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少儿阅读;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摘 要:文章根据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阅读能力的现状,结合我国少年儿童阅读习惯,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如:举办阅读讲座,开展教育征文活动,组织故事沙龙和少儿影视观赏等,以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加入到阅读活动之中。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127-02
作者简介:杨彦嫦(1978-),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
1 我国少儿阅读现状分析
1.1 少儿阅读普及率较高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喜欢并且习惯于阅读的人群大多集中在18周岁以下,而成年人由于离开校园步入社会而更重视社会经验的培养,因此,大多数成年人工作以后放弃了原来养成的阅读习惯。在未成年人中, 8周岁以下的儿童每年阅读书籍的平均数量是3.1册, 9~13周岁的少年每年阅读书籍的平均数量是7册,而年平均阅读书籍最多的是14~18周岁的少年,每年阅读书籍的平均数量是8.7册[1]。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从婴儿能够辨识色彩开始,就对子女进行简单的图片阅读培养。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儿童生平第一次的阅读行为大多发生在1~3周岁之间[2]。虽然在儿童的早期教育方面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儿童0周岁的阅读行为相比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家长的认知错误,大多数家长认为不到1周岁的婴儿还不能有效辨识色彩或者认为婴儿缺乏思考能力,因此无法进行有效阅读。除此之外,我国8周岁以下儿童的可阅读书籍数量也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家长缺乏对子女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识,再加上父母双方都要工作,很难抽出时间为子女购买适合的读物。二是出版社等有关部门对儿童阅读缺乏重视,忽略了8周岁以下儿童读物的市场。随着少年儿童识字能力的不断提升,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们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这与学生应试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1.2 少儿读物人均拥有量较低且分布不均衡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并推向市场的少儿读物超过5亿册,每个少年儿童每年能够拥有的读物不超过2本[3],人均拥有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有几十倍的差距。而在我国每年推向市场的这5亿本少儿读物之中,有超过八成的读物被城市儿童获得,按此计算我国农村的少年儿童平均2年才能获得1本少儿读物。
究其原因,一是少儿读物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在少儿图书需求方面,由于家长们普遍缺乏培养子女早期阅读能力的意识,再加上工作繁忙,因此很少有时间、精力去为子女购买图书。二是缺少少儿图书的阅读平台。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我国近年来建设了一批少儿图书馆,但是已有的阅读平台远远无法满足民众需求。在图书馆分布方面,新建设的图书馆大多在东南沿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还不能做到大范围覆盖。在图书数量及质量方面,由于缺乏对图书馆的后期投入,因此很多图书馆自建成以后,图书数量增长非常缓慢,图书内容老化问题严重。
1.3 功利性阅读和应试阅读占据主要地位
根据有关部门的分析与统计,我国少年儿童在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少年儿童的阅读行为并不是日常养成的,而是带有应试等特定目的;还有很多阅读行为不求甚解,只求对书籍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因素众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家庭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阅读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很多少年儿童的父母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没有意识到阅读才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甚至认为孩子阅读与课本无关的读物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孩子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很多课外知识是需要在书籍中获得的。在教育因素中,阅读能力与应试教育直接挂钩的行为影响了学生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很多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限于课本内的知识,排斥其他读物,无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提供帮助,也无法拓宽学生视野。而学生由于日常学业较为繁重,很难有精力再去涉猎课外知识。在社会因素中,提供少儿读物的平台搭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少年儿童读物的内涵也需要加深。在当前的商品市场中,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很多少儿读物仅仅从娱乐角度出发,而不具有教育意义。
1.4 少儿阅读中出现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书籍资源越来越丰富,对虚拟书籍的阅读在逐步取代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对虚拟书籍的阅读具有方便、快捷、阅读成本低、阅读资源丰富等显著特点,因此,我国很多家长都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送给孩子作为标准配置,从调查结果分析,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所接受,新技术正在对传统阅读习惯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4]。
2 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早期阅读推广活动
早期阅读是指少儿在识字之前,通过对色彩、图片等形式的认知来获取信息的一种阅读行为[5]。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应当伴随着成人对图像的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少儿更好地进行理解。早期阅读与上学后对课本的阅读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年纪偏小的少儿来说,阅读行为更为广泛,与理解书籍内容的相关行为都可以称之为阅读。早期阅读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就意识到了少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借助原有图书馆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少儿读物等。我国提倡少儿早期阅读是从21世纪开始的,借助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也是通过图书馆的平台对少儿读物进行推广。除此以外,我国还采取了以下几种推广方法:①举办早期阅读推广讲座,提高家长及子女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在举办讲座的过程中列举早期阅读能够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与孩子们在讲座中互动,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②以沙龙或者讨论会的形式对教育子女的经验进行共享,尤其是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进行探讨。某种特定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但是家长们可以在众多的方式中选择一种相对适合的方式。③举办少儿影视欣赏活动,增强趣味性。可以从少年儿童的需求出发,投其所好,让孩子们与父母一起观看少儿电影,引导孩子们阅读的愿望。④举办故事沙龙,阅读从聆听开始。大多数少年儿童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举办故事沙龙的时候,由成年人给孩子们讲受欢迎的故事,让孩子们对故事产生向往,在快乐中产生阅读的愿望。endprint
我国少儿阅读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我国社会、家庭以及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思想共同影响下具备以下特征、不足及发展趋势:①活动不仅针对少年儿童,还要针对孩子们的家长。对于家长推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家长对少儿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可以通过少儿教育专家举办的讲座等方式开展活动,并力争在家长中寻找支持的声音,这样更容易被其他家长所接受。在家长对少儿早期阅读的认知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开展对少儿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书籍的推荐等专业服务。②节假日是开展推广活动的最佳时间。因为推广活动最好能够从家长入手,所以就需要充分考虑家长们的时间安排。我国少年儿童的父母们大多是双职工,只有节假日有空闲时间,因此,周末或者节日举办的活动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参加。对于已经上学的学生来说,在寒暑假举办的活动更受欢迎。③由于婴儿受到思考能力及独立性的限制,因此婴儿可以作为主体参加的推广活动较少。允许婴儿参与的活动应当将婴儿的安全放在首位,让婴儿在活动中更多地处于观察以及聆听的状态。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由于婴儿缺乏耐性,因此对于单纯、长时间的阅读很容易产生厌倦行为,最终表现在肢体语言上。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婴儿阶段对图片及颜色的认知比较强烈,再结合婴儿爱动的天性,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提供彩笔、画纸等材料,使阅读与娱乐相结合,培养婴儿的兴趣,在头脑中将阅读与“愉悦”进行关联。④应当建立多种推广活动平台,不能将所有的活动都限定在图书馆的基础之上。例如:幼儿园、学前班是孩子们在幼儿阶段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时候应该多选择这样的场所,使阅读推广真正地深入生活,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除此之外,政府管理部门还应当作为牵头人,将展览馆、医院等纳入到阅读推广活动的平台中,与图书馆进行紧密合作,将推广活动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2.2 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阅读推广活动
对于已经上学的中小学生来说,其阅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项:一是对课本内容的阅读,主要指对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所列内容的阅读,或者是由老师要求的,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是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这个阶段内为了完成学业所必须阅读的内容。二是对课本外材料的阅读,主要指有能力、有精力的学生在完成课内阅读的前提下,对课外知识的一种涉猎,这种阅读行为是由爱好引发的,不具备功利性。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还没有完全走出对图片等形象阅读的习惯,但是也开始像成年人一样尝试着阅读文字材料。这个阶段不但是培养学生们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好时机[6]。
小学生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在校学生,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比较繁重,因此,推广活动的时间放在寒暑假比放在周末更为合适。在寒暑假,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计划如何培养阅读习惯或者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由图书馆发起的推广活动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对阅读书籍的行为进行宣传,鼓励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相应的读物,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们认识到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交流彼此之间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为孩子们的未来储备必需的知识。二是以图书馆为媒介,通过宣传活动使学生们对图书馆产生兴趣,愿意走进图书馆知识的海洋中去感受其中的求知氛围,以环境的影响力使学生们喜欢上阅读与习惯于阅读。与学龄前儿童不同的是,中小学生已经开始形成比较独立的思维模式,并且开始逐步地接触社会。图书馆应当根据中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宣传活动,与中小学校开展合作,以中小学生关注的热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主动阅读。
3 结语
阅读推广活动有助于民众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而针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祖国的下一代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带动全民对阅读的认知与对知识的渴求,提升国民的整体知识储备。在我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思想中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因此,以点带面的推广思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通过政策的倾斜,先鼓励一部分国民尝试着增加阅读量。由于中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书籍需求更为旺盛,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是相对比较好发展的对象。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会由这一部分先行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渴求知识的社会风气,以此为突破点,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活动中。在推广过程中切忌搞“面子工程”,要把推广工作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杨素音.少儿阅读推广之我见[J].图书馆学刊,2010(5):70-71.
[2] 朱峻薇.公共图书馆与少儿阅读[J].图书与情报,2010(2):11-13.
[3] 朱淑华.儿童阅读推广系统概述[J].图书馆,2009(6):45-48.
[4] 潘洁.少儿图书馆开展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3):28-31.
[5] 许欢.儿童传统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7-10.
[6] 谢晗.中学生阅读推广探究[J].图书馆论坛,2011(2):123-125.
(编校:崔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