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视野下谈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2014-04-21 00:39张和生张兆同
经济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学腐败权力

●张和生 张兆同

在经济学视野下谈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张和生 张兆同

经济腐败是腐败中之重点,文章从经济学角度阐述腐败的定义、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在经济学视野下就如何强化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经济学 反腐倡廉 高校

高校被誉为“文明的摇篮”、“人间之净土”,一旦染上腐败,将斯文扫地,危害极大。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高校每年的经费一般多在数亿元,甚至高达十几亿、几十亿元,已不再是“清水衙门”,也不完全是净土,在物资设备采购、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等诸多领域成为了腐败问题的高发部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需要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其原因并采取措施。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

(一)腐败的经济学定义

从经济学视角定义腐败,学术界争论颇多。樊纲认为腐败指利用公权谋私利。克得特加德认为,腐败=垄断+处置权-责任。也有学者认为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利用公共权力达到私人目的。这些说法各有侧重,但其核心却是一致的:“腐败”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亦即是掌权者在非制度法则下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进行的公共权力自有化;其基本形式是权钱交易,表现为掌权者收受行贿者钱财而损害国家或公众利益的行为。

(二)腐败的经济学解释

现代经济学中,人为限制供给时所产生的额外收入被称为租金。用各种特权追求租金的行为就是寻租,比如,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就是垄断者对供给的限制而产生的租金。因此,腐败的经济学解释就是通过贿赂当权者而获得垄断的一种寻租活动。

寻租者通过特权等手段所获得的租金要远比通过产品创新、提高竞争力而获得的利润来得更多、更快。当体制、制度不够健全,政府对经济存在过多干预时,将给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寻租,甚至设租、创租行为的滋生创造条件,而且这种寻租行为所造成的腐败将逐渐增长蔓延,其主要行径是:政府干预或管制→市场供求差额扩大→价格上涨→租金产生→寻租行为发生→经济效率低、分配不公平→更多的租金存在→更多的寻租、创租行为发生。通过寻租可以给掌权者带来巨大的灰色收益,在这种灰色利益的驱使下,掌权者不但不会主动放弃政府干预和管制,而且还会不断强化干预和管制,阻挠体制改革,以寻求更多机会的租金利益,结果将导致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手法也会层出不穷。

二、高校腐败原因背景的经济学分析

高校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腐败现象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自身体制机制的问题,从经济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

(一)伴随高校经济总量的增加,腐败总量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高校的资金总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学校的可控资源显著增加,市场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这些因素都为各种寻租和腐败提供了可能。主要存在于基建、采购、科研等领域。很多高校大兴土木,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承揽工程,千方百计地拉人下水,因此,基建是当前出问题的重灾区;采购也是高校出问题的关键领域,随着“211”、“985”、“修购专项”等项目的实施,国家对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的采购量随之猛增,这些都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与温床;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科研经费也越来越多,但是,新问题也随之层出不穷。用科研经费报销应由个人家庭承担的电话费、学费、交通费、私家车燃油费、邮费等,假借学生名义虚报冒领劳务补贴费,甚至于有的搞体外循环、假合作实占有等等,而这些往往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为,防控工作难度更大。

(二)高校自主权的扩大,导致权力寻租问题增多

高校在招生录取、科研合作、教师聘任、职称评审、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相反,与之配套的法律规范、权力监控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权力寻租现象不断出现,产生权钱交易。譬如,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领域的问题也屡见不鲜,诸如单独招生、报送生、特长生、转专业等等,都会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徇私舞弊之机。

(三)高校资产存量的增多,导致浪费问题严重

伴随国家投入的增加及高校经济总量的迅速上升,高校拥有的资产存量在不断增多。然而,对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很不到位,重购置、轻管理,“家底”不清,管理机构设置不够规范,人员配备素质不高,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手段原始落后,核算方法不科学,重复购置与闲置现象严重等等;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验收不严、出库随意、库管人员不够专业等,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流失与浪费现象严重。

(四)经济倾向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是产生腐败的又一重要因素

一部分人受经济利益驱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产生了思想理论以及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受“金钱、利益至上”的影响,经济倾向增强,从而将手中权力视为寻租的砝码,谋取私利,走向歧途。更有些人崇尚吃亏补偿理论,错误地认为收入与其学历、职务、权力、贡献不符,便产生补偿心理,导致一有机会便以权谋私。这是产生腐败的内因,也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经济学视野下的腐败治理

(一)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

由于寻租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政府权力对市场的干预,那么,治理腐败就应当大幅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界定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方式及程度,政府的作用只能是补充和纠正市场缺陷。要打破政府对经济资源配置的绝对控制权,进而缩小由政府干预而形成租金的空间,减少掌权者寻租、创租的可能,以遏制微观经济主体的不法动因。如果政府干预成为必要,租金不可避免时,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消散租金。

(二)规范权力的经济运行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一支笔”的管理与“一岗双责”。强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注重“三公经费”支出审计、项目支出绩效审计、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审计等等。同时要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在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报告同时,应当抄送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不抄送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以加大问责与惩处力度,让经济责任审计成为约束领导干部权力的有力工具,充分发挥其治理腐败的重要作用。

2.推进财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广泛接受监督。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的不透明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9月1日《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开始实施,其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校内媒体和校外媒体以及新闻发布会、会议纪要等方式,对“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信息进行主动公开。高校实行财务公开与监督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之一,财务信息公开,利国利民,高校的“阳光”财务应当成为治理高校经济领域腐败的一剂良药,可实现从源头上遏制教育腐败的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学校的财务公开势在必行。

(三)完善权力的经济化制约机制,使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有效运行

1.建立科学的经费责任预算管理体系与分级授权、逐级加批的经费开支内控制度。在资金的预算安排方面,建立科学的责任预算与审批体系。宏观上构建学校新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修改调整的程序、预算的绩效评价和分析考核办法等。微观上根据经济活动内容的性质构建校内责任预算体系,采取由人事处、校(院)办、党办、科研处、教务处、学工处、后勤总务处、工会等部门进行归口预算并管理其相应经济业务的办法,计财处结合学校财力提出总体预算建议书,最终经校长办公会或学校财经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后下达执行。预算必须努力做到量入为出、精细全面,努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强化内涵建设。

在经费开支的控制与审批方面,高校应当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与“分级授权、逐级加批”的体制。校(院)长在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经济工作,计划财务处在校(院)长和协管校(院)长的统一领导下,集中管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一支笔”)根据规定的权限负责本部门的资金使用,审批上严格执行“分级授权,逐级加批”的办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2.严格“三重一大”制度及其执行。根据中央要求,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简称“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决定,以规范高校领导班子的决策行为,防范决策风险,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必须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广泛听取意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防止个人独断专行或少数人说了算。

3.完善招投标办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削弱权力寻租。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对招投标活动的规范化意识在不断提高,采购程序逐步得到了规范,资金节约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效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高校在招投标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譬如:招投标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招投标的信息发布层次偏低,招投标的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过程监督和结果验收不严,跟踪管理不到位,“运动员”与“裁判员”职责不清,领导干预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与工作程序,强化责任追究,规范经济运行,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减少流失浪费

1.强化财务对经济运行的监督。财务监督的力度不够,在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留下了可趁之机。首先,学校领导必须增强财务监督意识。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果没有学校主要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财务监督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其次,会计人员必须按《会计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对本单位经济运行的监督权力和义务。

2.发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作用,减少流失浪费。浪费也是一种腐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减少流失浪费同样是遏制腐败的有效途径。许多高校资产规模大,历史遗留问题多,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反腐倡廉加强资产监管的要求,建立健全“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管,减少流失浪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与廉洁高效的利用。

(本文受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基金“高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构建”项目资助)

[1]胡建明.从经济学视角议当前腐败的成因与治理[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杨丽.浅谈我国招投标现状和改革建议[J].科技风,2010(9)

[3]卢焱.谈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反腐倡廉[J].法制与社会,2013(13)

[4]王沛忠,薛庆师,王炳录,张启河,孔文焕,于斌.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财务公开与监督的思考[J].现代教育,2013(18)

[5]肖云忠,郭诗宇.削弱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绩效的因素及对策[J].廉政文化研究,2013 (5)

[6]王永珍.强化高校资产管理,增强反腐倡廉能力[J].大庆社会科学,2013(1)

(责编:若佳)

F224.11,G647

A

1004-4914(2014)11-205-02

张和生,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纪委办、监察室主任,机关党总支书记,硕士,副研究员,从事高教纪检监察工作;张兆同: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 江苏南京 210031)

猜你喜欢
经济学腐败权力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经济学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