矛盾时经常或有时出言不逊,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要高出14.3%,在回答“对父母的内心需要及烦恼的关注度”的问题上,独生子女大学生选择“特别关注”的仅有21.%,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低11.7%,在对于祭祖的态度上,选择“无所谓”或“反对”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要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多5%,而当被问及“在参加工作后如何对待父母”时,74.4%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哪怕自己很辛苦”,比独生子女大学生高出10.3%。

(五)孝道教育主阵地失守

通过本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所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的内容,可以认为,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孝道教育,在开展孝道教育方面效果极差,除了少数教师出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授外,甚至可以认为没有开展。

五、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在孝道观念上存在偏差,孝道行为相对来说还较为不够。同时,担负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任务的大学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对大学生的孝道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过于急功近利的希望在短时间内培养高尚品德人才,在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中过于简单,教学方式过于单调,教学过程和目的过于注重理想性和先进性教育,注重用崇高而严格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学生,忽视了最基本的传统道德培养,导致孝道教育的主阵地失守。

(一)加强大学生自我孝道意识教育

大学生孝道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说。需要自身有意识的进行培养。高校要创造良好的孝文化学校环境和氛围,鼓励大学生多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养成良好的孝道习惯,提高自身孝道意识。

(二)针对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开展系统行的孝道教育活动

高校可以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环境的大学生采用不同的工作重点,增强孝道教育的实效性。借助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平台进行孝道教育,让孝行成为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和行为习惯。

(三)将孝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培养有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情感。”[4] 将孝文化教育纳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教育学生从孝敬父母、敬爱师长开始,由浅入深,为孝道教育的建设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易于被人们接受的方式方法;将孝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大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自觉的接受孝文化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孝道理念和孝行习惯;将孝文化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孝道教育考评价与监督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苏君丽.当代大学生孝道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范启标.高校孝道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海南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2,(11)

[3]张扬.农业院校大学生感恩意识调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1)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