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摘 要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不断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在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要从内涵入手,有机结合,共同建设。
关键词 大学 和谐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WU Tao
(Teachers' College,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 Harmonious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harmonious campus, and even a harmonious society.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should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give full play the main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obilize all positive factors, innovative culture content and carrier. Construction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combine to build.
Key words college;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1 和谐校园文化的涵义及要素
和谐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学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和创造延续文明的机构,理应承担起建设先进、独特、人文、创新的和谐文化的职能。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为基础形成的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总和。
和谐校园文化是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为目的的。从伦理学意义上说,人格特征体现着社会文化的特点,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每个社会成员身上会折射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沿阵地。它的终极目标是“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未来建设者的培养、丰富多彩的个体的教育和自由完美的人格的塑造,而完美人格是真、善、美的价值归宿和知、悟、意、行的道德融合。
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以促进人的生命化、文明化、现代化教育为目的,是以促进人的创造个性和个性发展为根本的。从这一点上说,培养、发展创新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理应追求的教育目的和人文理念。如果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之一,那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则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谐校园文化要保持自身一种特殊文明形态和文化群落的人文本性,就必须承担起以创新精神为关注焦点的使命。
和谐校园文化存在着主客体关系,主体是教师、学生,客体是和谐校园文化形态。而实践是主客体的中介和统一,和谐校园文化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开展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不断实践化的过程。
2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原则
(1)人本原则。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和谐。使学生个体都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的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指针。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放在首位,就是要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其中,学校发展是手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目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是面子工程,也不是政绩工程,必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2)主体原则。和谐校园文化是以和谐作为价值取向,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科研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而创造,由全体校园人共享的,以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师生员工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依靠他们。因而,学校领导应积极倡导、身体力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创新原则。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才能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贡献,因此,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创新原则。首先要创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谐校园文化应该是以绿色、人文、科技为特色的和谐文化。其次要创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应通过办好各种论坛,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活动,专业技能比赛,专题教育网站、网页,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3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途径
(1)优化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建筑群、学生公寓、运动场地以及校园绿化地等。它是校(下转第22页)(上接第15页)园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因此,学校在校园规划设计中不但要符合建筑学、教育学方面的要求,还要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要求。根据学校环境特点、专业性质、自然人文条件等做到既能古今传承,又具有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endprint
(2)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只有宽容的精神、理性的态度才能消除社会成员间的隔阂。校园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精神的一种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长、良好品德的形成。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三部分。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同时,还要以理服人,取信于人,敢于承认错误,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胸怀大志。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建立宽松健康的同学友爱关系。教师之间,要杜绝“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配舍,讲究群体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建立起良好的同事协作关系。
(3)规范管理机制。规范管理机制内含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各级行政机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并共同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主动让各科教师、各专业学生、后勤管理部门员工一起参与,这样不但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强化了建设队伍,而且也增强了建设内容的认同性。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强化依法治校、规范办事程序,进一步依法据情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法治”轨道,并保护好学生、教师的合法权利,促进育人工作的健康发展。
(4)丰富校园活动。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格局,是青年学生成才的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性的外在表现。首先要发挥科技学术活动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其次要加强网络阵地的文化建设,扩大校园文化建设覆盖面,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还要利用各种形式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加强抵制和改造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性。
(5)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以教育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个体对教育的基本认识与看法。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对教育的实践先导,是教育实践的灵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摒弃以前陈旧的教育观念,以科学发展现为前提,在较高境界上和更深层次上探索教育规律和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人的发展需要,且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教育观念,才能实实在在推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基金项目:湖北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校红色教育引领校园主流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