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婧 王双萍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 130021)
2013年1~12月,笔者就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证)患者30例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并设对照组30例观察,现总结如下。
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2岁,平均51.5岁;病程2~22年。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胸片均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内科学》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咳嗽、咳痰,伴有或不伴有喘息。次症:胸胁胀满、发热、有汗、口干渴、尿黄、便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主症必备,次症具备2项或2项以上,结合舌脉诊断。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辨证标准。③30周岁≤年龄≤65周岁。④急性期病程小于或等于3d。
排除标准: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以上或粒细胞百分比80%以上。
治疗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药物组成(免煎颗粒):炙麻黄6g,杏仁10g,川贝母2g,生石膏30g,桑白皮10g,鱼腥草20g,黄芩10g,前胡20g,瓜蒌20g,炙甘草3g。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7d。
对照组:采用急支颗粒(规格:4g/袋)。用法:4g/次,每天3次。疗程7d。
疗效标准: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听诊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显效:咳、痰、喘及肺部听诊显著减轻,但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咳、痰、喘及肺部听诊有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者,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有改善;无效:咳、痰、喘及肺部听诊无改善或加重,7d内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表(例)
由表1可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提示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家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在病因病机、立法方药上提出了各种论述,但多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辨证以痰热郁肺证居多,治法以清肺化痰、降逆平喘为主。麻杏石甘汤中炙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川贝母、瓜蒌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桑白皮清肺热、化痰火。鱼腥草主要入肺经,清热解毒;黄芩善清上焦心肺之热,二药相伍进一步增强清肺化痰作用。前胡降气化痰,助麻黄、杏仁加强宣肺化痰作用。诸药相伍,有宣有降,有清有化,共奏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效。
通过临床观察,得出如下结论:临床病例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本方药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