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策划/田宗伟
川盐古道
本专题策划/田宗伟
今人已很难想象,盐对古代社会的重要性,我们如今唾手可得的盐,在过去曾经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即便对于现今人类个体的生存,其意义也不言而喻。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在四川盆地东部分布着大量天然盐泉。人类因见动物舔食盐水找到了盐泉,并创造了“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爱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爱有百兽,相群爱处,百谷所聚。”的远古辉煌。
盐的生产和贩运催生了与盐有关的城镇和道路。这些古道由盛产井盐的巴蜀地区出发,抵达湘鄂云贵的诸多城镇村落,它们影响着巴蜀地区的政治格局,也串接数千年的文化交流、经济血脉和民族风情。从产地到消费,古盐道好似一条生命线,融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只是由于近代海盐提炼技术的完备,海盐完全取代井盐,四川的盐井才被废弃,古盐道也因隐藏深山,路途艰险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如果说几千年来“川盐古道”是维持人类生存的补给线,那么古道上的聚落就是人类生存补给线上的驿站。“川盐古道”的亘古与持久,不仅对中国内陆各民族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给我们在研究不同地域之间民居演变、构筑方式、聚落成因以及文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等问题,提供了一条明确而清晰的线索。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古镇的居民2011年11月05日在古镇云梯街演绎明清年间盐工从码头背盐送往湖北。
摄影/钟桂林/CFP